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孔繁森同志援助岗巴县45周年】专栏

政务   2024-10-25 11:52   西藏  
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

纪念孔繁森同志援助岗巴县45周年





两进西藏、血洒高原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孔繁森同志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他义无反顾地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

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忙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那里地广人稀,外出时常常一天也见不到一个人,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镇的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饿了就吃块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虽然辛苦,孔繁森却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这里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拿美元来买。

一个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1992年7月,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里氏6.5级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组在羊日岗乡地震废墟上发现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是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他向乡干部提出抚养要求,并把孩子带回拉萨。看到他实在忙不过来,另一个藏族干部收养了大一点的曲尼。上个世纪90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领的补贴是六百元。由于收养了孤儿,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据了,但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每月发工资都是先拿出三个信封,分出曲印、贡桑的(他收养的孤儿),两个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费。

援藏十年,孔繁森总是把自己的钱用来接济别人,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已经所剩无几,有时连向食堂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自己经常白饭就榨菜,开水泡方便面。花七十六块钱买的西装,从内地穿到西藏,始终舍不得丢。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难以想象。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返程时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后才凑齐。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像一团火一样点燃身边每一个人。他有两个听不得:一是听不得别人说山东或者西藏不好,另一个就是听不得别人有难处。孔繁森见不得别人受苦,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像一团火一样,点燃了身边每一个人,像磁场一样,深深吸引感染着每一个人。

孔繁森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是山东人推崇的仗义性格,他的口头语就是“有事吗”,是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心目中不怕麻烦、不怕吃亏的那种热情厚道人。你有困难,不等你张口,他就会主动出手帮忙。他能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买电视的钱,借给朋友急用。他不是有了权之后,才开始做好事的,即便在生活困难的年代,他也会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薪金给同事的老人买包点心或者买斤红糖。

“孔繁森爱生活,爱自然,是一个多才多艺、情趣广泛的人。他喜欢唱歌、跳舞、登山、收藏、摄影和文学创作”。高杉介绍说。联欢会上,他会用他的歌喉和出色的号召力感染大家。在聊城,他先后兼任过青年摄影家协会和乡韵文学社两个组织的名誉会长(社长),有不少文朋诗友。他的日记、诗歌和西藏风光摄影,充满情怀和才气。他还擅长烹饪,拉萨市职高创办时,他作为烹饪班兼职教师,亲自授课示范。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文化共同汇成了孔繁森大爱的源头活水。

作为父亲,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孔繁森心急如焚,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他又很自豪,很高兴。1993年,女儿如愿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孔繁森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满脸的喜悦和欣慰。作为丈夫,他深深爱着这个家,爱着自己的妻子。两次援藏,历时十载,孔繁森与妻子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他最爱唱的一首歌是《说句心里话》,以表达对母亲、对妻子、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作为儿子,孔繁森对母亲十分孝敬,每次离家回西藏工作时,他都在母亲的跟前长跪不起,久久不忍离开,为自己忠孝不能两全表达歉疚和遗憾。

在女儿孔玲很小的时候,孔繁森就告诉她,女孩子必须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在孔玲的红色笔记本中,孔繁森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人格”、“一个只有克服了自己缺点和弱点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人”、“一个人只有不断总结经验、经历磨难才能成长”,他用这些话来指导女儿的健康成长,也用这些话来激励自己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在孔繁森的带领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在外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尽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来   源:组织部

编   辑:格  央

审   核:扎  顿

终   审:卢军文










投稿邮箱:gbrmtzx@yeah.net

每日接稿时间:(10:30—16:30)



岗巴县发布
新闻、宣传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