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朱良志:金农对残缺感的迷恋,是中国艺术最浪漫的地方。
文化
2024-11-14 19:20
天津
点击图片
进入月雅书城
金农的不谢之花
文|朱良志
金农毕生有金石之好,他的好友杭世骏说:“冬心先生嗜奇好古,收储金石之文,不下千卷。”他的书法有浓厚的金石气,他的画也有金石的味道。秦祖永说:“冬心翁朴古奇逸之趣,纯从汉魏金石中来。”要理解金农的艺术,还需从金石气味上追寻。这里谈金农艺术中的金石气,不是谈他的金石收藏、他对金石的研究,而是金石生涯给他的艺术所注入的特有气质。我谈两个问题,一从内容方面分析金农从金石气中转出的对永恒感的追求,一从形式方面分析金农在金石气影响下形成的冷艳艺术风格。
不谢之花
中国人有“坐石上,说因果”的说法,意思是通过石头来看人生。金石者,永恒之物也;人生者,须臾之旅也。人面对从莽莽远古传来的金石,就像一片随意飘落的叶子之于浩浩山林。苏轼诗云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余何?”
迁灭之中有不迁之理;无常之中有恒常之道。金农将金石因缘,化为他艺术中追求永恒、追求不朽的力量。
永恒的追求,不光是哲学家的事,在中国,艺术家似乎更耽溺于永恒,因为永恒意味着一种绝对的真实,只有超越现实,才能体验真实。艺术所关注的,不是瞬间发生的事,而是流动的世界表相背后的东西。世界中的一切看起来都在变,但又可以说没有变,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秋来万物萧瑟,春来草自青青。艺术家更愿意在这种错觉、甚或是幻觉中,赢取心灵的安静。摩挲旧迹叹己生,目对残碑又夕阳,是惆怅,也是安慰。
金农的艺术是耐看的,就因为他留给我们很多思考的地方。他的弟子罗聘曾画有《冬心先生像》,一个飘然长须的长者坐在黝黑奇崛的石头上,神情专注地辨别着一块书板上的古文奇字——金农就是这样,他似乎总在和永恒对话,他好象并不属于他那个时代。
金农有
“丹青不知老将至”
印章,并题有印款:“既去仍来,觉年华之多事;有书有画,方岁月之无虚。则是天能不老,地必无忧。曾有顷刻之离,竟何桑榆之态。惟此丹青挽回造化,动笔则青山如笑,写意则秋月堪夸;片笺寸楮,有长春之竹;临池染翰,多不谢之花。以此自娱,不知老之将至也。”“长春之竹”、“不谢之花”,在金农一生中很具象征意义,金农的艺术其实就是他的“不谢之花”,花开花落的事实不是他关注的中心,而永不凋谢,像金石一样永恒存在的对象,才是他追求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人生是易“坏”的,他要在艺术中追求不“坏”之理。
金农一生对画芭蕉情有独钟,《砚铭》中载有金农《大蕉叶砚铭》,其云:
“芭蕉叶,大禅机。缄藏中,生活水。冬温夏凉。”
芭蕉在他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植物,而是表达他生命彻悟的道具。他有自度曲《芭林听雨》,写得如怨如诉:“翠幄遮雨,碧帷摇影,清夏风光暝,窠石连绵,高梧相掩映。转眼秋来憔悴,恰如酒病,雨声滴在芭蕉上,僧廊下白了人头,听了还听,夜长数不尽,觉空阶点漏,无些儿分。”金农有幅《蕉林清暑图》,上面题有一诗:
“绿了僧窗梦不成,芭蕉偏向竹间生。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
芭蕉叶上三更雨,点点滴滴敲在人的心扉。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金农册页精选
收录100幅精品册页
原价300,优惠价220
更多精品图书,尽在月雅书画
为什么白了人头是此声?是因为细雨滴芭蕉,丈量出人生命资源的匮乏。在佛教中,芭蕉是脆弱、短暂、空幻的代名词。《维摩诘经》说:“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芭蕉意味着弱而不坚,短而不永,空而不实。春天来了,芭蕉迅速长大,从那几乎绝灭的根中,竟然托起一个绿世界。铺天盖地,大开大合,真是潇洒极了。但就是这样一种勃勃的生命,一阵秋风起,瞬间就衰落得无影无踪了。中国人说芭蕉,就等于说人的生命,中国人于
“芭蕉林里自观身”
(黄山谷诗),看着芭蕉,如同看短暂而脆弱的人生。
金农笔下的芭蕉,倒不是哀怨的符号,他强调芭蕉的易“坏”,是为了表现它的不“坏”之理,时间的长短并不决定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建立在人的真实体验中。他说:“慈氏云:蕉树喻己身之非不坏也。人生浮脆,当以此为警。秋飙已发,秋霖正绵,予画之又何去取焉。王右丞雪中一轴,已寓言耳。”他又说:
“王右丞雪中芭蕉,为画苑奇构,芭蕉乃商飙速朽之物,岂能凌冬不凋乎。右丞深于禅理,故有是画以喻沙门不坏之身,四时保其坚固也。”
雪中不可能有芭蕉存在,王维的雪中芭蕉,就在于表达生命的不“坏”之理。金农笔下的芭蕉叶,不是显露瞬间性的物,而是永恒不坏的真实。
人生是一个“客”,他要在艺术中寻找永恒的江乡。
《寄人篱下图》是金农梅花三绝图册中的一幅,这幅作品因其构思奇迥,别有用意,因而成了金农的代表作之一。构图很简单,墨笔画高高的篱笆栅栏内,老梅一株,梅花盛开,透过栅栏的门,还可以看到梅花点点落地。左侧用渴笔八分题有
“寄人篱下”
四字,非常醒目,突出了此画的主题。这幅画曾被有人解作成表现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不满,高高的篱笆墙是封建制度的象征。而我认为,这幅画别有寓意。它所强化的是一个关于“客”的主题。图作于他七十二岁时,这时金农客居扬州,生活窘迫,画是他生活的直接写照,他过的就是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国哲学强调,人生如寄,世界是人短暂的栖所,人只是这世界的“过客”,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寄儿”。正如倪云林五十抒怀诗所说:
“旅泊无成还自笑,吾生如寄欲何归?”
金农此画由寄人篱下的生活联系人类生命暂行暂寄的思想,高高的篱笆墙,其实是人生的种种束缚的象征,人面对这样的束缚,只有让心中的梅花永不凋零。
▲金农 寄人篱下图
金农有“稽留山民”一号,“稽留”,是淹留的意思。人的生命就是一段短暂的稽留。金农认为,人只是世界的“客”。他有一幅图题识说:“香茆盖屋,蕉荫满庭,先生隐几而卧。不梦长安公卿,而梦浮萍池上之客,殆将赋《秋水》一篇和乎。世间同梦,惟有蒙庄。”人是浮萍池上之客,萍踪难寻,人生如梦。人是“寄”、“留”、“客”,所以何必留恋荣华,那长安公卿、功名利禄又值几何。他在庄子的齐物哲学中,获得了心灵的抚慰。
他的《风雨归舟图》也是这种心态的作品,是其晚年杰作(作于其74岁)。右边起手处画悬崖,悬崖上有树枝倒挂,随风披靡,对岸有大片的芦苇丛,迎风披拂。整个画面是风雨交加的形势,河中央有一舟逆风逆流而上,舟中有一人以斗笠遮掩,和衣而卧,一副悠闲的样子。上有金农自题云:“仿马和之行笔画之,以俟道古者赏之,于烟波浩淼中也。”急风暴雨的境况和人悠闲自适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金农所要表达的思想:
激流险滩,烟波浩淼,是人生要面对的残酷事实,但心中悠然,便会江天空阔。那永恒的江乡、漂泊生命的绝对安顿地方,就在自己的心灵中。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金农册页精选
收录100幅精品册页
原价300,优惠价220
更多精品图书,尽在月雅书画
人世间充满了“变”,他要在艺术中表现不变之理。
“终朝弄笔愁复愁,偏画野梅酸苦竹啼秋”
,这是金农的两句诗。要理解其中的意思,必须要了解金农的特别的思考。
似乎金农是一个害怕春天的人,他喜欢画江路野梅,他说:
“野梅如棘满江津,别有风光不爱春。”
他画梅花,是要回避春天的主题。他说:“每当天寒作雪冻萼一枝,不待东风吹动而吐花也。”腊梅是冬天的使者,而春天来了,她就无踪迹了。他有一首著名的画梅诗:“横斜梅影古墙西,八九分花开已齐。偏是春风多狡狯,乱吹乱落乱沾泥。”春风澹荡,春意盎然,催开了花朵,使她灿烂,使她缠绵,但忽然间,风吹雨打,又使她一片东来一片西,零落成泥,随水漂流。春是温暖的,创造的,新生的,但又是残酷的,毁灭的,消亡的。金农以春来比喻人生,人生就是这看起来很美的春天,一转眼就过去,你要是眷恋,必然遭抛弃;你要是有期望,必然以失望为终结。正所谓东风恶,欢情薄。
▲金农 梅花三绝图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农 山水册之一 上海博物馆藏
躲避春天,是金农绘画的重要主题,其实就是为了超越人生的窘境,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金农杭州老家有“耻春亭”,他自号“耻春翁”。他以春天为耻,耻向春风展笑容,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他有诗云:
“雪比精神略瘦些,二三冷朵尚矜夸。近来老丑无人赏,耻向春风开好花。”
金农要使春残花未残,花儿在他的心中永远不谢。
金农还喜欢画竹,他的竹被称为“长春之竹”,也有“躲避春天”的意思。金农认为,在众多的植物中,竹是少数不为春天魔杖点化的特殊的对象。一年四季,竹总是青青。他说,竹“无朝华夕瘁之态”,不似花“倏儿敷荣,倏而揫敛,便生盛衰比兴之感焉”。竹在他这里成了他追求永恒思想的象征物,具有超越世相的品性。竹不是那种忽然间灿烂,灿烂就摇曳,就以妖容和奇香去“悦人”的主儿。他说:
“恍若晚风搅花作颠狂,却未有落地沾泥之苦。”
意思是,竹不随世俯仰。竹在这里获得了永恒的意义,竹就是他的不谢之花。竹影摇动,是他生平最喜欢的美景,秋风吹拂,竹韵声声,他觉得这是天地间最美的声音。他有《雨后修篁图》,其题诗云:
“雨后修篁分外青,萧萧都在过溪亭。世间都是无情物,唯有秋声最好听。”
▲金农 山水册之一 上海博物馆藏
花代表无常,竹代表永恒。这样的观点在中国古代艺术中是罕有其闻的。难怪他说:“予之竹与诗,皆不求同于人也,同乎人则有瓦砾在后之讥也。”他的思想不是传统比德观念所能概括的,无竹令人瘦、参差十万丈夫之类的人格比喻也不是金农要表达的核心意义。他批评赵子昂夫人管仲姬的竹是“闺帷中稚物”,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
一切存在是“空”的,他要在艺术中追求实在的意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金农十二开的梅花册,其中有一开画江梅小幅,分书“空香沾手”四字。他曾画梅寄好友汪士慎,题诗说:“寻梅勿惮行,老年天与健。山树出江楼,一林见山店。戏粘冻雪头,未画意先有。枝繁花瓣繁,空香欲拈手。”这里都提到了“空香”,是金农艺术中所表现的重要思想。他的梅花、竹画、佛画等等,都在强调一切存在是空幻的道理,这也是佛教的根本思想。禅宗强调,时人看一株花,如梦幻而已,握有的原是空空,存在的都非实有。金农的“空香沾手”,香是空是幻,何曾有沾染,它的意思是超越执着。
▲金农 梅花图册之一 上海博物馆藏
金农的艺术笼罩在浓厚的苔痕梦影的氛围中。他所强调的一些意象都打上这一思想的烙印。如“饥鹤立苍苔”(他有诗说:“冒寒画得一枝梅,恰如邻僧送米来。寄与山中应笑我,我如饥鹤立苍苔。”)、“鹭立空汀”(他有画梅诗说:“扬补之乃华光和尚入室弟子也,其瘦处如鹭立空汀,不欲为之作近玩也。”他又有题梅画诗:“天空如洗,鹭立寒汀可比也。”)、“池上鹤窥冰”(他有诗云:“此时何所想,池上鹤窥冰。”)等等。
正因为存在的空幻感,所以金农的艺术常常落实在打破世界的节奏之上。金农曾画“朱竹”,所谓“易之朱竹,写幽篁数竿”,友人戏称之为“颜如渥丹”。他的这个“朱竹”是受到苏轼影响的。戴熙转述苏轼的一则画事说:“东坡曾在试院以硃笔画竹,见者曰:‘世岂有朱竹耶?’坡曰:‘世岂有墨竹耶?’善鉴者因当赏于骊黄之外。”
金农在这里并非证明世界上有红色的竹子,而在于突破人们对世界的执着。
由此可见,由金石气转出的对永恒存在意义的关注,不是因为金农好玄谈,好玄道,而是为了关注自己生命处境——人在漂泊中,人在束缚中,人生短暂而脆弱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人无所不在网中的的处境,也很容易将人生涂上黯淡的色彩。金农艺术中对永恒感的追求,是为了解脱人生的困境,不去听使他白头的俗曲,而去观望那永不凋零的“不谢之花”。
▲金农 墨梅图册之一 故宫博物院藏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金农册页精选
收录100幅精品册页
原价300,优惠价220
更多精品图书,尽在月雅书画
冷艳之美
这金石因缘,也影响了金农艺术的风格。如石一样冰冷,如铁一样坚硬,古朴苍莽中所包含的梦一样的迷幻,造就了金农艺术的独特浪漫气质。
陈洪绶曾画过多种铜瓶清供图,一个铜制的花瓶,里面插上红叶、菊花、竹枝之类的花木,很简单的构图,但老莲画得很细心,很传神。看这样的画,既有静穆幽深的体会,又有春花灿烂的跳跃。总之,有一种冷艳的美——美得令人心碎。画中的铜瓶,暗绿色的底子上,有或白或黄或红的斑点,神秘而浪漫。这斑点,如幽静的夜晚,深湛的天幕上迷离闪烁的星朵,又如夕阳西下光影渐暗,天际上留下的最后几片残红,还像暮春季节落红满地,光影透过深树,零落地洒下,将人带到梦幻中。
▲清 陈洪绶 清供图
中国文人艺术追求斑驳残破的美。在篆刻艺术中。明代篆刻家沈野说:“锈涩糜烂,大有古色。”文彭、何震等创为文人印,以冷冻石等取代玉、象牙等材料,追求残破感,“石性脆,力所到处,应手辄落”(赵之谦语),非常容易剥落,从而产生特别的审美效果。在书法领域,碑拓文字所具有的剥蚀残破意味,直接影响了书法的发展,甚至形成了尊碑抑帖的风习。高凤翰有诗云:“古碑爱峻嶒,不妨有断碎。”他晚年的左笔力追这这种残破断碎的感觉。郑板桥评高凤翰的书法说,“虫蚀剥落处,又足以助其空灵”,对他书法的残破感赞不绝口。
金农是残破断碎感的着力提倡者。
厉鹗是金农的终生密友,时人有“髯金瘦厉”的说法,厉鹗曾见到金农所藏唐代景龙观钟铭拓本,对它的“墨本烂古色”很是神迷,厉鹗说:“钟铭最后得,斑驳岂敢唾。”班驳陆离的感觉征服了那个时代很多艺术家。金农有诗赞一位好金石的朋友禇峻,说他“其善椎拓,极搜残阙剥蚀之文”。其实金农自己正是如此。
他一生好残破,好剥蚀,好断损。
他有图画梅花清供,题道:“一枝梅插缺唇瓶,冷香透骨风棱棱,此时宜对尖头僧。”厉鹗谈到金农时,也说到他的这种爱好:“折脚铛边残叶冷,缺唇瓶里瘦梅孤”。瓶是缺的,梅是瘦的,孤芳自赏,孤独自怜。
▲金农 行书《砚铭册》册页选一 纸本 1730年作纵24.5厘米 横13.7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缺唇瓶里瘦梅孤,是金农艺术的又一个象征。金农是砚台专家,他有《缺角砚铭》说:“头锐且秃,不修边幅,腹中有墨,君所独。”残破不已的缺角砚,成为他生命中的至爱。金农毕生收藏制作的砚台很多,他对砚石的眉纹、造型非常讲究,尤其是寥若晨星、散若浮云的种种眉纹,在黝黑古拙的砚石中若隐若现,显现出一种诗意的气氛,受到他特别的重视。他有一诗说:“灵想云烟总化机,砚池应有墨花飞。请看策蹇寻幽者,一路上岚欲湿衣。”朋友送他一方宋砚,砚台的“色泽如幽幽之云吐岩壑中”,使他觉得有“幽香散空谷中”的意味。
黄裳先生说,
金农是一位最能理解、欣赏中国艺术的人,他玩得都是一些小玩艺,但却是“实践、创造了封建文化高峰成果的人物”。
2007年的苏富比秋拍中,有一件黄梨木的笔筒,上面有金农的题跋和画,四字“木质玉骨”,小字款云:“雍正二年仲冬粥饭僧制于心出家庵”,钤朱文“金农”小印,旁侧画古梅一枝,由筒口虬曲婉转而下,落在窟窿的上方,截取的这段黄梨木,古拙,残损,别有风致。金农的这件“小玩艺”,无声地传达出中国艺术的秘密。
▲黄花梨刻「梅花图」金农题诗笔筒(过云楼旧藏)
金农非常重视苍苔的感觉,这和他对金石的偏爱有密切关系。这不起眼的苔痕,却成为他的艺术的一个符号。他有《春苔》诗说:
“漠漠复绵绵,吹苔翠管圆。日焦欺蕙带,风落笑榆钱。多雨偏三月,无人又一年。阴房托幽迹,不上玉阶前。”
他形容自己是“饥鹤立苍苔”。金农以及很多中国艺术家好残破,好斑驳,取苍苔历历,取云烟模糊,都是要模糊掉人的现实束缚,模糊掉人欲望的求取,将个体的生命融入的宇宙之中。柴扉午后开,池荒水浸苔。时世在变,我以不变之心应之;时世混乱,我以宁静待之,我独得静缘,我是一个局外人,旁观人,一个看透岁月风华的人。透过迷离的世相,寻觅世界的真实。
赵之谦说:“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缺唇的瓶子,暗绿色的烂铜,漫漶的拓片,清溪中苔痕历历,随水而摇曳,闪烁着神秘的光影,老屋边古木苍藤逶迤绵延,这斑驳陆离、如梦如幻的存在,都反映艺术家试图超越时间影子、超越现实的思想,强化那历史老人留下的神奇,生命如流光逸影,而艺术家为什么不能在古老的砚池中燕舞飞花?中国艺术追求斑驳残缺,并不在斑驳残缺本身,也不是欣赏斑驳有什么形式上的美感,而是在它的“深厚”处,在它关乎人生命的地方。
唐云所藏金农《王秀》隶书册上胡惕庵的题跋说得好:“笔墨矜严,幽深静穆,非寻常眼光所能到。”这“幽深静穆”四个字,真抓住了金农艺术的关键。
▲金农 周礼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一般认为,金农等的金石之好,出于一种好古的趣味。表面上看,的确如此,斑驳陆离的存在,无声地向人们显示历史的纵深,历史的风烟带走了多少悲欢离合,惟留下眼前的斑斑陈迹,把玩这样的东西,历历古意油然而生。这的确是“古”的,我们说斑驳残缺中有古拙苍莽、有古淡天真的美,就是就此而言。但纵其深处,即可发现,这种好古的趣味,恰恰关注的是当下,是自我生命的感受。一件古铜从厚厚泥土中挖出,掸去它的尘土,它与现实照面了,与今人照面了,关键的是,与我照面了。因为我来看,我和它“千秋如对”——时间上虽然判如云汉,但是我们似乎在相对交谈,一个沉年的古器在我的眼前活了,我将当下的鲜活糅入到过去的幽深之中。
金石气所带来的中国艺术家对残缺感、漫漶感等的迷恋,其实就是以绵长的历史为底子,挣脱现实的束缚,让苍古的宇宙,来静听我的故事。通过古今对比,来重新审视人的生命的价值。这是中国文人艺术最为浪漫的地方,它是古淡幽深中的浪漫。
中国艺术好斑驳残破,好苔痕梦影,是从历史的幽深中跳出当下的鲜活。历史的幽深是冷,当下的鲜活是艳。金石气成就了金农艺术的“冷艳”特色。
清代艺术家江湜说:“冬心先生书醇古方整,从汉人分隶得来,溢而为行草,如老树著花,姿媚横出。”从形式上看,金农的艺术真可谓“老树著花”。金农有枯梅庵主之号,“枯梅”二字也可以看出他的这方面特色。在他的梅画中,常常画几朵冻梅,艳艳绰绰,点缀在历经千年万年的老根上。像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金农古梅图,枝极古拙,甚至有枯朽感,金农说:“老梅愈老愈精神”,这就是他追求的老了。而花,是娇嫩的花,浅浅地一抹淡黄。娇嫩和枯朽就这样被糅合到一起,反差非常大。他画江路野梅,说要画出“古干盘旋嫩蕊新”的感觉。他的梅花图的构图常常是这样:“雪比梅花略瘦些,二三冷朵尚矜夸。”金农倒并不是通过枯枝生花来强调生命力的顽强,他的意思正落在“冷艳”二字上。
▲金农 梅花图册页(十二开) 选一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金农 花卉册(选一)
金农的艺术是冷的。金农在三十岁时,始用“冬心”之号,这个号取盛唐诗人崔国辅的名句“寂寥抱冬心”。金农是抱着一颗冬天的心来为艺。七十岁时,他在扬州西方寺的灯光下,在墙壁上写下“此时何所想,池上鹤窥冰”的诗句,真是幽冷之极。他的题荷花诗写道:“野香留客晚还立,三十六鸥世界凉。”在他的眼中,世界一片清凉。
请听他的表述:他说他的诗是“满纸枯毫冷隽诗”。他作画,“画诀全参冷处禅”。他画水仙,追求“薄冰残雪之态”。他画梅,追求“冷冷落落”之韵,他“冒寒画出一枝梅”,要将梅的冷逸的韵味表现出来。他说,“砚水生冰墨半干,画梅须画晚来寒”,画梅要“画到十分寒满地”,寒的感觉总是梅联系在一起。
但是,金农的艺术并非要表现一颗冷漠的心,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也并不是一个冰冷的金农。他的冷,是热流中的冷静,浮躁中的平静,污浊中的清净。他的冷艺术就是一冷却剂,将一切躁动、冲突、欲望、挣扎等等都冷却掉,他要在冷中,从现实的种种束缚中超越开来,与天地宇宙,与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智慧的声音对话。他的艺术是冷中有艳,是几近绝灭中的风华,是衰朽中的活泼。幽冷中的灵光绰绰,正是金农艺术的魅力所在。他有诗说:“一丸寒月水中央,鼻观些些嗅暗香。记得哄堂词句好,梅魂梅影过邻墙。”他有题画梅诗云:“最好归船弄明月,暗香飞过断桥来。”他给好友汪士慎刻“冷香”二字,他说画梅就是“管领冷香”。他赠一僧人寒梅,戏诗道:“极瘦梅花,画里酸香香扑鼻。松下寄,寄到冷清清地。”他有《雪梅图》,题识道:“雀查查,忽地吹香到我家,一枝照眼,是雪是梅花?”香从寒出,寒共香存,无冷则不清,无清则无香。正所谓“若欲梅花香彻骨,还他彻骨一番寒”。
▲金农 梅花图册页(十二开) 选一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我以为,金农艺术之妙,不在冷处,而在艳处,在幽冷的气氛中所体现的燕舞飞花的地方。金农极富魅力之处,在于他时时有腾踔的欲望,不欲为表相所拘牵,为眼前的现实所束缚,他说:“予游无定,自在尘埃也,羽衣一领,何时得遂冲举也。”他说,他画中的梅花,就是他的仙客,是“罗浮村”中的仙客。他特别着意于鹤,他有诗云:“腰脚不利尝闭门,闭门便是罗浮村。月野画梅鹤在侧,鹤舞一回清心魂。”一只独鹤在历史的天幕上翩翩起舞,这真是金农艺术最为香艳的地方。
金农艺术的“冷艳”是由诗来铸就的。金农在《冬心先生集》序言中说:“然鄙意所好,乃在玉溪、天随之间,玉溪赏其窈眇之音,而清艳不乏,天随标其幽遐之旨,而奥衍为多。”金农的艺术深受李商隐的影响,他的艺术就具有李诗的“清艳”气。我们看他的一幅《赏荷图》,颇有义山的真魂。构图很简单,画河塘,长廊,人坐长廊中,望远方,河塘里,荷叶田田,小荷点点,最是风光。上面用八分书自度曲一首,意味深长:“荷花开了,银塘悄悄。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款“金牛湖上诗老小笔,并自度一曲。”充满了追忆的色彩,星星点点,迷离恍惚,似梦非梦,清冷中有幽深,静穆中有浪漫。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金农册页精选
收录100幅精品册页
原价300,优惠价220
更多精品图书,尽在月雅书画
—— 月雅好
书
推荐 ——
关联公众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A4MTM4Mg==&mid=2652609857&idx=1&sn=820cf2f8305d87c09550701514d9829f
最美艺术
发布中国书画艺术最前沿的业界动态:学术研讨会、展讯热播、人物观察、热点追踪等快讯,为业界提供权威、快速、深度、广泛的交流与信息发布平台。\x0d\x0a
最新文章
蒲华 | 以看似不经意的笔墨,得山川之真、石林之秀(附蒲华绘画高清百幅赏析)
百年故宫,文物专家亲创献礼!绝美惊艳《金銮瑞雪》隆重上市!
清奇古怪,何绍基书法作品高清特辑
林散之:王铎草书是怀素后第一人,这样学才能学好
文人画不必去临画谱、不必下苦工,就可以获得名利?
陆抑非|切记!笔为骨,墨为体,笔墨两全是中国画的根本
最美100幅传世书法
书法不一定要会写,但一定要懂得怎样欣赏!
历代山水画中的树木之“美”
一篇文章讲透渐江山水画构图特征
朱新建:有品位的画家不会拿钱来衡量自己的成就!
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书画的“标尺”——董其昌
学画山水当从画树入手
沈尹默:不是每个书法家所写的字,都是艺术品
弘一法师:最上乘的艺术,皆来自佛法
恽寿平:书画的最高境界在于传神
张大千:一个成功的画家,需要七分人事三分天赋
天惊地怪见落笔,独树有门户——一代大家 潘天寿
陆抑非先生教学示范作品之白描画稿
陈子庄:最高尚的艺术,在艺术家的人格修养中
宋画,何以流传千载?
晚清书法第一人:道县何绍基
书法艺术之美,是形式美还是内涵美?
陈子庄:最高尚的艺术,在艺术家的人格修养中
溥心畬 | 昔年旧王孙,续写文人画的最后一笔!(附高清作品集)
沈曾植:不应被遗忘的书家
书法空间处理技巧,看看王铎怎么做!
沈周,文人花鸟画的一代转折者
朱良志:超越美丑,是中国艺术的重要思想!
苏轼墨本尺牍合集
文人画 | 倪瓒的世界
李叔同:书法如何褪去烟火气?
沈周山水高清百幅欣赏
赵之谦——开前海派艺术之先河(附作品高清40幅)
边放牛边画画,寂寞的人生成就陈子庄以简驭繁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在我的想象中,作画根本无中西之分!
弘仁山水画构图特征,对清代画坛及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功不可没!
李叔同书法好在哪里?用超越艺术的眼光才能欣赏“弘一体”
孙晓云 | 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
工笔花鸟的临摹与写生知识讲解
欣赏陈之佛工笔花鸟48图,他的工笔花鸟难于逾越!
一部陶瓷史,一部美学史
石涛: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
张旭光:书法如何才能创新?
张大千论山水画(附青绿山水高清百幅)
造型能力超强,组织画面章法极为娴熟的蒲华(附蒲华绘画高清百幅赏析)
书法也讲究“墨分五色”
张大千精品200幅,美艳至极!
老祖宗的智慧绝了!期待一年的《养生日记本》终于来了!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