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网络协作通感技术白皮书(2.0)

学术   2024-11-27 06:30   北京  

‍‍

新型业务需求驱动6G网络从传统通信服务向通信、感知、计算、AI等多维融合服务转变。网络协作通感一体化可实现“一网两能”,利用通信网络广覆盖、大连接的优势,同时实现全域低成本高精度的感知,在低空经济、智慧交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推动6G通感一体实现深度融合,中国移动研究院发布了《6G网络协作通感技术白皮书》。本白皮书介绍了网络协作通感背景与驱动力,梳理了技术优势与挑战,并进一步阐述了网络协作通感一体关键技术要点与展望。本白皮书旨在推动业界6G通感一体技术研究、标准化,助力网络协作通感产业落地。

背景与驱动力

网络协作通感,是指在通信网络中引入类似雷达的感知能力,通过一体化信号设计、频率共享和硬件共享,实现通信和感知系统的一体融合。网络协作通感是6G关键技术之一。从业务需求看,沉浸式扩展现实(XR)等6G新场景、新业务要求网络提供泛在的高精度感知能力。从技术驱动看,超大规模天线技术使通信与感知具有重合的频带、相似的天线结构与信号处理模块,使通感融合具有技术可行性。网络协作通感正驱动传统通信网络向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加速转型,在智慧低空、智慧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G、5G时代已初尝感知,支持面向在网终端的定位功能。5G-A通过时分或频分的方式,在基站侧扩展支持独立感知能力,初步实现通信和感知能力的一体。由于感知信号自发自收,且通感功能分立,5G-A通感一体仍面临成本、自干扰等挑战。面向6G,通感将从空口、网络架构设计与标准化等各方面实现深度融合。作为实现技术之一,网络协作通感通过A发B收的协作感知放松对自干扰的抑制要求,通过多点协作提升感知精度,最终可实现从“分立”到“内生”,从高复杂度、高成本到低复杂度、低成本,从米级感知精度到亚米级感知精度的跃迁。

技术优势与挑战

相比独立感知,网络协作通感具有诸多优势。第一,协作节点需具备全双工能力,可在与通信同等硬件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通感。第二,通过多方向回波信号接收与融合,可获得空间分集增益,实现多普勒盲区消除、融合误差补偿、目标去重等,提高检测准确性、感知精度等感知性能。

由于通信与感知存在硬件资源、空口资源竞争且组网干扰复杂,网络协作通感面临如下挑战

挑战1:协作节点非同步导致感知恶化

受环境、硬件等非理想因素影响,协作收发节点间难以做到理想同步,从而引入时间、频率偏差,影响感知性能。

挑战2:高性能协作通感实现困难

为获取较高通感性能,需要根据目标状态选择合适的协作节点、设计帧结构、波束管理及信息融合方案。受资源、算力等限制,高精度感知实现困难。

挑战3:组网干扰强

协作通感融合网络干扰类型复杂且广泛存在于整个网络。特别地,基站间协作感知打破了统一的上下行帧结构配置,使网络干扰更加复杂,造成通信与感知性能进一步恶化。

关键技术

面对上述挑战,有必要研究网络协作通感一体化关键技术,构建性能全局最优通感融合网络。

高精度同步

高精度同步是实现协作通感的基础。节点间时频直接同步难以实现米级测距需求,可通过同步误差消除方案设计达到同步误差对感知精度“零影响”。

时间同步:包括双向时间同步误差消除、基于参考经的同步误差消除。通过测量收发节点间互发的参考信号或参考经与反射径传播时间差,获取与同步误差无关的时间参数。

频率同步:包括频偏测量、频偏补偿。前者可测量多TRP中心频率差或多普勒频移测速差获得。后者可通过基于训练符号的方式补偿

多节点协作

多节点协作是获得空间增益、联合处理增益的有效途径,亟需设计高效的多节点协作机制,实现全域高精度感知。

协作节点选择:即构建感知协作簇。由于感知协作簇与回波径相关,可设计支持一个或多个非直射径测量量的测量与上报。此外,针对移动目标,可根据目标位置变化实时构建动态协作簇。

协作帧结构:帧结构是系统收发最基本的格式和时序,对系统整体设计至关重要。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感知通过灵活时隙实现,保证通感兼容性。第二,减小保护间隔开销,提升资源利用率。

协作波束管理:根据目标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感知精度需求的差异性,设计灵活的波束扫描、切换机制,降低波束扫描开销。

协作信息融合:根据融合程度不同,分为数据级(硬)融合、信号级(软)融合。应综合考虑感知需求与开销,设计合适融合度的协作方案。此外,还可通过多源信息融合,进一步提升感知准确性。

组网干扰管理

通感融合干扰广泛存在于整个网络,导致感知性能损失。由于打破通信系统中小区间上下行时隙的一致性,网络协作通感干扰类型多样且强烈。

为有效管理交叉干扰,可以采用干扰协调技术,即对同基站不同扇区、不同基站或者不同用户的通信信号或感知信号进行时分、频分、空分、功分、码分等,规避不同信号之间的干扰碰撞。

从网络整体角度考虑,基于现有六边形的宏蜂窝网络架构,可采用“环状”组网方式,有效降低同站址邻扇区及相邻站址之间的上下行交叉链路干扰。

总结与展望

6G时代,通信能力、感知能力将融合共生不同功能之间的互助互惠、不同模块的联合优化、不同网络节点的协同组网,将极大提升网络协作通感系统的整体性能。

面向未来,6G网络协作通感仍需加强跨域技术的协调与融合创新,进一步研究和突破网络协作通感系统基础理论、非理想因素方案、原型验证等,同时希望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汇聚国内外产学研等各方力量,有效协同和推动通感融合技术的国际化、标准化、产业及应用培育等工作,助力低空经济、智慧交通等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IMT-2030(6G)推进组, 6G 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R]. 2022
[2]VIVO, China Telecom, China Mobile, et al., 通感一体化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R]. 2023
[3]Next G Alliance, 6G Applications and Use Cases[R]. 2022
[4]Liu G., Xi R., Han Z., et al., Cooperative Sensing for 6G Mobile Cellular Networks: Feasibility, Performance and Field Trial [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24
[5]Tong X., Zhang Z. and Yang Z., Multi-View Sens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s, Designs, and Opportunities[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23, 61(5): 40-46
[6]IEEE, IEEE Standard for a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S]. IEEE Std 1588-2019 (Revision of IEEE Std 1588-2008), 2020: 1-499

点击以下“阅读原文”获取报告原文


关于我们:中移智库以中国移动研究院为主体建设,广泛汇聚数字经济研究力量,着力提升政策性课题研究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并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中移智库
中移智库以中国移动研究院为主体建设,广泛汇聚数字经济研究力量,着力提升政策性课题研究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并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联系我们:cminfo@chinamobile.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