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范文主题03:温暖的人事,灿烂的细节(初一初二也适合)

教育   2024-11-26 21:47   湖北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必背主题03:温暖的人事,灿烂的细节
今日寄语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
                  我的“墨香”老师
“未见其人,先闻墨香”,这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的书法老师。
铃声一响,全班52双黑眼睛一齐望向教室门口,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手里没有拿任何东西的老师挤进了门,眨眼的工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这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一般老师的开场白都是“大家好,我是……”,可这位老师居然没有告诉我们他的姓名。只是站在台上哑笑,仿佛每个器官都在笑,我们只是坐在座位上,不禁跟着老师一起哑笑。直到我们有些不耐烦时,他才渐渐收敛了笑容。老师问了一个小问题:“书法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老师摇摇头说:“书法——就是用——毛笔蘸墨汁——在宣纸上写——汉字的——一门艺术。”这句话老师说得很慢,似酝酿了很久的仙露琼浆流进人们的心底。一节课只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书法就是用毛笔蘸墨汁在宣纸上写汉字的一门艺术。”这难道不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吗?
这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但老师的课堂是严肃的。在课下时,老师经常和我们交流。有一次,同学突然问我:“你为什么长得那么黑?难道你是黑种人?”我无言以对,这时老师巧妙地回答了一句:“因为他不是白种人啊。”这句话巧妙地挡去了同学的故意揶揄,幽默又有智慧。但在课堂上,老师容不得教室里有其他的声音,课堂的秩序井然,有不经意的动静他疑惑一下便会莞尔一笑,倘是故意为之,他的脸会变得铁青一般,很是吓人,这样时间长了,我们的课堂也就安静了。
这是一位敬业的老师。他热爱教学,热爱书法,他的字写得好,每每上课前,他都要认真地备课,然后认真地上课,课上讲得一丝不苟。演示写字时,站得稳稳地,态度很虔诚的样子,小小的毛笔在老师手里运转自如,好像孙悟空的金箍棒,运腕晃膀子气势很足,行云流水,一纸好字就自然天成。老师每天坚持练习书法,雷打不动,即便白天有事耽误练字了,宁愿耽误晚饭、耽误睡觉也要练上一练,每天必须练,从不间断。所以,身上有墨香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师不仅字写得令人赞叹,教学方法也令人惊叹不已。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因为老师认为打骂学生的老师都不是好老师。老师为了让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如果有同学不看黑板,老师就会停止书写。老师认为“看”是最重要的。只有看得多了,才能够写得出一手好字。
这就是我的书法老师,一位与众不同、风趣幽默、热爱工作的老师,他身上散发出墨香常常给我们悠悠的感动。
必背理由
“温暖与感动”这样的话题切口可大可小,可从小处落笔,写亲情温暖、友情温暖,也可从大处着眼,表现国家关爱、环境保护、难民危机等。如果选择小切口,选取现实生活中打动人心的人或事,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对于细节的刻画。你要精心选择打动过你的镜头、震撼过你的场面,像电影慢镜头那样一一展现。如果选择后者,那除了记叙和抒情外,还要针对社会存在的现象生发议论,表达对人间温情的呼唤。你可以像上文一样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与亲人、师友、邻里......相处,含着温情、透着智慧的故事;或者谈一谈你对人与人相处之道的理解。
    真情链接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小时候林睡前,父母每每到我床边掩了褥被,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低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若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点睛之语
尽管松动的木门吱呀,但那一瞬间,我如身处人间的四月天。房子老了,是在我出生时买的。十几年的风雨磨砺,木门、木窗、木桌都已经吱吱呀呀地松动,时不时这些老家伙齐心合奏一曲“木之歌”。
三月的家乡常飘着丝丝细雨,深青石板上升起的隐隐雾意挥之不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巷子深处传来。门是轻掩着的,当我喘着气进入天井时,爷爷正戴着眼镜专心致志地在瓷胎上摹字,唉,这么多年,他还是那么专注于青瓷,看着心无旁骛的他,我有些无奈,撇撇嘴,这个瓷疯小院,清凉如水,古韵古香在空气中流转。望着爷爷和青瓷,我若有所思。我仿佛看见旧时长安堤、古城墙,丝丝微风中,古人的衣袂翻飞,熟悉而陌生。我想,也许“瓷魂”更适合爷爷,他专注于青瓷,与瓷相守,杜绝喧嚣浮华的尘世纷扰,在青瓷路上渐行渐远。
行数百步,云归而岩穴瞑。茂林修竹,花木扶疏;野花暗香,百鸟归林;佳境幽雅,尽洗烦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暮霭沉沉之际,忽露一抹斜阳,人声渐浓。 
破晓了,来自天边那一抹模糊的、游移不定的橘红色的光带,悄悄地拉开了灰褐色的帷幕。我们沐浴着的晨光观临于高处,自有一种气势磅礴、豁然开朗的情怀。眼前的整个南方大地被笼罩在轻柔的薄雾中。那四通八达的马路、鳞次栉比的楼房,宛如一幅在宣纸上浮动的山水泼墨画,让人顿生“气蒸云梦泽”的幻觉。
爷爷说:“一个人,一辈子,总会有走到头的路,总有迈不过的坎。所以呀,人要像麦子一样,麦粒要扎进土里,脚踏实地地成长。”
天地万物以人为尊,人却在一场雪后,一声不响地随着岁月走远。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我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捡拾回来,爷爷,我要拾取你的笑容、脚步。我要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信念做捻子。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珍藏,一如岁月在脸上留下的道道印痕,终生难忘。
爷爷说,人是岁月的痕,人扛不过岁月。其实,岁月扛不过人,因为我看到,辽远的大地上,麦子生长了一季又一季,那是生命的暗流,在汨汨地涌动……
爸爸常说:“麦芒上顶的日子,是割稻的岁月;而人,是岁月的痕。”小时候,丰收的六月里,爸爸会头扎一方巾帕,带着一家老小进入麦田,金黄的麦子就像失手打翻了颜料的绸缎,在风中荡谦。大把大把的绚丽,迷幻了人们的心与眼,爸爸站在田埂上,开始分配各自的主战场,而将最大的一块留给了自己。
那是在一个初秋的傍晚,我从杭州游玩回来,原来我以为一路顺风,可是在紫云山庄那里发生了堵车,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把原来站立的我险些摔倒,还好一个从未谋面的一位女士迅速地扶了我一把,当她的手如碰到我的背的那一刹那,我顿时感受到一股从未感受到的感受,虽然她的手并不是很宽厚、很有安全感。

素材来源于网络,综合整理和编辑:梅学堂中学版

电子版免费领取方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梅学堂中学版

后台发送“中考作文



更多7-9年级上册学习资料

梅语文
资深语文教研员梅老师,每日分享语文学习干货和亲子教育良方。更多精彩请关注我的视频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