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说崆峒】粮食安全:国之基石,民之根本

创业   2024-11-25 17:48   甘肃  


“民以食为天”,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训,深刻揭示了粮食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亿万民众的温饱问题,更是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石。回顾历史,我国经历过多次粮食短缺的困难时期,这些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只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耕地保护,守牢粮食生产的“生命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障。“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流传久远的箴言,深刻揭示了耕地保护的深远意义与重大价值。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国以仅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成功养育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一成就举世瞩目。面对新时代的粮食安全挑战,守牢耕地红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国家明确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且耕地总量自2021年起净增1758万亩,显著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确保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科技创新,驱动粮食生产的“新引擎”。科技是提升粮食产能的关键力量,在“科技兴农,粮安天下”的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资源环境双重压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已成为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必由之路。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72%,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1%,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种子领域,“中国芯”的突破尤为显著。农业农村部从去年秋播期间开始启动小麦单产提升三年行动,积极推广小麦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品种,着力破解耕、种、管、收各环节制约瓶颈,有力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今年夏粮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每亩达到375.2公斤,其中小麦单产达399.1公斤,比2023年增加10公斤。同时,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如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害远程监测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正如古人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创新正是那把锐利的“器”,助力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粮食储藏,筑牢粮食安全的“蓄水池”。粮食储藏是维护粮食安全的战略防线。其重要性在“丰年不忘饥馑”的古训中得以彰显。有效的粮食储藏体系,不仅是粮食生产周期的延续,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坚实防线,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确保粮食供应稳定,防止粮价波动,维护社会稳定。在粮食储藏技术上,我国也取得了显著进步。通过采用现代仓储设施,如低温库、气调库等,有效延长了粮食储存期限,减少了粮食损耗。同时,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粮食储藏的精准控制和高效管理,进一步优化了粮食仓储设施布局,确保了储备粮的品质和安全。此外还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推动国际技术交流,不断提升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粮食安全,是国家之大事,民生之所系,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耕地保护,深化科技创新,优化粮储体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来源:崆峒区供销社 
编辑:局办公室

崆峒林业
崆峒林业公众号由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林业局主办,面向社会宣传林业法规政策,倡导播绿、爱绿、护绿,建设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美丽新崆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