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青岩
文/卢慧彬
听当地人说,以前场坝(小广场)是最热闹的。每逢重大节日,四里八乡的百姓会聚在这里赶场、对山歌,后来还在文昌阁前看露天电影。我则遇到过当地人在场坝上办宴席。摆了二十多个大圆桌。帮忙的人有的在洗菜,有的正往桌上铺一次性桌布、摆碗筷,许多人都在忙碌着。我估摸着是一个寿宴。来吃席的大概就是住在古城里或附近的亲朋和乡邻吧。明清街门面是景区的感觉。但门面背后呢,那些杂院里面呢?有次走在明清街上,坐在街边的一个阿姨笑着跟我妈打招呼,大姐你来逛呀,快到我家来坐。原来这位阿姨是青岩城里的人,她常挑菜到贵阳菜场去卖,我妈是她的老顾客,她一眼就把我妈给认出来了。我开始还以为是商家在招揽生意呢。当然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去这阿姨家里坐。那一刻,青岩于我好像多了一份不同以往的感觉。我在青岩古城居然间接地有一个熟识的人。那一刻它落地了,它不再是一个景点。不再只是一个游人乎泱泱来,又哗啦啦离开的景点。它是真的依然有人居住、生活在里面的一个城池。青岩不光有城墙、城门、城楼、古建筑这样的“壳”,它还有“内瓤”,世居的百姓仍在古城里过着平凡的生活。做旅游生意的大多是外地人。当然也有一些本地人占了宅地优势,开店做生意的。但更多的本地居民,习惯了旅游这件小事,做自己普通的营生,日子照常过着。热闹或不热闹,都习以为常。我妈只会说,苦荞面快吃完了,哪天去趟青岩吧。卖荞麦面的大姐没有门面,就在北清明街一个小巷旁,用凳子和木板支个摊,上面摆着一排炒熟的甜荞面、苦荞面和香麦面,十元左右一斤。买回家,一两勺,用开水一冲就是美味的早餐糊糊。我妈爱买的是苦荞面,虽苦但养生。实际上也可以快递到贵阳,不过还是一起去一趟青岩吧。顺带买点泡豆腐、水盐菜。一个人时,我喜欢登上内城墙,在内城墙上走走,游人不多。内成墙和定广门应该是构成了一个瓮城。当年最早来青岩时,曾见过年久失修的定广门,上面的城楼塌了一半。但城门挺立在田野上,依然有种威武的气势。那时,城外就是农人的田地,到了秋天一片稻谷的金黄。对面的小山坡草木仍苍翠。山坡下还有一口井。农人们就在井边洗菜或洗衣。“清吧”里有一个清幽的歌声在南明清街上回荡。暮色上来了。老街上吃完晚饭的人们坐在自家的门口聊天。路过一家的堂屋,看见里面的神龛上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一对穿红色校服的兄妹,哥哥牵着比他矮一大截的小妹妹,走在青石板街上,往左拐进一个小巷里去了。——本文节选自《青岩闲记》
(《花溪艺苑》杂志2023年春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