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海东市红十字会:博爱花开暖河湟

政务   2024-11-11 12:00   青海  

建立9支职能不同的红十字救援队伍,成为全省红十字会系统率先健全应急救援体系的市州;设置红十字救护站8个;宣传动员3万人次开展无偿献血,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1870多份,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5例,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累计达到1142人,成功实现捐献2人;五年来,累计捐款捐物达3.47亿元……

这是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红十字会交出的一份亮眼答卷,也是“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海东的生动实践。更让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红十字会的号召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红十字精神。

今年10月,海东市红十字会被授予“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9支救援精兵守护平安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采取的主要手段,发生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10月23日,海东市红十字闪电应急救援队基地,身着志愿者马甲的救援队队长钱兵正组织队员们开展应急救援培训,重温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培训现场,队员们个个聚精会神,与同伴们配合十分默契,他们有的为“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有的为“伤员”进行前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越快越好。”对钱兵和队员来说,这些基本操作每天都要经历一次甚至多次。

在应急救援站,地上摆放着救援用过的救生船、抽水泵,物资架上满是个人防护用品、应急医疗设备、救生设备、通信设备、后勤物资等,墙上挂满学校、培训机构等参与培训单位以及群众赠送的一面面锦旗……

多年来,救援队致力让“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参加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每一个灾害、事故现场,都有红十字救护员参与急救”从口号和愿景,变成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而努力。

如今,救援队已经成为海东市重要的专业救援团队,参与了多种灾害事故救援行动,无论是地震、洪水、泥石流,还是走失、意外、户外安全事故,抑或是公益活动、重要集会、赛事保障,救援队都用他们的专业和诚恳,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救援保障,为减少灾害和事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作出了贡献。

截至目前,钱兵所在的队伍圆满完成抢险救援任务200余次,出动车辆504辆次、人员1万人次,其中灭火救援48起、抢险救援49起、交通事故50起,先后获得“青海省青年最美志愿者”“青海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等各类荣誉称号。

关键时刻的“亮剑”,让海东市红十字闪电应急救援队成为攻坚克难的“尖兵”。

在海东,像红十字闪电应急救援队一样的救援队共有9支,他们以安全教育、应急培训、公益救援、救援队组建为己任,将救援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和追求,用自己的无私付出守护海东。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也陆续加入到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志愿者队伍中来,守护共同的家园。


8个红十字救护站“救”在身边

   

“志愿服务是一个传递爱心的过程,我们的付出可以让游客了解急救知识,减少意外的发生,让更多的家庭感受幸福和温暖。”近日,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故土园景区红十字救护站,伴随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该救护站的负责人薛心民和工作人员蔡有萍像往常一样开启了他们忙碌的一天。

救护站里,红十字救护站(点)的标志十分醒目,站点每天安排人员轮流值守,为游客提供应急救护突发事件处理、景点线路咨询等服务,确保当游客和群众有需要时,红十字志愿者“救”在身边。

救护站内配备了AED (自动体外除颤仪)、便携式心电图仪、便携式血氧仪、心肺复苏模拟人、制氧机(高原地区标准配置)等42类救护设备。

薛心民介绍,随着游客数量大幅度增长,旅游景区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等事件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一旦游客突发疾病或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送往最近的医院至少需要10分钟到20分钟,容易延误最佳抢救或治疗时机,造成生命危险。2021年,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应需而生,这也是全市5A级旅游景区中建成的第一个红十字救护站。

救护站内设应急处置室和观察休息室,配备了急救箱包、担架、拐杖、轮椅、常用的医疗设备和办公设备等,配置了兼职医生和护士,是集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红十字宣传、救护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我们救护站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景区的游客提供应急救援服务,像最常见的高反、扭伤、高血压等突发疾病,在我们这里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薛心民说。

今年5月至10月的旅游高峰期,这里为1000余名省内外游客提供免费的救治服务。

与此同时,市红十字会在积极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交通救护伴行、机关先行、社区讲堂、安老护老、救援先锋、助力企业安全生产、赛事同行八大行动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基地和急救服务站点建设,实现全市3A级以上景区红十字救护站(点)全覆盖,目前,全市共有8个红十字救护站,不仅增强了旅游景区自救、互救意识,还提升了旅游景区人道救援工作水平。


电热炕温暖了百姓的心

秋雨频至、天气骤冷,冬季供暖作为涉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民心工程,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2020年以来,海东市红十字会积极融入政府暖心工程,打造“红会助力+”品牌项目,让全市1.3万余户群众切实体验到了节能环保电暖炕带来的“民生热度”。

往年这个时候,来自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石沟沿村的村民祝兄甲就要张罗着准备烧炕取暖用的草叶、秸秆等,家里的围栏里也会高高堆起煨炕用的物料。今年,祝兄甲彻底告别了几十年烟熏火燎的土炕。“原来烧土炕,前半夜很烫,后半夜又凉了。现在换了电炕,一晚上都处于恒温状态,睡着舒服还省事儿。”今年62岁的祝兄甲心里乐开了花。

走进石沟沿村的村民李吉林家,老式土炕不见了,只见一张漂亮的白色木床。李吉林高兴地说,他们家选择的是“炉连床”,床的一端接着炉子并带有一组暖气片,管道将三者连接起来,床下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散热装置。煤在炉子中燃烧,炉子上可以烧水做饭,产生的热量通过水循环散热器循环,不但可以暖床,还能将热量循环到暖气片,温暖整个房子,实现了取暖、做饭、烧炕一体化。更先进的是,环保炉子不但没有烟雾,还能节省40%的煤。

在互助县五十镇北庄村,村民李得福家的改炕方式是“电暖炕”。只需要在睡觉前20分钟打开电源,设定好温度,就可以睡上暖被窝。电暖炕带有智能调节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温度,最高温度能达到52度,睡觉前设定好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就会自动恒温,如果温度下降,又会自动加热,没有任何污染,方便又干净。

“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我们不花一分钱就安装上了,用起来确实很方便,可以调节温度,用得放心,睡得舒服,卫生各方面也很干净。”谈及家里的新炕,李得福津津乐道。

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七江格四年介绍,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该村依托市红十字会实施的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将“农村土炕”改造工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事关百姓冷暖的民生工程,以推广清洁能源为主攻方向,积极引导群众改变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炕烟污染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辖区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全村安装电暖炕125户。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着力推进‘红十字助力+’项目,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助医助学、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在全力推进和谐新海东建设‘大合唱’中作出积极贡献,仅电暖炕项目,已在全市实施1.3万多户,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闪耀河湟大地。”海东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   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   编:杨   昕




海东之声
海东市网络舆情、网络安全事件举报电话:0972-861619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