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四药集团智能化输液车间一期项目直立式软袋输液生产线,智能机器人手臂高效精准地进行输液药品的生产。 本报首席记者 张震 摄
中国首个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疫苗、中国首个mRNA疫苗、全球首个IgG4 RANKL抑制剂纳鲁索拜单抗注射液、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微球长效制剂……
一个又一个冠以“中国首个”“全球首个”的产品相继获批上市,一次次刷新着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创新纪录,一次次为石家庄赢得世人“惊艳”的目光。
已跃上千亿级规模的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展现出勇于领跑的新姿态。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力创新、集群成势,不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高”而攀,持续叫响“中国好药·石家庄造”品牌。
创新为“王”
拼出毅力与实力
10月25日,石药集团开发的首款基于mRNA-LNP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以在中国开展重症肌无力(MG)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此前,该产品已经获得多发性骨髓瘤(MM)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试验批准。
也就是说,短短4个月,该产品“豪气”地拿下三个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批件。
在当今创新为“王”的时代,石药集团厚积薄发,靠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平台建设,打造更具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护城河”。
统计显示,石药集团2021年研发费用首次超过30亿元,到2023年已达到50亿元。2024年上半年,石药集团(仅上市板块)研发费用25.42亿元,同比增加10.3%。
正是持续大手笔的研发投入,支撑石药集团建起纳米制剂、细胞治疗、抗体/融合蛋白、信使核酸、长效微球制剂等八大药物创新平台。
“研发平台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我们新药研发的效率。”石药集团巨石生物研究院院长惠希武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石药集团在研创新药项目130余个,预计未来5年,将有约50款新产品/新适应证申报上市。
创新,得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
华药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疫苗——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于2022年1月获批上市,也是河北省药企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国家一类生物药。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华药人17年的坚守。今年5月,该产品获批儿童适应症。而今,针对这一产品的后续研究仍在继续。
目前,华药正大幅度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加快推进抗体、疫苗为主的新产品研发,在研新产品 90余项。
充分运用AI等新技术,极大提高新药研发的速度和精准度;全面布局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开发,让躺在古籍里的好方“活”起来……石家庄广大药企正以叫响“中国好药·石家庄造”品牌为己任,着眼产业发展前沿,发力新赛道,构建新优势。
英才汇聚
专心研制“中国好药”
“得人才者得天下”,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同样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11月2日,走进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心,记者看到以岭医药研究院新药评价中心药理部副主任齐慧博士正在利用辐照设备构建小鼠早衰的动物模型。
自德国马普心肺研究所归国的齐慧博士工作经验丰富,作为学术骨干曾参与多项基金项目,2021年10月加入以岭药业。她所在的抗衰老研究中心团队正潜心研究“气络学说指导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项目”,他们开展的国内首个全生命周期记录的1200只小鼠的大规模抗衰老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像齐慧博士这样不同领域的高端人才在以岭药业还有很多。
何以吸引这么多高端人才?
“这得益于公司近年来采用了灵活的‘选才、用才、育才、管才、留才’的创新人才机制,建立了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团队。”以岭药业代总经理张蕴龄一语道破。
目前,以岭药业整体研发、技术人员团队已经达到2000人的规模,凝聚了一大批精英人才,激活企业创新动力,已研发上市14个创新专利中药,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群,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为了广纳人才,石家庄各大药企都是“出手不凡”。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毫无疑问,这让石家庄广大药企备受鼓舞,纷纷表示,将持续深化人才机制改革,以更加灵活的人才机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研制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
项目“花开”
为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竞争力。
11月4日,在石家庄四药集团新型制剂及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数智化新型直立式软袋输液生产车间二期工程建设现场,明亮整洁,制药设备厂商技术人员正与产线工人通力协作,紧锣密鼓进行连线调试工作。
“数智化输液生产车间二期项目总投资5亿元,目前,已全面进入设备设施调试和验证阶段,预计11月18日将进行认证试产。项目投产达效后,预计车间整体直立式软袋输液产品日产能可达400万袋,全年超14亿袋,相当于再造一个石四药。”该项目总指挥、石家庄四药集团执行总裁赵勇征自信地说,整体项目以建设“灯塔工厂”为目标,在生产和管理系统全面推行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水平将实现新跃升,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像这样的大项目、好项目不胜枚举。
产品论微克卖,这是真的吗?2022年落户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的华普生物给出肯定的回答。
“CpG佐剂是新一代疫苗的‘发动机’。”华普生物技术(河北)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全球仅有两家公司拥有多条自主知识产权的CpG序列,我们就是其中之一,解决了中国在疫苗佐剂上的‘卡脖子’难题。”
项目之花“朵朵开”。
除华普生物外,药明生物、绿叶制药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药企也纷纷落地,使建设中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面貌日新月异。
截至10月底,总面积2.8万亩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300家,成为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项目建设的华章还在继续。
10月9日,总投资52亿元的华普生物疫苗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10月22日,石家庄市生物医药园发展集团与北京铭研医药研究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就高端肿瘤药生产基地项目达成合作……
以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在石家庄市一系列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政策举措推动下,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78.6亿元,同比增长10.6%。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7.4亿元,预计年底将突破1200亿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石家庄市将继续坚持定政策、优环境,上项目、增后劲,强创新、促发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驶入发展快车道,持续叫响“中国好药·石家庄造”品牌,强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范玉蕾
➤抢抓政策机遇 激活消费潜能——石家庄多举措撬动消费市场新增长点
➤让“最柔软群体”获得安心照护——石家庄扎实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