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光伏治沙的热话题与冷思考
文摘
2024-11-01 09:00
北京
车轮滚滚,机械轰鸣。秋日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一派繁忙景象,乌兰布和沙漠深处,工人们正忙着把光伏板安装在支架上。
“这片场区约4.46万亩,计划总投资约52.3亿元,规划建设容量160万千瓦,投产后年上网电量约31.55亿度,可实现光伏产业和生态治理双赢。”磴口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彪治说。
光伏发电项目为治沙止漠提供了更多可能。“三北”工程六期规划明确将“生态光伏治沙”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将治沙与用沙相结合,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积极推动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现代农牧业协同发展。
内蒙古自去年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以来,吸引了13家新能源央企,带动5.2万人次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模式,已治理沙化土地237万亩,实现农牧民增收1500万元,预计年内可实现光伏装备制造、林草种苗和沙障材料等产业产值近530亿元。
磴口县已获批新能源发电项目6个,在已建成的乌兰布和沙漠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光伏基地,一眼望不到头的光伏板犹如一片蓝色的海洋。光伏板下,去年5月种植的梭梭、四翅滨藜已有1米高了,尤其是光伏板遮阴处的四翅滨藜,株形庞大、生机勃勃。
“生态光伏治沙虽然是以光伏发电为主体,但防风固沙、生态保护修复、农林牧草沙旅产业协同发展同样重要。”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副主任张景波说。自我国探索生态光伏治沙以来,沙林中心一直在研究光伏板下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以实现生态和经济的最佳收益。
首先是选种。包括梭梭和四翅滨藜在内,沙林中心选出了8种具有优良耐旱、耐寒、耐盐碱、耐风蚀等抗逆性的生态经济型植物品种,并给出了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其沙漠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点的植物配置模式。
其次是种植。沙林中心根据光伏板前1米可有效阻隔黏性滞尘,光伏板后1米能有效接收自然降水的特点,提出了“141”治理模式,即分别在光伏板前、后1米种植植物,在两组光伏板间种植行距为4米的植物。
最后是管理。沙林中心开展了光伏板集水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装置的研发,在光伏板上安装集雨槽,1毫米的降水量落在1平方米的光伏板上,可留存600毫升。同时,通过测定不同沙障对地表风速和输沙量的影响,优化了沙障的材料选择和铺设方式。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也在开展相关研究,学会副会长胡培兴表示,光伏阵列减少了太阳光对地表的直接辐射,降低了局地风速和蒸发量,能改善沙漠电站及周边微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同时,研究显示,四翅滨藜接种的肉苁蓉,其产量是梭梭、红柳接种的3—4倍,且药物有效成分高,亩收入过万元不是梦。
在腾格里沙漠,植物的选择又有不同。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总工马世军介绍,他和团队在腾格里沙漠中国华电集团阿拉善新能源大基地开展了防沙治沙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共12项,研究表明,梭梭、沙木蓼等6种植物的成活率、生物量、抗逆性指标最高,蒙古莸、黑果枸杞等5种植物是发展生态产业的优选。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一匹由19.63万块光伏板组成的“骏马”矗立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基地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年发“绿电”20亿度,节约标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减排粉尘45万吨。 “绿电”,是指通过风力、太阳能等产生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相较常规的化石能源发电,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提出要以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为补充,综合考虑采煤沉陷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当年8月,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市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获批,成为国家“沙戈荒”基地首批首个项目。
2023年,鄂尔多斯稳步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布局规划了总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治沙带,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容量;在毛乌素沙地南缘布局了长约150公里的“一廊多点”风电光伏项目,可容纳5000万千瓦装机容量,实现库布其1200万亩沙化土地、毛乌素300万亩裸露沙地全面治理,促进生态治理与新能源开发融合发展。
“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占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70%,风电光伏项目的实施,阻止了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南北呼应的包围之势。”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副局长柳天云说。
阿拉善盟的沙化土地面积比鄂尔多斯还多,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的面积仅占6%,沙漠、戈壁和荒漠草原各占全盟土地面积的1/3。
今年5月,中国华电集团取得阿拉善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建设指标410万千瓦。8月,内蒙古华电阿拉善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党委书记卢茂茂说,目前已完成生态治理作业设计,计划沙漠治理59.96万亩。
卢茂茂介绍,中国华电集团早在去年就取得阿拉善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建设指标120.5万千瓦,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已建成的中国华电集团阿拉善大基地,是名副其实的零碳厂区。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900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0%,同比增长23.5%,超过了同期第三产业8525亿千瓦时的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6757亿千瓦时的用电量。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引领者和推动者。
就内蒙古而言,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根据规划,到2030年,内蒙古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新能源装机将达1.19亿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
然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专家提到了标准规范、“绿电”消纳和生态治理等生态光伏治沙进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关于标准规范。尽管今年9月,内蒙古发布了《光伏项目防沙治沙技术规程》《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规程》两项技术规程,但就全国而言,生态光伏治沙多以政府和主管部门意见为主,虽然采取的生态治理方式和形式多种多样,可依然缺乏指导性强、科学规范、划区分类的规范性文件。
关于“绿电”消纳。《2024年8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显示,今年前8个月,河北、蒙东、辽宁、吉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的风电利用率低于95%;蒙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的光伏发电利用率同样未超过95%,西藏的利用率只有70.9%。专家建议,可延长“绿电”制氢产业链条,努力打造“新能源+绿氢”示范项目。
关于生态治理。专家建议,要考虑水资源的供给,光伏板下的植物,应该将耐旱、耐寒、耐盐碱、耐风蚀等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次之;要减少对沙漠的扰动,不要轻易破坏植物生长过程中沙漠形成的结皮;要从项目区气候、土壤、水源、植被类型及光伏板的布设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以风沙治理为核心,优化光伏组件和阵列自身的防风固沙设计,降低亩均投入,达到最佳生态治理效果。
专家们也表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总体来看,生态光伏治沙促进了清洁能源、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未来可期。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010 8423 8472
010 8423 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