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身材矮小、略显瘦弱、衣着考究的人,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拉小提琴时仿佛这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他站得很放松,不像克雷默那样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也不像文格罗夫那样情感外露,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弓毛触碰琴弦的地方。他的音色不算宏大,但却非常集中,以至于在音乐厅中能够传达得很远。以他一贯的揭穿神话的方式,他说:“一般来说,我觉得一个人的运气不在于乐器。我不是小提琴崇拜者。”然而,像布施和奥伊斯特拉赫一样,他是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爱好者,并在1945年很高兴拥有了一把1716年的精品——他以他的女儿和妻子的名字命名为玛丽亚·特蕾莎。内森·米隆诺维奇·米尔斯坦于1904年新年前夜出生在敖德萨的一个中产阶级商业家庭,他的母亲鼓励他学习小提琴,七岁时进入彼得·斯托利亚尔斯基(Pyotr Stolyarsky)的学校——他毕业时,下一位明星学生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正在进行首次演出。与奥伊斯特拉赫不同,米尔斯坦没有与斯托利亚尔斯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讽刺、独立的观点,对权威持怀疑态度,这在革命后的俄罗斯对他并无益处。这种健康的不满部分体现在他拒绝被老师精神上支配:他对“个人崇拜”不屑一顾,并与几位“明星”指挥发生过冲突。敖德萨是一个重要的音乐中心,在歌剧院,内森听过卡鲁索和巴蒂斯蒂尼的演唱,而小提琴家们也将这座城市列入巡演计划。“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我就听过扬·库贝利克(Jan Kubelík)、布罗尼斯瓦夫·胡贝尔曼(Bronislaw Huberman)和雅罗斯拉夫·科西安(Jaroslav Kocian)……欧仁·伊萨伊(Eugène Ysaÿe)几乎每年都来。”他在斯托利亚尔斯基的学习生涯中最精彩的时刻是1915年他与作曲家一起演奏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协奏曲的辉煌演出。从1916年到1917年,他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利奥波德·奥尔(Leopold Auer)学习——对他来说,他对奥尔更多的是尊重而不是热爱——这段经历为他的高雅风格增添了最后的光彩,尽管他从同学如雅沙·海菲兹(Jascha Heifetz)、托沙·塞德尔(Toscha Seidel)、埃迪·布朗(Eddy Brown)、米隆·波利亚金(Miron Polyakin)和塞西莉亚·汉森(Cecilia Hansen)那里学到的东西不亚于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我真正爱上小提琴是在彼得堡,”他写道。“我喜欢去音乐学院,我喜欢奥尔班上的竞争氛围——有才华的孩子们拉小提琴,一个比一个好,激励我更加努力。”米尔斯坦的勤奋给奥尔留下了深刻印象,奥尔送给他一把弓。“我后来得知这把弓非常便宜,但对于以吝啬著称的奥尔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举动。”尽管如此,当奥尔于1917年移民美国时,米尔斯坦被抛弃了;从13岁起,他基本上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逐渐转变为后来熟知的有文化修养的人物。1917年革命后,他经历了贫困,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并于1921年在基辅遇到了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他们的二重奏发展成了与格雷戈尔·皮亚季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的三重奏。1923年,米尔斯坦在新命名的彼得格勒与无指挥乐团“Persimfans”演奏格拉祖诺夫协奏曲:格拉祖诺夫像往常一样喝醉了,试图与他一起演奏返场曲。更成功的是他与霍洛维茨在舞台上与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或歌手如安东宁娜·涅日丹诺娃(Antonina Nezhdanova)和列奥尼德·索比诺夫(Leonid Sobinov)同台演出。有时他为年迈的芭蕾舞演员叶卡捷琳娜·格尔采尔(Ekaterina Geltzer)演奏《垂死的天鹅》。在1923年莫斯科的一场音乐会上,他与霍洛维茨一起首次在当地演奏了希曼诺夫斯基和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的(第一)协奏曲,霍洛维茨在钢琴上演奏管弦乐部分。“我与霍洛维茨在俄罗斯巡演的高潮是我们1923年在彼得格勒的演出,”他写道。“它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受到的欢迎和待遇就像今天的摇滚明星。”压轴演出是一场管弦乐音乐会,米尔斯坦再次与作曲家一起演奏格拉祖诺夫协奏曲。1924年,在奥尔女儿的家中,他为约瑟夫·西盖蒂(Joseph Szigeti)试演,后者给予了很大的鼓励。1925年圣诞节,米尔斯坦永远离开了俄罗斯,与霍洛维茨一起巡演欧洲。在西班牙的一次演出使他跨越大西洋,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与大键琴家旺达·兰多芙斯卡(Wanda Landowska)一起举行独奏会;在维也纳的一场音乐会上,他的小而精致的观众包括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卡尔·阿马德乌斯·哈特曼(Karl Amadeus Hartmann)和朱利叶斯·科恩戈尔德(Julius Korngold)。1926年夏天,他在伊萨伊的影响下度过,尽管这位比利时人告诉他:“去吧,我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他于1928年移民美国,次年10月在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指挥下与费城管弦乐团首次亮相(演奏格拉祖诺夫),1930年1月在纽约爱乐乐团首次亮相(在贝纳迪诺·莫利纳里(Bernardino Molinari)指挥下演奏勃拉姆斯协奏曲)。同年5月,他回到欧洲,在维也纳音乐厅的一个晚上演奏了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弗朗茨·沙尔克(Franz Schalk)指挥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他的伦敦首演是在1932年11月,在女王音乐厅的考陶尔德音乐会上,他与伦敦交响乐团在马尔科姆·萨金特(Malcolm Sargent)指挥下演奏了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从此,他的事业在旧世界和新世界之间分割。尽管他在1942年成为美国公民,但二战后他交替居住在巴黎和伦敦。他在八十多岁时仍保持着高水平的演奏——他最后一次独奏会是在1986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并被拍摄下来。在晚年,他在朱莉娅音乐学院和苏黎世音乐学院教授学生。“我觉得我能为这些年轻音乐家提供的,只是我自己通过经验学到的东西。”他说,“我尽量不把我的方式强加给他们,不教他们演奏,甚至不教他们思考。”他于1992年12月21日在伦敦去世。我们的大部分节目都是为美国武装部队录制的战时录音,他的钢琴搭档是出生于西伯利亚、在俄罗斯受训的瓦伦丁·帕夫洛夫斯基(Valentin Pavlovsky)(1906-59),他最为人知的是作为皮亚季戈尔斯基的伴奏者。主要新闻是这些唱片包括三首米尔斯坦没有在录音室尝试过的作品,尤其是勃拉姆斯的A大调奏鸣曲。在他的回忆录中,米尔斯坦对勃拉姆斯进行了彻底的批评,对交响曲和协奏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我也不喜欢他的室内乐作品,”他告诉他的对话者所罗门·沃尔科夫(Solomon Volkov),“尽管我认为小提琴奏鸣曲是例外。”当二重奏于1945年3月2日在卡内基音乐厅以这首勃拉姆斯奏鸣曲开场时,《纽约时报》的诺埃尔·斯特劳斯(Noel Straus)写道,“在一场奇怪地缺乏情感敏感性的演奏中,音乐深刻的表现内容仅仅被触及表面,并且音色的对比不足,质感始终显得单薄。”在我们的录音中,米尔斯坦在开头显得异常犹豫,他的乐句在开头乐章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短,而帕夫洛夫斯基的演奏更具勃拉姆斯风格。随着奏鸣曲的进行,这位伟大的小提琴家确实稍微放开了一些,但也许这首音乐真的不适合他。他的崇拜者仍然会很高兴听到他演奏这首曲子。两首维尼亚夫斯基的作品令人愉悦。《练习曲-随想曲》是一场轻松的弓法和手部协调测试,米尔斯坦轻松地演奏了它——他没有在其他地方录制过这首曲子。著名的《谐谑曲-塔兰泰拉》提供了更多相同的内容,但也有一些连奏音乐,米尔斯坦的滑音非常符合风格。维瓦尔第的奏鸣曲,各个乐章简洁明了,是布施和海菲兹(使用布施的版本)以及米尔斯坦(偏爱大卫的版本)的最爱。拉威尔的《哈巴涅拉》,原本是无词的声乐练习曲,被演奏得如同一位伟大的歌手,这是另一张独特的录音。继续声乐主题的是马斯奈的《泰伊斯》中的《冥想曲》。另一版马斯奈的《冥想曲》,同样美丽地“演唱”,但结尾略有不同,与舒曼的《晚歌》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无处不在的《大黄蜂》共享一张V-唱片;在这里,米尔斯坦由出色的波兰钢琴家阿图尔·巴尔萨姆伴奏,他是米尔斯坦的常见搭档。格鲁克的《旋律》也被称为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的《被祝福的灵魂之舞》,而《滑稽曲》是约瑟夫·苏克(Josef Suk)的《四首小品,作品17》中最常见的一首,苏克是德沃夏克(Dvořák)的女婿,并在传奇的波希米亚四重奏中担任了三十年的第二小提琴手,同时也创作了许多一流的音乐。在这些美国之音的现场录音中,米尔斯坦由约瑟夫·卡恩(Joseph Kahn)伴奏,他也曾与威廉·普里姆罗斯(William Primrose)合作。我们还展示了由《雪橇》著名作曲家勒罗伊·安德森(Leroy Anderson)编排的十英寸LP节目,米尔斯坦由亚瑟·菲德勒(Arthur Fiedler)和“RCA维克多管弦乐团”伴奏,这是一支由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大都会管弦乐团、NBC交响乐团等组成的临时乐队。门德尔松、舒伯特和福斯特的曲目在米尔斯坦的唱片目录中是独一无二的,他可能是专门为这些录音学会了这些曲目。菲德勒也是指挥,与NBC交响乐团一起录制了拉罗《西班牙交响曲》终曲的现场录音,米尔斯坦经常演奏这首曲子,尽管遗憾的是他总是省略了间奏曲。
本录音是彼得·比德尔普(Peter Biddulph)小提琴公司的附带产品。“档案演出”系列专注于修复过去的历史录音。这些传奇的演绎不仅再次提供,还经过精心重新母带处理,并通过最先进的数字转录技术从原始材料中呈现。
Gpt-4o-2024-08-06 + DeepSeek V2.5 Chat不严谨AI翻译自:https://static.qobuz.com/goodies/22/00015122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