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纪实 | 海南华侨中学成功承办2024年海南省高中语文中青年教师素养展示与教学观摩活动

文摘   2024-11-07 21:14   海南  


2024年10-11月,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举办的海南省高中语文中青年教师学科素养展示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海南华侨中学圆满举行。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神、推动海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活动设置了市县初赛、省级复赛和省级决赛三个环节。在市县初赛阶段,10月13日前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组织各市县(学校)自行开展,以便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省级复赛。省级复赛于10月19-20日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举行。复赛全方位考查教师语文学科素养,内容丰富且具挑战性。经过对各项成绩的综合统计与分析,依据分数排名,最终有14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进入省级决赛。我校语文组唐雯老师位列其中。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我校高度重视,科学调动,积极准备。力求为活动提供良好的比赛环境、周到的后勤保障,形成了由语文组牵头,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等相关部门分工到位,紧密合作的备会组织机构,只为承办一次高效的全省展示活动。



活动剪影

开幕篇

省级决赛于10月31日上午在我校礼堂举行。张伟校长、吴撼宇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张伟校长致欢迎词。张校长向光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海南侨中作为海南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十分愿意敞开大门,不断助推海南基础教育发展,他希望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展风采,凝人心,聚力量,共奋进,共同推动我省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事业蓬勃发展。




活动剪影


在海南省高中语文教研员董明实老师具体解读活动的规则与程序后,2024年海南省高中语文中青年教师素养展示与教学观摩活动决赛正式举行。




活动剪影

赛课篇

第一节课由符琛苗老师讲授《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一篇经典抒情散文,符老师在教学伊始就饱含感情地描述情境,让学生感受秋意的清凉,之后通过创设一个以“走进经典,绘秋寄情”为主题的电子有声明信片制作活动,激发学生思考散文中的关键要素——景和情。接着,符老师将活动具体分为“品鉴秋景,明片选景色”“声音为邮,朗读传情”“寄情于卡,心随卡达”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朗读鉴赏且体悟作者的情感。其中,符老师联系郁达夫的经历以及其他作品带领学生从文内到文外品悟作者的审美追求,读懂“人世之无常到人生之有味”,最后以完成明信片制作为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相信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会有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会得到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活动剪影

第二节由邢骏维老师授课,课题是《师说》。邢老师以学生初中学习过的《爱莲说》入题,相互比较,确定“说”的文体特点,并由此引领学生展开学习。在进入文本学习之前,邢老师展示了三个层级的教学目标——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三个目标围绕《大纲》要求逐层递进,助力学生有效学习文言文。接着,邢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认识作者,了解相关写作背景,做到学其文必先识其人,方可洞悉作者创作意图。

进入文本学习后,邢老师特别重视基础,对基础知识处理比较细致,落实程度较高,以圈注关键词句并要求学生说明语法意义和准确翻译的方式大范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中学习提升文言学习能力。掌握了文本大意后,邢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完成文章思路的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邢老师抓住学生对论点把握的分歧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让学生从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的章法、老师内涵诠释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由古到今,联系现实,学生对师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更深刻地了解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知识还有精神、情感的引领。整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将文言文学习落到实处。




活动剪影

第三节课的课题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授课老师是高琳老师。高老师的授课标题就是《寻找地坛密码 重启绚烂人生》,可谓简洁有力、主题鲜明,引人入胜。更令人称赞的是高老师的导入切入点,用了多幅史铁生各个场合的笑容照,并对比《秋天的怀念》,提出“当一个人受到命运的重击,缺失了人的重要一角,那他又是如何重启自己的人生,绽放笑容的”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我与地坛》的学习中。接着,高老师创设“侨中文学社创设纪念史铁生专栏的地坛配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文段中对于“地坛”的描写继续,讲好地坛故事,抓住写景的句段开展品析,任务适切。在鉴赏了地坛的环境特点及其意义之后,高老师又推出了第二个活动——专栏名之争,通过比较“永远的史铁生”和“永远的地坛”,思考散文中写景背后的作者情感态度。最后,高老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推出了第三个活动“永远的史铁生们”,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推选更多像史铁生一样从自然中得到生命疗愈的人,使得学生又更深的生命思考与感悟。高老师善于利用校本资源,就地取材,教学灵活,功底深厚,借助情境任务这个赏析课文的起点与抓手,师生教学活动有了方向,在阅读探究中,抵达作者灵魂最深处。



活动剪影

第四节课执教《反对党八股(节选)》课题的是吴小清老师。吴老师以解决学生在考试过后对他发出的“救救孩子,教教我写议论文”的彷徨呐喊为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普遍性逻辑思路不清楚的情况,巧妙地借助本课的逻辑之美,为学生指引议论文写作的结构思路法门。通过设置三个活动:提纲挈领,探究逻辑——段落写作,方法之妙——观照当下,学以致用,由整体到局部,探究文本整体篇章和局部段落写作的逻辑思路,抽离出逻辑本质的规律,然后学以致用,给出段落写作模板后,现场指导学生即兴段落写作,在有效分享点评后,老师下水示范,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逻辑写作思路方法,非常实用有效。在教师动情的示范与延展中让学生理解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明白了高考“三文原则”:即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吴老师能够根据学情选择教学点,可谓是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原则,并且,吴老师写下水作文,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写作困难的体察。对于教学对象的了解是评判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要素之一。了解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的,有效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足见一个老师对于教学的用心与热爱。




活动剪影

第五节由吴安琪老师执教苏轼的《赤壁赋》。吴老师以旅游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苏轼与赤壁的故事。紧接着,吴老师通过检查课前预习检测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知人论世、疏通文意、梳理文脉的学习任务。其中令人称道的是检测题目以填空、填表、列举关键词句的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接着,吴老师通过“观景——赏眼前之赤壁”“品情——怀历史之赤壁”“明理——思哲理之赤壁”“见己——问心中之赤壁”这四个逐层递进的环节引导学生课堂研读文本,合作探究,不仅能看到苏轼笔下的赤壁,还能读懂苏轼摆脱生命困境的旷达。最后吴老师让同学们写下心中的“赤壁”,带着这份精神力量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整个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运筹帷幄、自信从容,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沉潜,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家访活动

第六节课是由耿阳老师讲授《将进酒》。耿阳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反复朗诵《将进酒》,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学生通过诵读、鉴赏和讨论等互动方式深入理解诗歌。最后,耿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探讨李白的豪放情怀和人生哲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课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参与度高,成功激发了学生对李白豪放情怀的共鸣。



活动剪影

第七节课由我校高中语文组唐雯老师讲授《春江花月夜》。课堂伊始,诵读全诗。唐雯老师以《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横绝”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学习目标。在简短的预习检测后,引导学生解读文题,聚焦核心意象“月”,接着依次进入赏月之景、话月之情、品月之思的课堂活动。本课层层深入,拾级而上,从赏景到抒情到哲思,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感与纵深感,体现了唐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与深厚的语文素养。



活动剪影

第八节课由海南省农垦中学陈慧艳老师讲授《荷塘月色》。陈老师抓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来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让学生画出表示情感变化的折线图,通过对折线图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月下荷塘与江南荷塘的特点,明确两个荷塘都是作者向往的精神自由的理想世界,最后联系时代背景分析现实世界的不宁静的缘由。课上,学生各抒己见,分享现实生活中“心灵避难所”,陈老师则联系古人精神栖息之所,使学生了解到朱自清对中国文化的血脉传承。



活动剪影

第九节课由王明老师讲授《拿来主义》。王明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引领学生品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课堂上,他落实到字词,引导学生细致地解读文本,更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分析,让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王老师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实现创新与发展。他巧妙地将鲁迅的思想与当代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课堂充满活力。




活动剪影

第十节课由杨洋老师讲授《读书:目的和前提》。杨老师这堂课以开放性话题“读书的意义”为导入,带领学生梳理了文章脉络后进行了重点突破。重点一是分析概括作者的看法,突破重点时杨老师首先以题目为出发点分析概括作者的看法,总结了本文的四个问题:读书的目的、读书的前提、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了这四个问题。重点二是“体味名句”,通过对文章最后一句两个“价值”意义的分析明确了读书的态度。最后,杨老师将课堂聚焦在了文体的特征——议论性随笔,带领学生梳理了文章的论证方法。杨老师这堂课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



活动剪影

第十一节课是由马清华老师讲授《登泰山记》。课堂伊始,马老师设置了情境:姚鼐的《登泰山记》该不该入选文学社“观山临水,安放心灵”活动。在明确了文体之后马老师带领学生梳理了时间、人物、地点、环境及人物心情,绘制了姚鼐的登山路线图。然后与学生共同从描写角度赏析了山巅景物的特点。最后阅读补充材料及课文最后一部分,明确本文“以情入景”的写法,联系史铁生与地坛、苏东坡与赤壁,进行了情景关系的深入分析,完成了课堂开始出示的核心情境任务。结束时,布置了写作任务:作为姚鼐的朋友子颖,你想对他说什么?整堂课思路清晰,任务具体,教学环节衔接流畅,教师评价用语准确且具有感染力。



活动剪影

第十二节课由倪海山老师讲授《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倪老师课前播放了关于文本的视频,以视频中童工的的生活状况为切入点正式导入课堂。本节课以“《大卫·科波菲尔》将被选入校话剧排演”为情境,带领学生梳理文本,明确了文本特点——双线结构。然后,以选择扮演角色为任务启发学生进行了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先落实了米考伯夫妇的乐观主义精神,再通过米考伯夫妇带给大卫·科波菲尔的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成长环境的分析明确了人物在环境中的不甘、绝望与积极。最后通过人物之间的交互探究了文本主旨——小人物在苦难中的人性光辉。倪老师这节课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学生参与课堂非常积极,课堂效果较好。



活动剪影

第十三节课是由邱琳老师执教《老人与海》。邱老师首先以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分享为导入,带学生朗读课堂学习目标,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然后以挖空的形式在梳理老人五次搏斗情节的表格后引出了老人的性格特点。再以文本中人物独白为路径引导学生理解硬汉的真实世界,和学生一起品味了圣地亚哥灵魂的尊严。最后,邱老师以“我们心中的海明威”为任务,让学生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写下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鲨鱼”并分享,并以白岩松的名言升华收束课堂。



活动剪影

第十四节课是由耿玉琼老师执教《复活》。耿老师这节课以“你有三张卡,请成功复活三个人物的心灵”为情境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了人物形象分析、文本主旨探究。在分析聂赫留朵夫的人物形象时,耿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了人物心理描写,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矛盾与挣扎,感知人物从“利己”到“利他”的转变。在分析马丝洛娃的形象时,耿老师抓住了人物的七次“笑”,通过人物神态分析人物的动态变化。最后,通过“寻找第三张复活卡的使用对象”这个任务,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主旨。本节课教学结构紧凑,重难点突出,教师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善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活动剪影

讲座、点评、颁奖篇

11月1日下午,2024年海南省高中语文中青年教师素养展示与教学观摩活动举行专家讲座、课堂点评与颁奖活动。



活动剪影

我校党委杨云义书记出席并作发言。杨书记代表海南华侨中学党委、行政以及全校师生,向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及高中语文教研员董明实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莅临侨中讲学的余党绪校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加本次观摩活动的各位老师表示亲切的问候。杨书记从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出发,向与会的老师们充分展示侨中沿着“内强管理、外多争取,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办学思路,大力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对标全国一流中学深化教育改革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他表示继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侨中的初心和追求,也是侨中的责任和使命。



活动剪影

为提升高中生的作文思辨能力,助推海南语文教育研究,海南省教培院特邀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语文教师余党绪作《高考思辨性作文的命题类别与分析路径》主题讲座。

余老师从40多年高考命题发展方向带来的启示谈起,认为高考命题经历了从“背文件,套题目,表决心”到“代圣人立言,事例、格言印证”,到“背材料,套公式,‘变戏法’”再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断言”的深刻转变。他表示,近几年高考越来越聚焦“思维”与“表达”的测评,这说明高考写作正在摆脱非教育、非语文、非作文、非考试等因素的干扰,开始真正扮演自己的角色。真实的题,才有真实的思考;有真实的思考,才有真实的判断。

余老师以2015年重庆市高考作文命题为例,深入剖析了高考思辨性作文的特点。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小陈举报父亲高速路开车接打电话,是大义灭亲,是不尽孝道,还是无可指责?余老师指出,命题人将现实的、真实的、复杂的、充满矛盾与激情的社会事务纳入考察,要求学生对小陈的做法作出具体判断并给出明确的理由,将价值的选择权利交给学生,将生命的体验空间还交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空洞的宏论和虚假的抒情,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辨析,让学生作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

如何确定具体而有效的思辨性分析路径,既是学生写作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瓶颈。据此,余老师结合大量实例分享了事件类、现象类、隐喻类和断言类四种作文命题的命题与审题分析路径。

针对事件类作文,余老师提出要从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等角度进行全要素分析,以把握事件全貌,界定事件性质,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进而打开思维的阀门。其中以2015年重庆市高考作文为例:



活动剪影

针对现象类作文,余老师强调要突破对观点的习惯性叙述,抓住从事件到现象的共性规律进行阐述,紧扣从现象到事件的个性差异进行思辨。他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受难与成功”的习惯叙事模式为例,揭示事件与现象的本质性区别,事件具有“一过性”与“独特性”,而现象是多事件的反复性与相似性,“受难”现象揭示了杰出人物成长的某些共性规律,有助于我们对人、社会与历史的理解,但它有着难以避免的表面性和片面性,掩盖了成功者的个性差异,将受难与成功的关系简单化,从而造成错误的归因。

针对隐喻类作文,余老师强调要注重辨析其相通性和相异性。隐喻的逻辑假设在于自然、社会、人生有相通的规律,这些相通性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基础和思考的框架。但隐喻的潜在风险在于各个领域的规律也有相异之处,如果不加以辨析,将不同领域的规律混淆或简单类比,就可能造成理解的偏差或误读。

针对断言类作文,余老师提出了“黄金三问”的清晰而有效的分析框架。这个说法成立吗?有没有相反或例外的情况?如果成立,需要什么条件?断言类作文要求学生在面对论断时保持批判性思维,不仅要深入探究和验证其真实性,还要考虑其普适性和局限性,避免盲目崇拜或机械套用断言,在写作中保持理性和客观,展现出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良言一语胜万金,良师一课启吾心。作文教学是许多语文老师教学生涯中的棘手难题,历来备受关注,余老师高瞻挈领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又有视野广度、实践厚度,为在场的老师们呈现一场深刻的作文教学盛宴。



活动剪影




活动剪影

本次观摩活动评委组组长翁文津老师结合评审活动,作《让真正的语文学习有效地发生——以深厚的素养助推学生语言素养的培育》主题发言。首先,翁老师高度概括了14堂展示课的亮点。她指出,教师们情绪饱满、教学功底扎实,能够准确对标“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实现教考衔接与依文教学。同时,这些课的教学设计完整合理,善于通过情景创设和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巧妙地运用了图表、资料等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此外,即便是限时的备课,教师们也展现出了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

随后,翁老师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点评,为每一位参赛教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后,翁老师强调,本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对于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省内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榜样与案例,她认为,语文课堂应当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发展与提升。翁老师的发言逻辑清晰、见解深刻,为参会教师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活动剪影

海南省高中语文教研员董明实老师作活动总结讲话。董老师对我校的承办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他点赞侨中准备充分,设备精良,环境一流。同时,他从活动理念、选题初衷、评价角度三个维度阐明活动的意义。董老师指出,本次活动旨在全面考核语文教师学科素养,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动初赛的笔试内容广泛,涉及到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领域知识,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和全面的要求,笔试结果反映出我省语文教师在学科修养方面虽有一定基础,但仍存在提升空间,这既是对我们的警醒,也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鞭策。董老师鼓励广大语文教师在本次活动的引领下,博采众长、奋楫扬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海南省语文教育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活动剪影

比赛按1:2:3的比例设奖,一、二等奖在现场赛课评定,三等奖依据复赛排名确定。



活动剪影


活动剪影




活动剪影




活动剪影

在2024年海南省高中语文中青年教师学科素养展示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校高中语文组唐雯老师(左四)荣获一等奖第一名,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2024年海南省高中语文中青年教师素养展示与教学观摩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语文学科素养提升的前行之路。通过此次活动,切实强化了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深刻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与力量。对于中青年语文教师而言,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推动着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时刻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在教育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同时,此次活动也为广大教育者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学习平台。在这里,老师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育理念,碰撞思想的火花,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宛如一阵春风,为海南高中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衷心地期待着更多此类活动的开展,因为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教育的天空,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将激发更多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子,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栋梁之材。相信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海南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活动剪影


活动剪影


文字:王欢欢、田银银、叶芳、林心依、倪海山

图片:王雅婷、吴广兵、王欢欢、田银银、叶芳






海南华侨中学
发布校园新闻和官方消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