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基于“三生”视角与多源数据的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
文摘
其他
2024-09-24 17:29
北京
可以说,任何人都很关心自己所处的环境。环境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本书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人们关注的所谓环境,可以直观地理解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生活便利程度、生态环境好坏等。人们选择自己学习、生活、工作的地点时,这些因素自然会在其考虑的众多因素之中,有时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们虽然对所处的环境很在意、很关心,但一般人通常是不会定量、系统地对其进行评价的。普通人在作出有关学习、生活、工作地点的选择时,比较容易获取的可用指标大概只有城市的宜居指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医疗水平、交通便利程度等,可直接获取的量化指标并不多。另外,这么多零散的指标拿过来放在一起,难免顾此失彼。当一些指标方向相反时,则更容易让人难以取舍。上面所说的人们所处的环境,就是学术领域里所谓的国土空间。学术领域对国土空间的评价是一直关注的,并且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只是,学术研究往往不直接服务于普通大众。较早的国土空间评价可追溯到古代统治阶级为征税对土地的丈量和评定等级。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拓展、加深对自然界认知的科学活动逐渐兴起。人们对所生存的土地也逐渐开始了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各种土地评价,如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定级、土地估价、土地集约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陆续得以开展,体现了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其生存空间的认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用国土空间的概念替代土地,并开始开展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国土空间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发展的场所,可分为生产、生态、生活(简称“三生”)空间,但“三生”空间并不能严格区分开来,而是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本书遵循“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基于“三生”功能的视角,构建指标体系,开展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研究。生产功能方面,从生产效益、投入强度和生产可持续性3 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生活功能方面,从适宜、便捷和保障度3 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生态功能方面,从生态价值、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3 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于评价结果的分析,本书主要从数据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基于数据分布的概括性特征指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借助各时期的箱体图和核密度曲线探讨评价结果分布特征的时间演化规律,并基于马尔可夫链分析数据的时空跃迁特征;再次,利用三维趋势面、重心迁移、Moran’s I 及基于Moran’s I 的时空跃迁特征来分析评价结果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上述分析的本质可归结为表达评价结果的时空异质性。因此,本书还采用较为常用的表达数据区域差异性的基尼系数和σ 收敛指标来展示评价结果的时空差异性,以与上述时空演进特征的结果互为印证。本书分别以省域、市域和县域为评价单元开展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评价实践。其中,省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评价包括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之外的30 个省(区、市)。分析评价结果时,则先以省(区、市)为样本对全国整体的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时空分布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将这30 个省(区、市)划分成东中西地区和南北地区,分别对两地区的评价结果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市域层面的研究则主要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选取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长三角、粤港澳、黄河流域、东北地区的城市进行评价。结果分析则先以上述所有市域为样本,对区域整体进行分析,然后选取其中重要、又有区域代表性的京津冀(代表北方)、长三角(代表东南沿海)和粤港澳(代表南方发达地区)3 个国家级战略区域进行分区域分析。县域层面仅选取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区域开展评价,基于评价结果,除对区域整体进行分析之外,还将整个流域分为山区和平原,分别进行分析。此外,对于县域层面的研究,本书尝试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主要差别在于采用多源数据的多少。其中一套较少地采用多源数据,但进行了多时期的评价,与前面省域、市域为研究单元的评价成一个系列。另外一套则较多地采用多源数据,但因多时序多源数据的可获得性较差,因此只进行了一期的评价。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因基于两套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的时间不同,笔者对于指标体系的认识有所变化,因此,除多源数据之外,两套评价部分指标也不一致。这也可算作一种试验,即两种不同的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可以互为印证。任何人、事、物都带有其所属时代的烙印。当今我们处于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多源数据对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进行评价,以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同时提高评价效率,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因此,本书在各空间尺度上的评价非常注重多源数据的利用。在县域评价部分,尝试两套指标开展评价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此。本书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对国土空间的评价,其结果或许可直接被普通人用来参考,以作出关于学习、工作、生活地点的选择。能使科学研究更接近大众,或许是本书研究最有意义之处。
马建辉、董敏 著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来出书”平台
ISBN:978-7-5130-9425-2
定价:120.00元
微店→点击优惠购买
淘宝购买→OOd53Rc2G3s
复制上面文字,打开淘宝即可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依赖并体现于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利用。本书遵循“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基于“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构建指标体系,并充分利用多源数据,开展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研究,对深化对国土空间利用的科学认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目录
第一篇 研究基础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及评述
1.3 研究框架与思路
1.3.1 指标构建的逻辑及多源数据的利用
1.3.2 评价结果分析的逻辑思路
1.3.3 篇章结构安排
1.3.4 其他说明
第 2 章 概念、理论、数据与方法
2.1 基本概念
2.1.1 从土地到国土空间
2.1.2 从“三生”空间到“三生”功能
2.1.3 多源数据
2.2 理论基础
2.2.1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协调发展理论
2.3 多源数据的梳理
2.3.1 传统统计数据
2.3.2 空间数据
2.4 主要研究方法
2.4.1 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方法
2.4.2 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耦合协调评价方法
2.4.3 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结果分析方法
第二篇 以省域为评价单元的研究
第 3 章 全国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
3.1 省域评价指标及数据说明
3.1.1 评价指标体系
3.1.2 数据说明
3.1.3 指标权重
3.2 评价结果分析
3.2.1 全国生产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3.2.2 全国生活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3.2.3 全国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3.2.4 全国综合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3.2.5 “三生”功能耦合协调评价结果分析
第 4 章 东部、中部、西部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
4.1 评价指标及权重
4.1.1 评价指标体系
4.1.2 权重确定
4.2 评价结果分析
4.2.1 东部、中部、西部生产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4.2.2 东部、中部、西部生活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4.2.3 东部、中部、西部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4.2.4 东部、中部、西部综合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4.2.5 东部、中部、西部“三生”功能耦合协调评价结果分析
第 5 章 南部、北部分区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
5.1 评价指标及权重
5.1.1 评价指标体系
5.1.2 权重确定
5.2 评价结果分析
5.2.1 南部、北部生产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5.2.2 南部、北部生活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5.2.3 南部、北部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5.2.4 南部、北部综合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5.2.5 南部、北部“三生”功能耦合协调评价结果分析
第三篇 以市域为评价单元的研究
第 6 章 七大重要区域整体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
6.1 市域评价指标及数据说明
6.1.1 评价指标体系
6.1.2 数据说明
6.2 区域整体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6.2.1 区域整体综合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6.2.2 区域整体生产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6.2.3 区域整体生活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6.2.4 区域整体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6.2.5 区域整体“三生”功能耦合度评价结果分析
6.2.6 区域整体“三生”功能协调发展度评价结果分析
第 7 章 三大重大战略区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
7.1 京津冀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
7.1.1 京津冀综合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1.2 京津冀生产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1.3 京津冀生活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1.4 京津冀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1.5 京津冀“三生”功能耦合度评价结果分析
7.1.6 京津冀“三生”功能协调发展度评价结果分析
7.2 长三角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
7.2.1 长三角综合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2.2 长三角生产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2.3 长三角生活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2.4 长三角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2.5 长三角“三生”功能耦合度评价结果分析
7.2.6 长三角“三生”功能协调发展度评价结果分析
7.3 粤港澳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
7.3.1 粤港澳综合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3.2 粤港澳生产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3.3 粤港澳生活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3.4 粤港澳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7.3.5 粤港澳“三生”功能耦合度评价结果分析
7.3.6 粤港澳“三生”功能协调发展度评价结果分析
第四篇 以县域为评价单元的研究
第 8 章 白洋淀流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全流域
8.1 县域评价指标及数据说明
8.1.1 评价指标体系
8.1.2 数据说明
8.2 评价结果分析
8.2.1 白洋淀流域生产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8.2.2 白洋淀流域生活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8.2.3 白洋淀流域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8.2.4 白洋淀流域综合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8.2.5 “三生”功能耦合协调评价结果分析
第 9 章 白洋淀流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分区域
9.1 山区、平原评价指标及数据说明
9.1.1 评价指标体系
9.1.2 指标权重
9.2 评价结果分析
9.2.1 山区、平原生产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9.2.2 山区、平原生活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9.2.3 山区、平原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9.2.4 山区、平原综合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9.2.5 “三生”功能耦合协调评价结果分析
第 10 章 县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扩展研究——基于更多多源数据的应用
10.1 评价指标及多源数据说明
10.1.1 评价指标体系
10.1.2 数据说明
10.2 评价结果分析
10.2.1 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10.2.2 分布形态分析
10.2.3 空间分布趋势分析
10.2.4 空间重心分析
10.2.5 空间集聚特征及其跃迁分析
10.2.6 耦合协调评价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