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二模命题瑕疵与首考“制度优势”真题的联系

教育   教育   2024-04-14 14:17   浙江  


青阳计划“教研空间”交流专栏

【本期说明】

近期的模拟卷较多,但仿真度还有距离,也各自存在一些命题瑕疵,特别是因刻意模仿首考真题导致的细节问题。

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对于选考真题的模仿,要关注的并非单一形式上的创新,而是素养的导向变化,如“信息呈现方式的异化”“逻辑推导能力的凸显”“知识化用的灵活度”等。

一直以来,省内的模拟卷都是滞后于选考导向的,如果只顾模仿形式,仍旧会被下一次选考命题的常态变化所“创”所“伤”,难以攻克“水土不服”的实考障碍。

杭二模命题瑕疵与首考“制度优势”真题的联系

正文

【原题呈现】

24.04杭州市高三模拟-T2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

A.顺利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

B.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D.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命题分析】

材料概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逆势崛起。

设问的理解:“由此可见”中的“此”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逆势崛起”,而这一巨大变化可以佐证“新中国道路的正确性”,这是材料的立意指向。

但是,材料并无涉及“新中国的成立助推了中国的逆势崛起”,也就不涉及对“中国崛起原因”的追溯,而参考答案选择C项,实际上是脑补了一层信息和逻辑。

命题错误产生的思考:参考答案C项,“新中国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依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权威解读文件)可知,需从3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三,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党成为保证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先进和最强大的领导力量

显然,“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的这一表述,涉及“新中国成立”对中国政权、发展方向、领导力量的影响。而题目材料则并无体现“新中国的成立”影响根本社会条件的三方面内涵

基于参考答案C项,可推知,命题人想形成的论证逻辑是:“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根本社会条件发生有利转变”→“助推了新中国的逆势崛起”。【侧重路径,问原因】

然而,材料逻辑仅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逆势崛起”,【侧重结果,做概述】故并没有明确提到新中国的成立与新中国逆势崛起之间有因果联系且材料部分缺失了“新中国的成立”(即“因”)与“助推了新中国的逆势崛起”(即“果”)之间的推导路径,即没有体现“新中国的成立促使‘根本社会条件’发生一定变化”。

简言之,本题的材料立意和设问意图,存在明显的错位,在指向上并不是一致的。

这道题在“材料逻辑侧重”上的迷惑性,可以与24年浙江首考“制度优势”例题形成类题进行对照研究

【关联真题】

24.01浙江选考-T3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题点拨】

本题据样本学校大数据统计,正答率在45%左右,而错误答案集中在C

其解题的关键在于,判定材料的描述,到底是在强调总结“制度优势”在一个国家(非特定)中的重要性(或“制度优势”的地位;且材料情境中是否存在“优势”大和小的比较关系?答题中有无脑补情况?),还是在着重阐释“中特”制度在中国崛起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下期内容,敬请期待

思政选考教研中心
浙江省“青阳计划”教育论坛,是由浙江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联合发起的公益性教研联盟,其目的是为浙江省高中学科教研培养青年骨干队伍。论坛理念:研以出新,学以育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