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暖胃又暖心”的事,TA们已坚持干了19年……

政务   2024-10-08 19:50   上海  




“阿姨,饭来啦!”

“好额,来了!”



临近中午,芷江西路街道送餐员熊金根带着热腾腾的饭菜,走进芷江西路802弄38号楼居民石老伯、夏阿婆家,为他们送餐上门。


两位老人是一对盲人夫妇,日常行动不便。“不着急哦,慢慢来!”按了门铃后,熊师傅便耐心地等在门外,柔声安慰前来开门的老人不要着急,慢慢走路。“谢谢!谢谢!”老人接过送餐员手中的饭菜,连声道谢。



多年的送餐服务,让他们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次,熊师傅送餐上门时,发现石老伯高血压发作,第一时间联系了石老伯的女儿,及时送医,转危为安。老人表示,“自从社区有了送餐之后,不仅解决了吃饭难题,送餐师傅也对我们格外关心,每天中午都盼着他来,这项服务既暖胃又暖心。”


为了缓解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群的就餐难题,2005年,芷江西路街道启动“车轮助餐”项目,如今,已稳健运行了19个年头,累计送餐100余万份。这一数字背后,是团队成员始终坚守初心、十几年如一日的付出,他们对饭菜质量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份饭菜新鲜、可口送达居民家中。




车轮轻启,爱满社区


为了能让老人准点吃上这一口热乎饭,一大早,芷江西路街道徐家宅93号长者食堂的师傅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大盘鸡、咕咾肉、糟溜鱼片、虾仁炒蛋……一道道菜品在厨师的翻炒下火热出锅。

 


灶台上火正旺,炒菜、打包、装盒,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送餐员们提前将送餐保温箱擦洗得干干净净,并做好车况检查,确保准时发车。待一切准备就绪,送餐员们将新鲜出炉的餐食,小心翼翼地装入保温箱,按照规划路线穿梭在大街小巷,一家家上门为老人送餐。



马俊红是街道送餐员之一,送餐7年多来,芷江西路街道的条条马路和角角落落早已熟记于心,不用导航,也不需要看地图,马俊红就能规划出一条送餐“捷径”。“先送最远的青云路,再走中华新路、大统路……这样一路送餐不用走回头路,也最节省时间,可以让老人们尽快拿到热乎的饭菜。”她说。


不少老人家住四楼以上,也没有电梯,送餐员们需要上上下下爬好多次。马俊红的辛劳也被居民们看在眼中,感动在心中:“你这样一家家爬楼送餐,上上下下几十趟,真的很辛苦啊!”每当这时马俊红都会笑说:“爬楼这点苦不算什么,你们按时吃上饭更重要!”



多方聚力,风雨无阻


面对辖区约2万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就餐需求,芷江西路街道依托社区食堂、专业社会组织等力量,构建起完善的送餐体系,着力解决辖区高龄、行动不便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车轮助餐”项目的成功运行,正是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及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紧密合作的成果。

 


小小的透明饭盒中,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符合老年人清淡口味和饮食习惯。“我们每天差不多要准备230多份餐,周末和节假日几乎是不休息的。今年1—8月,我们已累计送餐48700份客饭,日均送餐量200余人次。”食堂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食材采购到烹饪制作,从装车配送到送餐上门,真正实现助餐服务“最后一公里”无缝对接。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送餐员们始终坚守岗位,确保饭菜在1小时内送达老人手中。这种高效、便捷的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不再为吃饭发愁,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笃行不怠,爱心继续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车轮助餐”项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车轮助餐”项目每周更新菜品不重样,尽可能满足老人的需求,提供多样、便捷、优质的助餐服务;还通过问卷调查、月度例会等方式,及时收集老人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服务细节,确保项目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此外,设置在居民区内的就近助餐点也为老人提供了更多的就餐选择,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小小的饭碗,承载着大大的民生。芷江西路街道表示,这不仅是一顿饭的送达,更是社会对老年群体深情厚谊的传递,将继续秉持“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在关爱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记者:郁婷苈
图片:郁婷苈
编辑:徐悦琳
部分资料:芷江西路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上海静安
这里是走进静安的第一站,由静安区融媒体中心为您提供静安最权威、最新鲜的官方资讯。打开手机轻松走遍静安,点触屏幕和静安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