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构建“科技特派员+金融服务站”双动力模式持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联系,利用“创新积分制”筛选“优质”企业,将资源投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实现科技金融机构服务工作与政府政策支持推动相辅相成。2023年,北海市技术科创贷款86.19亿元、同比增长59.92%;为21家“专精特新”名单企业获得授信52.52亿元、同比增长11.29%。
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完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建设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知识产权流转平台等,为科技企业的投融资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健全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支持技术转移、科技咨询、技术评估、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机构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每季度召开科技金融联席工作会议,研究推进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的重要事项。二是实施“科技特派员+金融服务站”双动力模式。依托北部湾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成立科技金融服务总站,在部分驻市金融机构挂牌成立科技金融服务分站,选聘金融科技特派员30人,精准服务“白名单企业”,实现科技金融机构服务工作与政府政策支持推动相辅相成。2023年北海市产业园区与银行签订“整园授信”全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科技金融沙龙3次、银企对接会4次、科技金融培训4次、服务科创类企业22家。三是探索政银企多模式合作。开展产学研对接、科技金融对接等活动,邀请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等领域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和企业家代表参加向海经济人才发展大会,促成一批企业与各银行机构及小微担保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开展“入园惠企”行动,增进银行机构对科技创新领域的产业布局、行业发展和客户群体的认知,加深科创企业对相关金融支持政策的理解,推动银行机构发挥园区经济集群效应,提升科创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构建科技创新型“优质”企业名单
一是设立评分标准体系。引入“创新积分制”,在核心指标基础上,根据区域特色和实际需求,对技术创新指标、成长经营指标、辅助指标等三类指标进行权重重设和计算调整。二是实施积分量化评价。利用政务数据平台,“抓取”现有数据资源,对北海市105家高新技术企业、19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27家科技创新意向企业进行精准画像,通过积分量化的形式挑选出“硬科技”“好苗子”企业,挑选创新发展的优质“潜力股”,将结果应用到科技项目立项、推荐等环节,并推荐给商业银行,在政策层面上引导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集聚。三是建立数据互联互通制度。打通北海金融服务平台、科技型企业培育库、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等数据渠道,并引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融资活动信息桥梁,为“创新积分制”应用提供多元化数据库,提升数据获取便利度。
拓展科技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一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面向高成长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促进民生银行推出“萤火计划”,以认股选择权加银行综合服务的业务方式,向科创企业客群提供专属授信产品。推出“民生惠”授信产品,与优质中小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有效解决企业缺乏有效抵押及担保的问题。2023年,北海民生银行全年新增普惠科创小微企业贷款1007.8万元,新增普惠科创小微企业户数23户。二是探索供应链合作融资新模式。依托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真实交易背景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闭环,探索推动供应链合作融资新模式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减轻了对不动产等传统抵押物的过度依赖,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有效增强了产业链韧性。建行北海分行推出全国首创的“招商贷”产品,向综合保税区2户科技型企业,授信金额共计3200万元。三是构建银担合作新机制。针对企业融资难点、痛点,指导政策性担保公司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谋划“政银担企”融资需求对接会,搭建“政府—企业—银行—担保”“政府—园区—银行—担保”等服务平台,针对性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打造互利共赢、融合发展的新型“政银担企”关系。如,为符合税务、结算贷的科技企业放大信用贷款额度提升,由300万元上升至500万元。
联系电话:0779-2023213
传真号码:0779-2030745
地址:北海大道科技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