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机器:收录机
在上世纪80年代,具备有收音功能、录音功能的收录机成为众多人喜欢的珍品,也是重要的家庭电器,是家庭生活里的贵重物品。如今,这样的收录机成为很多人的记忆,家中还保存着这种收音机的人,恐怕已经为数不多了。收录机成为我们一代人的美好回忆,收录机是80年代人童年的一首歌一段故事。
第四种机器:黑白电视
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黑白电视是很贵重的物品,能够买得起的人家是很了不起的。记得我家的一台黑白电视电视,成为村子里为数不多的有电视的人家。
时光的流年一晃过去了几十年,如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都已经成为古董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彩色的液晶电视。
第五种机器:打谷机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现在真的很少见了,传统的“打谷”方式,已经全部改为收割机了。
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这种传统的收割场景,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直到我忽然发现拍到了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收割场景,它是如此的让人感到亲切,让人值得回味。
如今,漂泊在这灯红酒绿的城市里,我想起了故乡的晚稻黄了,还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打谷场景。
大集体年代的“打谷”场景在我的童年虽然只留下了一些简短的记忆,但却十分的清淅。
第六种机器:缝纫机
80年代农村谈女朋友,缝纫机是不可缺少的,就象现在必须要有车有房一样。
那么,80年代一台缝纫机,在现代社会价值几何?现在市面上,有不少的人在收购缝纫机。那么七八十年代的缝纫机多少钱呢?为何很多人都说后悔扔掉了呢?
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缝纫机虽说值钱并不多,但是老式的缝纫机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缝纫机已渐渐在农村消失,很多的老人希望把这段回忆永久封存在自己的记忆里。所以他们会把老式缝纫机留在家中,当作是无价之宝。
第七种机器:揉茶机
揉捻应该是茶制作的第二道工序,到了70年代、80年代,木制揉茶机已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手动、柴油机、电动揉茶机。每桶盛装容量、揉捻时长都有相关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形美而质优。
大集体时代做茶确实很苦很累,每逢做茶旺季,一般没日没夜的连续转,把茶做好后,还得肩挑背扛的走山路,把茶叶挑到数十里外的集镇上交茶,采茶、制茶、卖茶,虽然马不停蹄,因为承载着大集体艰苦年代家庭的生计,便在心里萌生着一种生存的希望。
看完后点个“在看”!感激友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