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流传着一个词语叫退休综合症。有些人在离开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之后,因为长年累月地待在一个地方,熟悉了那里的环境,形成了固定的办事方式,心中总会记挂着曾经的事务,这就导致他们出现一种退而不休的状态,甚至有可能会干扰到本行业的自然发展。
但事无绝对,有些人有着清晰的头脑,而且适应能力很强,退休后,迅速与从前的工作划分清楚,比如前国家总理朱镕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
退出政坛一线后,他享受起闲适的晚年生活,拒绝聊到国家事务,曾经有一次,他的一个下属前来找他,希望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启发和点拨,没想到,朱镕基只给了他一句话,“我只是一介草民”。
他在职时,因为行事果断,雷厉风行,被人称之为铁腕总理,为促进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做出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提出并实施的各项利民政策影响深远,现如今,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社会背后就有他那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
退休之后,他及时转换思维,放下自己曾经在政坛得到的一切,从零开始回归到平淡的生活,这样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长时间养成的思维具有惯性,一下子转换过来,本人必然是会有一些不适应的。
可朱镕基严于律己,在他看来,既然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那他就该安分守己的做一个普通的民众,国家大事重要,他也很关心,但若是提到讨论,他有信心也绝对相信,新一届的国家领导班子,有能力处理好所有的事情,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会团结一心找到最利于保证国家利益的方法。
而他作为一个平民,遵纪守法,和周围邻居团结友爱,在除了政治领域外,寻找并发现可以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对于他而言,也是在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不过,手中再无大权的他和此前国务院总理的身份自然无法相比,要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但他觉得,只要能发挥余热就都是好的。
很多人只看到他成功后获得的成就,却不知道朱镕基曾经也也有过一段悲惨的经历,他的父母在他年幼的时候接连去世,留下他一个可怜的孩子无依无靠,生活下去十分艰难。
好在他的亲戚并不是冷血之人,即便是在那个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也十分顾念亲情,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帮助朱镕基,让他能够吃上饭穿上衣,在学校完成了他的学业。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时期,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内顶尖名校清华大学,虽然他选择的是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但其实他的文学功底深厚,从写出的文章中可以一窥其出众的文采。
然而,他却并没有像其他的领导干部一样,在退休后因为各种原因或自己动笔或请专业人士代为执笔,写下自己那辉煌而传奇的人生和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而是过着平淡的生活,鲜少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就算偶尔有时出席,也是参加一些国家活动。
可是他的一个亲戚却觉得像他这样伟大的人,给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的人,应该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史资料,供后世人们学习和研究,于是未经他同意,就写下了一本有关他的著作,当时这位亲戚将书送来是为了给他检阅,希望他提出意见加以改进,没想到朱镕基看到后十分生气。
还有他的侄子,曾经为了升职加薪一事特地跑到他家求助于他,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的委婉词语也让久在官场的朱镕基立即发现了他的小心思,按理来说,朱镕基小的时候都是在亲戚家长大的,他们对自己都有恩,回报他们也是无可厚非的,像他这样的手握大权的高干,提拔官员轻而易举。可他却并没有这么做,甚至还对侄子感到十分失望,严辞拒绝他的要求,并警告他,“只要我在上海一天,你就不可能升职”。
他说到做到,结果他的侄子也真的是在此期间没有受到过任何特殊的待遇和权利,但有些人依旧不死心,身为政坛的内部人员,在朱镕基退休之后,还跑到他家去打扰,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送礼寒暄,增加彼此感情。
而是为了向他求教,一些国家大事如何处理,朱镕基自然不会应允,甚至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现在只是一介草民,言外之意就是这些事情已经交给了下一代领导班子,就应该由他们来相互通力合作,尽力解决,而不是一味想要依靠着前人,这样的做法是不会让他们得到提升,甚至还会影响到当代领导班子的正常管理。
对于自己的为官之道,后人前来请教的时候,朱镕基毫无保留说出了两点,第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定要以百姓为先,这也是党章上所记载的。第二点,清廉执政,贪腐行为不仅会被百姓痛恨,也是国家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做出这样事的人就算享受一时的欢愉,后来也必将遭受反噬。
朱镕基不仅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正因如此,他才能受到百姓的爱戴,即便是退出政坛,大家也依旧记得他为国为民做出的功绩,记挂着现在已经是一头白发的这位平易近人的前国家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