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之间诗院微刊上线讲话
舍得之间
舍得之间诗院公众号,今天正式上线。本公众号承载中华传统诗学的美学理念,立舍得之间诗派之审美观。希冀中华复兴,希冀国诗兴起,希冀在传播中华文化之途,携当代诗学诸家,共襄诗路,诗润万方。
今以一篇舍得之间讲座的课件为开篇之启。传播诗学,切磋诗艺,同享诗趣。
课目:赋诗以灵
小序:
接触诗歌久了,就知道一些诗派,古往今来,五花八门的诗派,琳琅满目,不胜枚举。而真正引起我重视的是【江西诗派】。诗所以成“派”,缘于诗的追求。或者是诗之创作的理论倾向,或者是诗之美学的方向追求,再或者,诗之立意取向的选择。
美学追求,美学风格,我想,是诗派存在的重要基础。比如【江西诗派】崇尚的是黄庭坚的那种“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我之前很羡慕这个风格。他们崇尚的那种“瘦硬奇拗”的诗风,我觉得新奇。但他们讲究的“字字有出处”,我却不以为然。
黄庭坚提出的“夺胎换骨”的说法很奇特,甚至很有仙气,但是深入研究之后就会发现,他们还是狭隘了。这“夺胎”,就有如那仙侠小说中的“夺舍”。这也是道家的一种修真说法。“江西诗派”想表达的是,学习前人诗法,而不露痕迹地去俗换新,以成仙骨。他们依赖的,还是前人。如,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还有“点铁成金”也是一种夸张说法。手指一点,凡铁变金。就是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形容。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炼字”。我觉得他们还是小气了,不如直接“点石成金、撒豆成兵”更神奇。而且,因袭前人,什么“不可一字无出处”则是一种穷讲究了。显而易见,这是他们的局限性。
诗派者,诗风也。诗风者,诗艺也。诗艺者,诗理也。诗理者,舍得之间也。纳天地之精气神,不如我们诗之以命,赋诗以灵。
一、诗之灵气:
中国文化的经典中,【韵】和【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元素。尤其是【韵】字的魔力,几乎无可比拟。气韵、神韵、风韵、诗韵等等,韵之有神,更有味,谓之韵味。我们谈诗论词,说曲唱调,追求的也是一个韵味。
对于【韵】我的理念就是生命气息。它是精气神的一种综合体现。韵,具有节奏感。韵之节奏就是生命的脉搏。韵,具有风情味,即使半老徐娘,一旦沾染风韵,也立即激活生命值。韵,具有诱惑力,活色生香的美学吸引力,以韵名之。我们平时说的“无韵不成诗”,其实不仅仅说的是声调的押韵,更说的是那种气韵魅力、神韵风采、风韵诱惑、艺味之甘醇。所以,“无韵不成诗”其实也是无风采不成诗,无生气而不成诗,无美感而不成诗。
韵之精华,是因为荟聚了精气神,而所谓精气神,其实,完全在于【气】的存在。凝气而精,化气成神。【气】于中华文化理念来说,那是一种本源的存在。它相当于孕育万物的混沌之态,相当于原始之始的虚无,也相当于一种朦胧,一种涵含,一种流动,一种感知。它更是虚实之间的一种过渡,比如我们熟知那【一气化三清】。
所以,人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太极之前是什么?不是虚无,而是【气】。气是万物之根本,更是生命之本源。比如人们经常说“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若振奋那是气势,人若颓败那叫气馁,人若困顿那是丧气,人若离世那是咽气。而生机勃勃那是【灵气】。所以,平时我们论诗,总说诗要具有【灵气】,现在知道了,这就等于说,诗要具有生机,诗要有生命力。
关于【气】,我们有气韵、气象、气运、气势、气格、气味、气脉、气骨等等非常丰富的说法,还有元气、神气、逸气、奇气、清气、静气、老气、客气、孱气等等。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美学,不可不知道【气】的意义。气所带起来的【精气神】是构成我们作品之成败的关键所在。当然,它也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气运所在。诗无气息,其必败也。关于【气】我们只需要记住,气乃万物之源,气乃世界之始。所以,气机生万物,万事皆蕴气。
有气有韵,我们的诗就有了【灵】。有了灵则有了【命】。有生命之灵动的诗,无疑就是神来之品,不可方物。所以,识气、随气、练气、凝气、驭气、化气,就成为了我们行文扬诗的必修之课。
另外,我们平时喜欢说是“很生气”是表示情绪愤怒的意思。但为什么要把愤怒的情绪要说成“生气”呢?其实,这表示一种气的“淤积”状态。气之流动而舒畅成美,气之淤积而郁闷成恶,而且变丑。所以,气息淤积的多了,又得不到释放,就往往会“气炸了”。因此我们意识到,【气】之流动才会有生机,也就是会有情感。而流动的程度,也表示生命的性质,以及情感的种类及程度。也因此,“生气”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劝说别人或者自己,要“顺顺气”。
【气】之淤积(生闷气),无外乎二个原因,一个是度量狭小,一个是固步自封。所以,学诗之人,对【气】的疏导以及驾驭非常重要。比如我前时期举例的岳飞之《满江红》,那一个“怒发冲冠”的怒,就是一种【气】的淤积,所以,后面的一系列美学处理,都是为了这个【气】的舒缓和引导,使之流动而畅通。
人有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说明这七者是与生俱来的。其实,这七情,都是【气】之所化。这里面任何一种情感,只要淤积而不化,其实都会造成恶果,都属于我们平时意义的“生气”。七情不可缺,因为其本天然成。七情不可滥,因为滥即违天和。七情不可淤,因为淤必重伤人。
诗学即人学。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是【气】。气息畅达,言志有采。气息堵塞,玩物丧志。诗路最忌,英雄气短。我们来读几首唐诗,试着感受一下体现在诗中的气韵流动。
例1:城上
——白居易
城上隆隆鼓,朝衙复晚衙。
为君慵不出,落尽绕城花。
读释:这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前面我们说,气之流动程度,就反映了不同的情感程度和味道。轻重缓急,各不相同。这首是诗的氛围就是“慵懒”,类似我们现在的“朝九晚五”之疲惫感。如果这诗里有气韵,那也是缓慢的单调的情味之气。但是如果仅仅判断为慵懒之平庸,就错了。本诗的妙处是,慵懒的氛围中,隐藏着一种异动的气息。
前面两句,平淡加平庸,无聊的无以复加。但转句的“为君慵不出”,就让诗意忽然间涟漪顿起,由景入心。我之慵懒皆有故,茶饭不思是思君。茫然无措城中望,一地落花乱诗文。这种写法,其实就是气中含气,气韵暗生。“为君慵不出”其实还是平庸平淡的外在,但是因为“为君”,所以,就开始由外而内了。那么,慵而不出的是身体,而神思于飞的是心绪。看“落花”其实就是看“岁月”,花“绕城”其实就是思绪飞。本诗的【气】就是由外而内,由静而动,由实而虚,由朽而神。
例2 思归乐二首(1) 薛奇童
晚日催弦管,春风入绮罗。
杏花如有意,偏落舞衫多。
读释:我们说,好诗有灵性,就是诗语本身具有生命气息。在这诗里,尤其要注意他的炼字。“晚日催弦管”(有版本是“晓日”)的【催】,字面是“晚日-催-弦管”,日,也就是太阳,或者是夕阳。它又如何能“催动”弦管之音?显然,这里有如人为,是一种拟人化。第二句的“春风入绮罗”也一样。风吹绮罗动,本也正常。但“春风”之【入】就是一种人为了,依然是拟人之修辞。也就是,为自然赋予了灵魂,大自然就具有了生命。或许,那就是我们的生命外延,就是我们的神思放飞。
“杏花如有意”这又是一种赋自然物以灵魂。这种赋物以灵的写法,其实是要融入我们的潜意识的。也就是说,【赋物以灵】才是诗语的本质。但凡言诗,就要进入具有“诗思”的模式,进入诗思所构建的新奇世界中。或许,这就是【开天眼】。我们能感到一草一木的呼吸,能看到一花一世界的现实,能与花对话,能与风私语,能与山谈心,能与水痴迷。“杏花如有意”,诗的世界里,杏花,当然会有意。在乐府《西洲曲》中有句“单衫杏子红”。这里相比“单衫”而言,道是“偏落舞衫多”。
因为这【赋诗以灵】的诗之思维,所以,万物皆有生命,灵魂自带灵气。诗语娓娓,气韵横生。诗思绮丽,格调倾城。
再看一首大家熟悉的。在熟悉的诗作中,分析出诗的气韵来
锦瑟 李商隐〔唐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读释:这首《锦瑟》几乎是诗评界的巅峰之难题。义山的诗,素来难解,纷纷揣测,莫由一衷。仅对其“瑟”的五十弦,就有很多说法。其实,读义山的诗,若想详细地证明什么,解释清楚什么,实属做一种蠢事。
我们明明认可董仲舒的“诗无达诂”之说,却还是习惯性地欲求达诂。却不知诗无定形,读诗也无定解。其实,诗无定解,正是诗词重要的性质之一,也是诗词美学意义所在。比如我们前时期讲的“诗之留白”,如果“诗有定解”,那么,就没有了“留白”可言。义山的诗所以难解,其实,所“难”之处,正是一种【留白】。就气韵角度来看,也是诗气荡然处,首尾不相顾。锦瑟音几何,一弦系一柱。
所以我们看待诗,不必拘泥于“解”与“不解”,而是侧重于【气韵】的把握。看其意象错落之间如何引动诗气,又看诗气回旋之间如何逆转时空,再看看凝气为景是何景,气化三清何太虚。虚实掩映中,就是气韵回荡处。看了又看,是那气脉生津,气息如神,浑然一觉邯郸梦,梦里来去谁是真。
《锦瑟》一诗,诗中有在说鼓瑟之动作吗?没有,只是推出其瑟,睹瑟思情。那么,瑟,在诗里只是一个静物。注意,【瑟】的意象,是这首七律中唯一实在的景物,也是唯一的景语。从“思华年”开始就已经跨入了虚境。起联为【实】,由实而入虚。后面三联皆是【虚】也。古往今来的各位诗家,所以觉得难以解此诗,皆是因为,他们想要解读的,其实是那【虚】之境也。不识虚实,如何能解?所以,他们的解诗之举,无疑是镜中看花,水中捞月。看,学了舍得的《虚实理论》,就能窥破天机,立断虚妄,见风使舵,气韵自如。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读这诗,第一眼不必去注意那“锦瑟”,而是要关注这【无端】二字。无端,无中生有的无之处。一箱锦瑟兀然而来,怎么去说它?和【无端】相比,都是笨的。【无端】在这里,就是一种无中生有。而这【无】又是大道本义,所以,开篇便氤氲,玄机隐然现。所以,所以,所以,我们以后写诗,何妨也经常利用【无端】而吟之。如“春意无端上笔端,飞花绿叶写嫣然”,再如“无端夜雨窗前挂,道是相思又一年”,等等。读《锦瑟》如错过“无端”,那就亏大了。
起句便【无端】那是一种茫然态,是气韵氤氲,无法聚焦,略显呆滞神情。而次句的“一弦一柱”,则是气机的梳理。如果起句的【气】是静态,那么次句就动了起来,进而形成了【气脉】。一弦一柱,气息分条缕,各向情深去。这种通过瑟弦而袅然的气韵,浑元气象,漫延时空。“思华年”其实就是在做时空的穿越。“华年”就是当年,就是有故事的那年代。具体什么故事,重要吗?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这样气韵所带来的情味。也不是故事真的不重要,而是那种一言难尽,甚至难以言表。所以,自然就进入了那种“顾左右而言它”的状态中。有如梦中呓语,有如醉后真言,也就是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从“一弦一柱”那么具体的物象出发,飘然而入思,飘然而穿越,飘然而醉梦。庄周梦蝶谁是我,彼岸翩翩我是谁。子规啼血声不断,断了春心人不回。
“思华年”之后就进入了迷思之态。这是一个与现实不同的世界。读到这里,有没有感觉那么一些痛?心痛欲碎,所以痛昏而迷离。我与蝶之间,亦真亦幻,亦虚亦实。忽然想起张衡的《四愁诗》“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所思未必同,气韵一相流。
这里有一些典故。这些典故也不算艰深。“庄周梦蝶”“望帝杜鹃”都是比较脍炙人口的。曾有无数诗家解释它。而我们需要关注的,其实是这一联的【态势】,它就是我们所说的【虚话实写】。以相对较实的笔触,写出了传说,更写出了心情。浸染情味典故说,夺胎换骨赋新魂。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联中依然在引典。典籍随手拈,八斗不堪量。我觉得后世的黄庭坚之“江西诗派”,应该拜义山才对。典籍多了,谜也就多了。我的“诗论”中,历来把“引典”当做景语处理。而景语之间的互动,却又构成了【实话虚写】。转联看似写景,实则在写情。说是“珠有泪”,更是心滴血。而那句“蓝田日暖玉生烟”,看到“玉生烟”,想起《翩翩》的歌辞“未曾走到绝境路,彼岸花不开”。玉生烟,那几乎就是一种彼岸的青烟。前有【泪】,后有【烟】,无疑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绝望。至于句中“沧海月明”以及“蓝田日暖”的具体释义,反而并不重要了。“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是气象,而“珠有泪”及“玉生烟”则是气韵。韵者,动也。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里说的“此情”,就是指中二联所表述的情感涟漪。颔联是【实写】,颈联是【虚写】。两联皆似景,景语各不同。实写与虚写,气韵是不一样的。实写凝其态,虚写动其势。虚实为一视角,时空为一衬板,回旋往复,必然就有了所谓的灵动。而《锦瑟》这样的写法,所追求的就不仅仅是“灵动”这么简单了。
我们捋顺一下《锦瑟》的写作脉络,可以看到。实物自是“无端”来,无中生有有没有。实语入虚虚可度,虚中仍有虚实分。羌然一混沌浑元态。中二联的引典,其实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如,不说庄周也无妨,不言杜鹃也可以,意象选择,是随情而性的。没有最好,只有最佳匹配度。
诗须有灵气,诗之【灵气】,就是带有生命之可能,或者生命密码的【气】。所以,不论什么物事,一旦被赋予了灵气,必然精气神足备,生命力旺盛,可能性无限。有【气】方可有【灵】。
二、灵之启动
学诗。就是一场启灵之旅。修真人生,祛杂提纯,不断升维的过程。诗有灵气,其实就是人有灵气。人有灵气,当然就是最佳的生命态。这世界上,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天生就愚笨”,而有的人“天生就灵巧”。他们二者真正的区别是什么?真正的笨人,其最笨之处,就是认可了自己的“笨”。其实他未必真的“笨”,只是尚未激活自己而已。但是一旦被他自己认定很“笨”,就自动关闭了激活之路。
所以,我在这里严肃地告诉所有人,不能说自己笨,真的,哪怕是谦虚的说法都不行。因为我们的语言功能,是有神奇之魔力的。在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墨菲定律】,这个大家都知道。也就是说,但凡你所想的不好之事,注定会实现的。这个说法的验证,几乎没有失误的案例。
我到洛阳不久,就听到一个传说,就是【洛阳地邪,敢说不敢噘】(噘,音字,意思是骂人、说人坏话。)也就是,不能背后说人坏话,一旦说了,被说之人会立即出现。哪怕是十几年都不见的人,也会立即出现在你面前,让你十二分的难堪。【洛阳地邪】是有渊源的,当年曹操就在洛阳,而曹操留下的著名谚语就是“说曹操,曹操到”。
这个【地邪】的传说,我当然不信。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它发威了,很多次它都“偶然”地实证了真实性。后来我就知道,那绝对不是偶然。洛阳乃千年帝都,数千年的生灵魂牵梦绕,怎么可能不带一点“邪”气呢。我又想到“迷信”这个词,我想,那些坚决反对迷信的人,才是真正的迷信吧。
这又提到了“唯心论”。意念所至,便是乾坤。我们笨不笨,取决于我们的“意念”。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字,就是意念的外放形式。所以,我们就有了成语【一语成谶】。我们可以不懂,可以不会,但不代表我们永远都不懂,永远都不会。谁也没有资格封锁我们的【聪慧】之路,包括我们自己都没有这个资格。
所以,这种信念,才是第一位的:我行,我当然行。
大家别不信,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一种真正的魔力。因为,心态是决定人生的最重要因素。我深入研究过《积极心理学》,所以我负责地说,心态决定人生。为什么会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呢?因为,真相是,每个人其实都没有所谓的“老”。所有的“老”都是一种自我暗示,想到我老了,我就真的老了。所以,如果遇到谁说我们“老”,我们要坚决反击:你才老呢,你们全家都老。说老,就是一种【倒计时】,也就是一种诅咒。所以,就如不承认我们“笨”一样,我们当然不会承认“老”。
积极心态,天然就带来【灵气】。而这积极心态本身,就是【灵气】。如果想激活自己的灵气,让自己随时都有灵感,那么,先让自己“积极”起来。怎么样才算【积极】呢?私以为,就是【美】起来。美,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积极】不等于“打鸡血”,也不等于“狂躁”和“易怒”,更不等于“暴力”和“亢进”。积极是一种大度,积极是一种达观,积极是一种多视角,积极是一种爱,一种真,一种善,一种美!
唯美求真,赋诗以灵,是我们永恒的诗学追求。我们真正的诗学底蕴,首先是我们优良的心态,其次是我们海纳百川的求知真感,然后是我们丰富的见识。
视频号近期内容回顾
舍得之间诗院编辑部
主编:舍得之间
执行主编:(待定)
微刊组编辑:(待定)
视频组编辑:(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