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麦积区:新年的甜醅 传承的“技”忆
时事
2025-02-02 12:31
甘肃
![]()
![]()
![]()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宋倩倩 任泽瑄)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摆满了大鱼大肉,油腻的实物吃多了,难免会让人感到不适。因此,一些清淡爽口、解腻开胃的小吃成为了节日餐桌上的新宠。在麦积区,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吃——甜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风味,成为了市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解腻佳品。甜醅的制作历史悠久,是西北地区独有的美食文化体现。其口感醇香甘冽、绵软可口,食后满口留香,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在新年期间,一碗甜醅不仅是对味蕾的满足,更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象征。走进中滩镇后川村陈建花的家,自制土风扇吹散热气,新鲜熟小麦撒上酒曲,用钩耙拌匀,装入铁盆压实,铺上钻孔塑料纸,再盖棉被,静候发酵。早先酿造的甜醅散发出诱人清甜,微风轻拂,连风都似带甜味。陈建花传承家中手艺制作甜醅,主要用小麦或油麦发酵而成,清凉甘甜,味道如旧。甜醅一年四季都做,过年时制作量更大,干粮食用达五六百斤。陈建花说:“过年大鱼大肉吃腻了,喝一碗甜醅,特别舒服。甜醅不仅美味,还有解暑、健脾暖胃等功效。”陈建花的甜醅制作手艺源自家中长辈,至今已经传承了数代人。她与丈夫从长辈手中接过这份手艺,已经默默坚守了32年。虽然传统手艺制作甜醅颇为辛苦,但陈建花说:“我不想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流失于时间的长河中,希望这份手艺能够继续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来自西北大地的美味。”除了传统的甜醅,如今还有许多创新的食用方法,如将甜醅兑入牛奶、酸奶等,制作成甜胚子奶茶等新颖的饮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甜醅的食用方式,也让这份传统美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甜醅不仅承载着西北人民的味蕾记忆,更是西北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个新年,不妨与家人一起品尝一碗甜醅,感受这份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美味,共同领略西北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编辑 姚苗】
![]()
![]()
编 辑 | 胡云霞
编 审 | 胡小冬 李王强 何 凡
监 制 | 张文选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