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名高中学历教育部长引争议,现代教育为何容易出现偏执者以及教育分层

情感   2024-11-20 21:30   天津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介绍美国的社会撕裂和两党对立,作者有些疑惑美国人为何选择特朗普而不是更加精英的民主党,他由此得出结论,今天的普通人更恨“认知精英”而喜欢“五月花血统贵族”。

他说到了一个事实就是教育分层而不是今天的“种族歧视”,这些凭借智力优势、进入藤校然后占据社会重要职位获得财富的“认知精英”他们比之传统“贵族”缺少的恰是内在品质,这些人表现出来的“傲慢”和激进才是对立和撕裂的原因。


                        
01

这让我想起一位学者的话,他说白左不是天生愚蠢,而是受教育让他们变得愚蠢。今天美国媒体大部分编辑、记者都是来自美国名校,《华盛顿邮报》老板贝索斯就说“他们与现实脱节”、成了精英间的自说自话,因此被民众指责为假新闻。

美国大学,出现很多心理“脆弱”的学生或患上“恐特综合症”,特朗普两次遭到暗杀就是来自受过大学教育的“觉醒派”。

今年美国多所大学发生“亲哈反犹占领抗议”活动,说明学生的价值判断变得越发“主观”,这与他们教育的窄化和种族批判性理论有关,特朗普在大选前就说要取消美国教育部。

在近日特朗普的内阁任命中,他有意让36岁的劳伦·博伯特当教育部长引起了左媒争议。

劳伦·博伯特17岁上高中时生了孩子,她不得不中途辍学,在孩子长到17岁时,她终于获得高中学历,她还成为共和党议员。她将大刀阔斧改革教育,让美国教育权回到各州,让家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

特朗普说,“我很高兴地宣布,令人难以置信的劳伦·博伯特将接任前教育部的职位。劳伦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她对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有着无与伦比的理解——不是来自象牙塔,而是来自这个伟大国家的内心。她一路努力,获得了GED(高中同行学历),比任何官僚都更了解现实生活和美国家庭的需求。她的经历正是我们为我们支离破碎的教育体系带来真正改革所需要的!
劳伦任部长后,我们将严厉打击长期以来困扰这个臃肿、权力过度集中的部门浪费、欺诈和滥用。我们将不再有灌输,不再浪费开支,不再有华盛顿精英告诉父母如何养育孩子!”
“我们正在将教育带回人们的身边——让它属于它的地方!”——劳伦宣称。
川普说,这项举措将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我们将赋予父母权力,尊重美国传统价值观,并最终将控制权交还给当地社区。劳伦将孜孜不倦地工作,确保花的每一块钱都用于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最优秀、最聪明的人,而不是让官僚和特殊利益集团中饱私囊。
                          
我关注美国教育是在10年前,当时是为规划孩子教育做参考,无疑美国是全世界现代教育最好的地方,很多家庭都选择去美国留学,但让我惊讶的是,美国每年有上百万的保守派家庭他们选择“在家上学”,因为越来越不满意公立学校的“觉醒意识形态灌输”。

这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翻阅了一些有关“古典教育”的书籍,发现现代教育多偏向“实用主义”而缺少“整全性”,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当孩子的心智和人格不健全,他们在批判性理论、各种主义的教导下,很容易偏激、走向自我矛盾,因此容易愤世嫉俗,甚至反社会。

                       

我们很难想象,在美国名校中,竟然出现了支持哈马斯的老师、学生,说明知识和个人道德完全是割裂的。

针对美国高校学生发起的“亲哈马斯反以抗议活动”,《纽约时报》刊登了自由派作家罗斯·杜萨特的专栏文章《学生抗议前读什么》?
罗斯为这些学生接受的“简化教育”担忧,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也说这些学生太“无知了”,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历史。就是说,他们接受的知识太单一了,缺少思想整合能力。

罗斯说,在哥伦比亚大学课程的20世纪阅读材料中,极权主义时代消失了,非殖民化成为近期唯一重大的政治戏剧。没有奥威尔,没有索尔仁尼琴;汉娜·阿伦特关于越南战争和美国学生抗议的论文是指定阅读,但没有“极权主义的起源”或“耶路撒冷的艾希曼”。

同样,也没有任何可以阐明当代左派所反对的思想的阅读材料:没有新保守主义,当然也没有宗教保守主义,但也没有任何可以理解新自由主义及其所有变体的东西。

这种缩小和狭窄化教育也是作家路易斯在几十年前《人之废》中的预言,他对英国进步主义思潮将带来的“人的取消”深感忧虑……想不到美国的“取消文化”正在变成现实。


                         
02

“有道”就是超越性、生命整全教育与“无道”术的教育是现代教育与古典教育最大的区别。

路易斯说“古今之变”比“中西之别更大。我们以为中西差异很大,其实不然,为何保守派与自由派的对立比中西之间还要大,就在我们今天多是受现代进步主义思潮影响。

而我们共享的进步主义都是建立在价值主观性上,因此我们发现欧美左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已经由经济转向文化、价值观上的分歧。

古典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心灵和个人品格的塑造,所谓“传道”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去感动另一个灵魂

但今天学校教育更注重“知识传播”,教育产业化、教师职业化,这就容易变成一种教育“消费关系”。
侯士庭在他50年的导师生涯中,写作了《师徒之道》,这本书回溯了“耶稣门徒时代”,祂是世界上真正伟大的老师,他的教育方式就是启发式教育,自己做榜样让学生效仿。

这种中世纪“手工艺带徒弟”方式的确不太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但对于一些不走寻常路的孩子,在信心动摇的时刻,就很需要导师给予指引,引导发问,传授思维方式。


                            
03
韩愈《师说》有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说明我们的古典教育也是讲究“师徒之道”。
老师,就是要传道受业解惑也。
由此看来,西方人、中国人的古典教育都把“道”放在术的前面,也就是价值的客观性。
路易斯在“人之废”中说,古人念兹在兹的是“道”,在今人眼中沦为了意识形态。
在价值论论域,“道”意味着善是客观的,即便世上所有人都成了坏蛋,善依然是善,故而意味着价值客观论;而“意识形态”一词则意味着,所谓的“善”只不过是出于某时某地某个阶级或某种统治力量之要求,是制造出来的一套话语,是一种建构,是人或某些人的主观愿望之表达,故而意味着价值主观论。

在形而上学论域,前者意味着“道”乃原生,我们人乃派生;后者则意味着我们人乃原生,“道”乃派生。

在宗教论域,前者意味着人乃神造,故而人需接受神之审判;后者则意味着神乃人造,神要接受人之审判。

这也是今天欧美大学在面对“恐怖主义”、虐杀等极端邪恶的事情上他们却做出不同的主观性表达,因此得出很多匪夷所思的观点。
《人之废》中,路易斯反思了社会、自然以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他认为,20世纪颇为流行的价值主观论对教育造成了毒害,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观点是:现代教育无“道”,而古之教育则“有道”……
那么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否定了“上帝”的存在,不再相信恒定不变的道而把意识形态当成了“真理”,于是就出现了欧美国家把“多元文化”当成世俗宗教,这就使得人的肤浅和扁平化。

这也是川普要把教育带回家庭,要在线上开办“全民大学”,这是让教育回到本质,是关于生命和人格的教育。

更多内容请加入汉娜书房星球,我们一起探讨!

END

往期精选


“批判性种族理论”是什么,特朗普新提名国防部长撕毁哈佛毕业证、哈里斯支持者哭天抹泪·····

传言哈梅内伊陷入昏迷,“伊朗会迎来自由吗”



汉娜书房
让我们的声音被听见,用观念影响视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