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晨读晚诵知识清单

教育   2024-11-14 09:49   山东  

[作品作者]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作者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斑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在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人称“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草庐,他提出占据荆、益两州,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徐谋统一全国策略,即所谓“隆 中对”。从此成为刘备主要谋士。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著作有《诸葛亮集》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内容理解

本文劝勉儿子要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从“淡泊”“宁静”上下工夫,切忌“淫慢”“险躁”。全文着重围绕“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指出“躁”之危害,可谓对比鲜明。

[知识梳理]

重点词语

1. 夫君子(有道德的人;德行,品行)

2.静以修身(修养,修行;自身的品德、才力等)

3.俭以养德(修养,培养;道德,品行)

4. 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

5. 非宁静无以(安定;达到)

6. 非学无以广(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增长)

7.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振奋精神)

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修养性情)

9. 年与时驰(跟随;疾行,指迅速逝去)

10. 与日(志向;丧失,失去)

11. 枯落(终于,竟;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2.接世(多数,大都;接触社会)

13.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4. 将复何及(再,又;追及,赶上)

古今异义

1.以修身[古义: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今义:安定不动(跟“动”相对)]

2.非学无以广[古义:增长。今义:(面积、范围)宽阔(跟“狭”相对)]

3. 淫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

4.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狠毒)

5.险躁则不能(古义:修养。今义:治理;指安定或太平;医治)

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2.非志无以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3.非宁静无以致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成语积累

1、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2、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3、宁静致远: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朗读节奏】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行译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注释】1,夫(fu):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君子:可不译,也可以译为“品德高尚的人”。3,之:助词,的。4,行:行为操守。5,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6,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7,修身:修养身心。修,修养,修行。身,自身的品德、才力等。8,俭:节俭。这里指节省简朴的作风。9,养德:培养品德。养,修养,培养。德,道德,品行。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用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注释】1.非:副词,不、不是。2.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泊名利。3.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以,介词,拿,用。4.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志,心意,志向。5.宁静:内心安定,清静寡欲。宁,安定。6.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 不能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注释】1、夫(fu):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学:学习。3、须:必须,应该。

4、静:宁静专一。5、也:语气词,表停顿。6、才:才能。7、非:不。8、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9、广才:增长才干。10、志:这里用作动词,立志。11、成:达成,成就。

12、学:学业。

【译文】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原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注释】1、淫慢:放纵怠惰。淫,放纵。慢,懈怠。2、则:连词,表承接,就、便。3、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4、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躁,浮躁。5、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性,性情,脾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1、年;年林,岁数。2、与;跟随。3、时:光阴,岁月。4、驰:疾行,指迅速逝去。5、意:志向。6、日:时间,光阴。7、去:丧失,失去。8、遂:于是,就。9、成:变成,成为。10、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11、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有“为社会所用”的意思。12、悲:悲痛,悲哀。13、守:看守,守候。14、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15、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将,副词,将要。复,副词,再、又。何,疑问代词,怎么。及,追及,赶上。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内容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示例: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养的问题,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去做事

4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7.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8.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

澹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语句多用双重否定句、对偶句。
9.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10.你是如何看待“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

学习需要淡泊宁静。淡泊宁静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只有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深入下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从时间观念上讲,就是要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抓紧时间学习,淡泊宁静,全身心投入。静,是为了节约学习时间。因为时光一去不复返,记忆力也一天不如一天。
11.《诫子书》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补充一个论据。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而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和“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例句: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12.读完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1)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做事就会半途而废。学习先要立志,不愿意刻苦学习,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

2)人在少年时期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因为时光飞逝,意志力也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年不努力,就会一事无成。

13.说说你对文中“志”和“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答: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从正面讲要有志,是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1分)从反面讲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1分)(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14.《诫子书》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补充一个论据。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而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和“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例句: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15.“静”是本文的关键词,在文中出现了三处:“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这三句中的“静”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静”的三层含义:一为修身之本(“静以修身”),二为明志之根(“非宁静无以致远”),三为治学之基(“学须静也”)。“静”指的是排除杂念干扰、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

理解背默】

1.《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诫子书》中,作者开篇即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儿子的句子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诫子书》中,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句让我们懂得在淡泊宁静中才会坚定志向进而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道理。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句来论述学习、成才、立志三者的关系。

8.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他告诫我们内心恬淡方可有明确志向,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10.《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1.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2.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3.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5.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安贫乐道、内心澄澈方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6.表现急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7.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18.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9.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约学在线
约学在线,约你一起来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