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这个段子,连续多年被众多自媒体评为年度最佳笑话:
其实,这个段子还有一个更古老的蓝本:
段子2
有个男人在他丈人家的花园修剪花草,被隔壁的女邻居瞧见了。
她正好想请个园丁打理自家花园,见这男人手艺不错,就跟他问价:这家主人给你多少工钱啊?
这男人见问,先是一愣神,然后反应过来了:这家主人没给工钱,而是让他女儿跟我睡觉。
女邻居听到这个“报价”,傻了:我是请呢?还是不请呢?
以上两个段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发生在交际场合,一方发生误会(错会),另一方不去纠错,反而顺着对方的误会,接茬掰扯。
稍有不同的是,段子2中的女邻居尚未被忽悠到采取下一步行动,段子1中的男同事则体现出超强的执行力……
但要说段子1中的女同事和段子2中的女婿完全是大忽悠,也有点冤枉他们。
因为他们所说的并非完全瞎掰,而是大体属实。
比如段子2中,【这家主人没给工钱,而是让他女儿跟我睡觉】确实也没说错。
这句话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同时兼容两个业务场景(语境)。
它是一种模糊的表达,搁在两个业务场景中都能“说得通”,如下图所示:
这里有两个场景的叠加:情场和商场。
“我们还能回去吗?”可以同时兼容两个语境。
“她”基于情场说话,“他”基于商场理解,结果造成了错会。
段子4
小悠在餐厅用餐,碰巧服务员是前女友。
她幽幽地问:“结了吗?”
小悠:“结了,孩子都一岁多了…”
她:“扯什么犊子?账结了没有?”
这个案例跟前例恰恰相反:“她”基于商场说话,“他”基于情场理解。
两个案例产生的笑果差不多,也都让人有些伤感。
这种错会还造成了一种反差——情场上讲感情,商场上谈钱。两者一碰撞,自然是火星四溅,让人不忍直视。
总结以上案例,兼境一般有三个组件构成:
业务场景1
业务场景2
兼语
下面举例说明。
段子5
两口子打得正热闹。
警察接到投诉,过来敲门:户主是谁?
女人:呆会儿告诉你,我正在和丈夫协定这件事。
这是一个老段子,曾经困扰我很久。现在,终于可以用兼境来予以解释了。
该段子的三个组件如下:
业务场景1:【两口子干架】; 业务场景2:【警察执行公务】; 兼语:【户主是谁?】
【两口子干架】+【户主是谁?】:这个家谁说了算? 【警察执行公务】+【户主是谁?】:这家主人是谁?
有时候,“兼语”不止一句话,也不一定是“人”说的,比如:
段子6
一男同学手机铃声是婴儿哭声。
一天他在厕所中便秘,痛不欲生。
然后大吼一声“啊——”
刚吼完,手机响了……
然后这位哥们就在全校出名了。
段子7
警察:同志,哪个派出所的?
陈小二:我我,噢,刚进去的时候,是在派出所。
警察:后来呢?
陈小二:后来不是……(往上指)
警察:哦,调分局了。
陈小二:就是。在分局住了不长日子,又......
警察:又调哪儿了?
陈小二:法院。
警察:在法院工作。
陈小二:不,去了几趟,我就又......
警察:又调哪儿了?
陈小二:进了第四监狱。
警察:噢,调劳改局工作了。
陈小二:对,归哪儿管。
这里面有两个业务场景:【警察同事之间拉家常】——真警察的错会、【警察审讯小偷】——假警察的错会。
神奇的是,两个人的对白,全是兼语,令人称绝!
真警察误以为假警察是真警察,假警察误以为真警察识破了其身份,两人全都“实话实说”,居然衔接得天衣无缝。
剧情发展到最后,陈小二的心理完成从小偷到警察的身份切换之后,抓住了自己的老大,并将其扭送到真警察面前——
段子8
陈小二:报告,抓住一个正在撬保险柜的罪犯。
警察:你应该把你们两个的手铐在一起。
陈小二:啊,对,对,对,是这样,没错,这回让你跑,跑不了啦。
警察:就他一个吗?
陈小二:一共两个。
警察:那个呢?
陈小二:在外面放风。
警察:你怎么知道的?
陈小二:事先商量好的,一个在里面撬保险柜,还有一个化装警察外面放风。
警察:那放风的呢?
陈小二:(四处张望)放风的,放风的......
两个业务场景变成:【两个警察联手办案】——假警察的错会、【警察抓小偷】——真警察识破假警察的身份。
在兼境中,两个业务场景有可能是实境(比如段子3、4中的情场和商场),也有可能是虚境(即被错会成的场景,比如段子1中的【外卖员送外卖】)。
兼境的概念由本人原创提出,欢迎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为防失恋/联
或业务合作
请加微信
点下【在看】,留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