近日,江西省人民医院赖珩莉教授、刘燕锋教授团队成功应用Laager®封堵器为一名慢性心力衰竭实施了一例左心耳封堵手术。患者曾接受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且合并多项慢性疾病,经CHA2DS2-VASc评分发生卒中的风险较高。术中,赖珩莉教授团队迎难而上,联合心玮医疗Laager®封堵器与赛禾医疗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以双重保障准确放置封堵器,使得患者获得了理想的封堵效果。
本例手术的圆满成功,是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的新突破,不仅充分彰显出团队精湛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还展现出团队在处理高风险、高难度左心耳封堵手术的信心与实力,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器械在心血管疾病诊疗当中的广泛应用。
病史资料
患者为60岁男性,主诉“发作性胸闷气短,心悸1年余”。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糖尿病病史1年,于今年3月份接受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术前诊断:高血压2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
术前评估:CHA2DS2-VASc 评分(卒中风险)3分;HAS-BLED 评分(出血风险)1分。
手术策略
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术前评估结果, CHA2DS2-VASc评分为2分,显示其卒中风险较高,而HAS-BLED评分为0分,表明出血风险较低。患者担心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可能导致的出血风险,因此希望采取经皮左心耳封堵手术以降低卒中风险。在术前超声检查中,发现左心耳呈楔形,房间隔最薄处厚度为1.6mm,CDFI检查未见明显过隔分流,且左心耳内无明显血栓,左心房各项尺寸为前后径35mm、左右径44mm、上下径50mm,EF:69%,适合进行封堵。
手术过程及结果
LAA造影可见心耳收缩和舒张明显,内部的梳状肌发达。计划利用心耳上部的凸起和下部分叶放置固定盘,以确保稳固的锚定。工作体位测量结果显示心耳开口直径为28mm,着陆区直径为26mm,深度为30mm。因此,选择Laager®封堵器2631型号进行后续操作。
头位造影
工作体位造影
画线测量
采用Laager封堵器的“退-推-退-推”法展开封堵器。造影结果显示,完全展开后的固定盘锚定位置符合预期,固定盘的上缘嵌入心耳上端的凸起,下缘则嵌入反鸡翅的转角处。
展开固定盘
固定盘展开后造影
在操作中,固定钢缆继续退鞘,当封堵盘出鞘呈现小球型后,推送钢缆使封堵盘完全展开。造影结果显示,封堵效果良好,但上缘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封堵盘展开过程
封堵盘展开后造影
同时使用ICE观察到,封堵盘与LAA开口贴合良好,固定盘位于回旋支的内侧。
ICE在右房观察封堵效果
在DSA和ICE的观察下进行牵拉试验,发现封堵盘拉伸至椭球形,保持10秒后,固定盘没有出现位移。
牵拉后造影未见明显残余分流,符合Laager释放原则“STEP”。在ICE观察下,旋转钢缆以解脱封堵器。
牵拉后造影
ICE直视下释放封堵器
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心包未见明显变化,心功能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ICE直视下术前心包筛查
术后心包情况
术后总结
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心房颤动,其中左心耳是血栓极易形成的区域,因此左心耳封堵手术对减少卒中风险而言是极为关键的。然而,左心耳的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加之患者个体差异,使得手术风险持续升级。
基于此,赖珩莉教授团队通过术前精准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了全面的封堵策略,并在术中紧密协作,顺畅操作,确保了封堵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使得左心耳封堵手术顺利完成,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卒中风险,还避免了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潜在出血风险,为江西省人民医院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助力江西省心房颤动治疗与管理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此外,作为全国首批植入设备,Laager®封堵器也在本例手术中再一次展现出便捷的操作和良好的安全性。据悉,Laager®左心耳封堵器为盘塞结合设计,术中可进行多次回收重复释放,便于术者精准定位。同时,其固定盘由闭合切割支架设计而成,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心包积液风险,固定盘和封堵盘采用活连接套杆设计,可以更好地自适应多种左心耳结构,完备详尽的型号,更能够覆盖心耳开口范围14-36mm,满足更广大患者的心耳结构。强强联合,术中赛禾医疗原研的国产ICE系统,也是本例手术圆满成功的关键之处,该系统能够清晰地观察房间隔与左心耳之间的关系,在血栓筛查、穿刺点的确定以及导管同轴性的确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高效助力了术者对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实时定位和释放。术者的稳扎稳打、创新技术的高效加持,为本例手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未来,心玮医疗将继续以科技赋能创新,为高风险心房颤动患者提供更有效、更精准的卒中风险管理方案,为更多患者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赖珩莉
江西省人民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刘燕锋
江西省人民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获取更多资讯,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 “严道医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