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没有加“星标★”的订阅号,收到的推送仅有标题和小图或者十天半个月都无法收到知青老照片的最新推送!!!
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以独特的魅力、专业的素养和不懈的努力,在央视的舞台上绽放了数十年,她的声音和形象伴随着无数人的成长,她就是一位在新闻播报领域深耕细作,以字字珠玑、简洁干练著称的知名女主持人徐俐。2024年,已经63岁的徐俐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湖南师范大学的“潇湘学者”讲座教授。
徐俐,1961年8月2日出生于湖南吉首,在年轻时曾做过农村知青,后考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这也是她职业生涯的起初地。她在一次节目中提到,刚被招到长沙广播电台的时候,自己只在省台接受了56天的业务培训,然后就回到电台就开始工作。因为她是湖南长沙人,普通话不是很好,于是她想自己能胜任这个工作,得找个楷模、一个范本进行学习,后来就把葛兰老师的录音录下来,报纸下来了,一字一句的对照着听,看她怎么念,这个基调是什么、重音是什么、她的情绪等等。以此来进模仿学习。在长沙广播电台工作了差不多8年,后来进入长沙电视台。最终在1992年调入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她以清新脱俗的形象、沉稳有力的声音,首次在央视亮相,便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与认可。她的出现,不仅为央视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中国的电视新闻播报树立了新的标杆。据她自己说,她还是央视新闻主播里戴耳环的第一人。因为当时对外播,要面对海外观众,要让大家觉得我们跟国际接轨。当时有一个朋友跟她们说,女性要是不戴耳环就像没画口红一样,觉得缺点东西,说戴个耳环是再正常不过的装饰,于是我们就跟领导说了,后来经过尝试摸索,就有了大卷发、戴耳环出镜的造型。在《中国新闻》的岗位上,徐俐一干就是数十年,她的名字几乎成为了这档节目的代名词。她的播报风格简洁干练,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既传递了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又展现了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这种独特的风格,让她在竞争激烈的电视传媒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了央视四套和《中国新闻》的标志性人物。在央视的舞台上,徐俐不仅局限于《中国新闻》的播报,她还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拓展自己的主持领域。2003年,她成为《今日关注》的首任女主持人,这档节目以其深度报道和独到见解赢得了广泛好评,徐俐的加入更是为节目增添了不少亮点。她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能力和出色的表达能力,为观众带来了更多有价值的新闻解读和深度分析。在央视的主持生涯中,徐俐以其专业的态度和卓越的表现,获得了华语主持人金奖、中央电视台首批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她在央视工作期间所做出贡献的认可。但她的婚姻却没有像她的事业这样顺利,她曾有过两次婚姻,和前夫育有一子,因为当时年纪比较少,性子都比较急,因此在过吵吵闹闹中过了10后毅然选择了离婚,当时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由于还要工作,经常会把他一个人仍在家里,到现在都觉得对他很歉疚。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后,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张天蔚,这样的生活才得以结束,张天蔚会帮他照顾孩子,在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徐俐被张天蔚的真诚打动了,于是带着孩子嫁给了他。
事实证明她选对了,如今两人结婚已经过去20多年了,依旧恩爱,幸福。在最后一次主持结束的时候,她面对镜头,轻轻点了下头,相信很多人都能懂吧,她是在跟大家说再见。面对她宣布退休这一消息,让无数观众感到惋惜与不舍。就在很多人都觉得她会去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候,没想到在退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被央视返聘为CCTV-10的主持人,并参与央视纪录片频道拍摄。
同年8月,徐俐更是当选为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会长,这一新身份不仅是对她个人能力的进一步认可,也让她在推动中国电视传媒事业发展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她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人才培养和节目创新等工作,为中国电视传媒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今年“潇湘学者”讲座教授这一新身份的获得,这不仅是对她过去职业生涯的肯定,也是对她未来在教育领域影响力的期待。这一新身份的获得,标志着她将在学术和教育领域开启新的篇章。徐俐,这位在央视舞台上奋斗了数十年的知名女主持人,用她的才华与努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与尊重。她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到《今日关注》的首任女主持人,到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会长,再到“潇湘学者”讲座教授的身份,每一个身份都见证了她的成长与蜕变。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有热情、有毅力、有创新精神,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她的人生经历,是对所有追求梦想的人的最好启示。她不仅在央视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更在无数观众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如今,徐俐以“潇湘学者”的身份在湖南师范大学继续她的教育事业,她的加入无疑为学校的传媒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她的课程和讲座,将会成为学生们宝贵的学习资源,她的经验和智慧,将会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她的新身份,也将预示着她将在教育领域开启新的篇章,为培养新一代新闻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