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每天认识一个文物:一字格曲刃铜剑

时事   2024-10-18 07:00   贵州  

一字格曲刃铜剑

这件一字格曲刃铜剑出土于普安铜鼓山遗址,该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青山镇营盘村陈家龙滩东约500米的铜鼓山山顶,遗址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保护范围总面积约41420平方米,是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古遗址。铜鼓山遗址发现于1978年,是一个铸造铜器(以兵器为主)的手工作坊遗址,其北半区主要是铸造铜器的作坊区,南半区主要是生活区,遗址时代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遗存有房址4座、窑址1座、灰坑11个和活动面、火塘、大量零散柱洞等遗迹。普安铜鼓山遗址出土较完整陶器、石器、青铜器、铁器、玉器和冶铸青铜器的陶石范模500余件,陶器碎片1万余片。尤其重要的是,冶铸青铜用具除部分陶坩埚外,出土的范模包括戈范、剑范、钺范、镞范和鱼钩范等。普安铜鼓山古夜郎遗址是贵州境内经过正式发掘的唯一一处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冶铸遗址,具有重大的学术科研和保护价值,对探讨古夜郎文明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还可部分解决广泛流行于贵州西部、云南、广西甚至东南亚地区部分青铜器和的产地,且这些青铜器造型和风格均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可能构成一个地域性考古学文化。
云贵地区对古代“蛮人”有句谚语,云:“不问贵贱,剑不离身”。简单的理解,就是无论门阀士族,还是贩夫走卒,都可携带一把宝剑防身,游走江湖。如果将地点具体到盘江流域的今黔西南地区,从出土地点和发现数量的多少猜测,这种防身“宝剑”大概率会是“一字格青铜剑”。
《左传》中记录了一个鲁国世袭贵族臧武仲“赏盗缉盗”的典故,说是要赏赐盗贼“衣裳剑带”,就是赏赐衣服和剑带。《后汉书·虞延传》中,也有赏赐“钱及剑带”后佩刀还乡的记载。这说明我国使用剑带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云南滇池地区出土的佩剑形象中,其中就有佩带一字格剑的人物形象,其佩带方式,就是通过一条专门的剑带,将剑佩于腰间。故笔者大胆猜测,这些剑茎上的穿孔,极有可能是专门用来拴系剑带,或将铜剑拴系悬吊腰间使用。如果猜测成立,那黔西南的这种一字格剑,就是古人专用于近身肉搏的短兵利器。“荆轲刺秦,图穷匕见”,剑要小才能做到。黔西南一字格剑的特点亦是如此,便于“匿剑藏身”,隐蔽性强。虽然杀伤半径小,但杀伤力度大。
你喜欢的早安文物,都在这里↓



摄影:邵小芮
编辑:谭笑   | 责编:孔薇   | 编审:铁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

动静贵州
时事热点,百姓视角,了解贵州动静,关注动静贵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