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体与认知障碍

健康   2024-10-21 20:29   湖北  
抗磷脂抗体诱发认知障碍的潜在机制
图源 文献 1

什么是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aPLs)为一组能识别各种磷脂抗原的异质性自身抗体,其靶抗原为磷脂、磷脂结合蛋白,以及磷脂-磷脂结合蛋白复合物。

对于 aPLs 最初认识来源于上世纪建立的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这一方法人们发现系统性红斑狼患者血清能够与从先天性梅毒胎儿肝脏乙醇提取物中抗原发生反应,这种抗原最终被证实为心磷脂。

aPLs 正常生理状态下通常不会产生,但在某些情况下,身体会错误地产生对抗自身磷脂抗体,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和组织,2006 年制定的国际抗磷脂综合征 (APS) 分类及诊断共识将抗心磷脂抗体(aCL)、抗 β2 糖蛋白 I 型抗体(β2-GPI)以及狼疮抗凝物(LA)等实验室检测作为临床诊断 APS 的重要指标。

APS 与认知障碍

aPLs 作为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但在一般人群以及原发性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APS) 患者中,aPL 与认知功能障碍二者关系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及研究。

近年国外研究表明,一般人群中抗心磷脂 (aCL)IgG 阳性率为 5.9% -31.1%,而在认知功能下降或影像学发现神经系统改变的受试者中,aCL 滴度升高明显,血管性痴呆患者 aPL 患病率为 6.0-56.6%。

在原发性和继发性 APS 患者中,高达 60% 患者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 33.3% 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22.2% 为非 aPL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管性痴呆(VaD)患者 aPL 的患病率从 6% 到 56.6% 不等。两项横断面研究中,aCL 滴度显著升高。一项研究发现,6% 的痴呆患者中,可以发现高滴度 aCL; 有趣的是,这些患者中的大多数被诊断为 AD,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报告,与对照组相比,痴呆患者中 aCL 的患病率显著增高,aCL 的风险随着年龄和痴呆类型 (血管性与阿尔茨海默性痴呆) 的增加而增加,此外,APS 患者也有多种 MRI 表现,近 50% 的患者在 MRI 表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尤其是 aCL 持续高滴度的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脑白质改变。

aPLs 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目前尚未探明,考虑可能与血管 aPLs 诱导的微血栓和大血栓形成以及脑区免疫介导神经元毒性途径有关。

可能机制

抗磷脂抗体与中枢神经损伤
图源 文献 1

已有多项证据表明,aPL 可能直接参与血栓事件和神经损伤。然而,仅有 aPL 存在似乎不足以引起 aPL 相关细胞损伤,在这方面,aPL 引起认知障碍和痴呆的不同机制被提出。

这些机制不仅包括血栓相关的,也包括免疫介导途径。

前一机制包括 aPL 介导的直接神经损伤。因此,aPL 诱导血脑屏障 (BBB) 水平内皮损伤有利于这些 aPL 转化到脑内,从而对神经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因此,体外研究表明 aPL 可以直接结合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对小鼠进行实验研究中,这种直接损伤的机制也得到了证实。在 APS 小鼠中,受损的 BBB 伴随着随后 aPL 在皮质和海马抑制性神经元中转换,导致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用抗磷脂抗体 (尤其是抗磷脂酰丝氨酸和抗心磷脂抗体) 免疫的猫模型,发现 aPL 可直接损伤有髓细胞和室管膜。

此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受体结合的 aPL 可诱发舞蹈症样运动障碍,而 γ-氨基丁酸 (GABA) 受体受损可引起突触去极化,促进癫痫发作。如小鼠模型上进行的一项研究所示,神经变性的这些机制与异常炎症反应相关,异常炎症反应导致肿瘤坏死因子和前列腺素 E 增加,以及内源性脑凝血酶抑制剂减少,从而导致炎症和血栓形成增加。

另一种机制涉及血管系统,导致促炎和促血栓形成状态。促炎或促凝血状态的诱导可能由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和凝血级联激活介导。因此,在内皮中,与 2-GPI 受体结合的 aPL 抑制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导致一氧化氮产生减少,并增加活性氧物质水平。

潜在治疗策略

针对 aPLs 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目前有多种潜在的治疗策略。首先,开发针对抗磷脂抗体的特异性药物是关键。已有一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降低抗磷脂抗体水平、改善认知功能的潜力,但还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此外,生活方式干预,如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减少压力等,也被认为有助于降低抗磷脂抗体水平,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小结

aPLs 与认知障碍之间的联系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复杂疾病的全新视角。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但对抗磷脂抗体的深入研究有望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研究成果能早日转化为实际的治疗手段,为全球数亿认知障碍患者带来福音。


题图 | 站酷海洛
排版 | 江十一
欢迎投稿 | einsmeer@foxmail.com
参考文献
1.Bucci T, Menichelli D, Pignatelli P, Triggiani M, Violi F, Pastori D. Relationship of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to Risk of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J Alzheimers Dis. 2019;69(2):561-576.
2. Islam MA, Alam F, Kamal MA, Gan SH, Sasongko TH, Wong KK (2017) Presence of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 Aging Neurosci 9, 250.
3 张蜀澜, 李永哲. 抗磷脂抗体谱的临床应用和规范检测 [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5(12):4.
4. Gomez-Puerta JA, Cervera R, Calvo LM, Gomez-Anson B, Espinosa G, ClaverG, Bucciarelli S, Bove A, Ramos-Casals M, Ingelmo M, Font J (2005) Dementia associated with th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30 patients. Rheumatology (Oxford) 44, 95-99.
5. Ceccarelli F, Perricone C, Pirone C, Massaro L, Alessandri C, Mina C, Marianetti M, Spinelli FR, Valesini G, Conti F (2018) Cognitive dysfunction improv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sults of a 10 years prospective study. PLoS One 13, e0196103.

丁香园精神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原创、专业、用心、专注,更懂中国精神科医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