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杂志报道山南这个村

政务   2024-11-11 13:31   西藏  

点击上方蓝字“山南组工”关注我们


拓宽乡村“振兴路”

绘就和美宜居乡村“新蓝图”


郁郁葱葱的林卡、潺潺流动的清澈溪水、远近闻名的平若水磨糌粑作坊……行走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加麻乡扎西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

近年来,扎西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着力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不断拓宽乡村“振兴路”,绘就“生态优、村庄美、村民富、乡风好”的和美宜居乡村“新蓝图”。


01

拓宽“建设路”

促进村容村貌“换新颜”

“以前我们农户家里都是普通的旱厕,夏天的时候臭烘烘的,苍蝇满屋飞,冬天风又大,吹得到处是灰尘,很不卫生。这几年开展厕所革命后简直是大变样!水冲马桶、淋浴、暖灯、太阳能热水器、制氧机……好多新家电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扎西村村委会主任扎西巴珠开心地说。

近年来,扎西村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新增水厕60座,农村户厕改(新)建后污水无害化处理达100%。

旱厕改水厕项目的实施,得益于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为全面改善农村生活品质,扎西村因地制宜,摸索出了环境保护上有力有效、群众可接受、机制可长效等污水管网建设管护新举措。

扎西村建设排水管网5公里,集中收集处理污水,逐步消除农户生活污水对灌溉、池塘、水系的污染。通过奖补资金的带动,村里对水塘、沟渠等进行清淤和设施恢复,实现全域水质清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为全面实现农村环境长效治理,扎西村强化党建引领,抓牢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全面发动村干部、党员网格员和村民代表,采取村干部包村、党员网格员包户的方式,做到户户有人管、事事有人联。强化群众自治,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坚持“党委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促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发展。

如今,扎西村已经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以村庄生态提升项目为例,党员巴珠带头拆除自家危房90米后,全村500余名群众看在眼里,也跟着积极参与,164户完成了庭院硬化、亮化、美化,变“脏乱差”为“净畅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共拆除长期无人居住、破旧的“空心房”4户,硬化道路2282米,村民庭院内堆积的各类杂物都被一一清理。

02

拓宽“治理路”

吹响全民参与“集结号”

“曲珍、卓嘎,收拾好了没,我们走吧。”一声爽朗的呼喊声穿过院墙,唤起左邻右舍,也唤醒了扎西村一个普通又充满活力的清晨。

喂完牛羊,打理好家务的村民宗吉叫上邻居好姐妹准备出门捡拾垃圾。宗吉是自治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获得者,她与其他志愿者每天穿梭在扎西村的乡间小路、田野沟壑捡拾垃圾,红马甲、小麻袋是她们的标配。

近年来,扎西村党委和驻村工作队综合考虑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村民期盼等因素,科学确定目标任务,通过环境卫生“红黑榜”评比和“文化银行”道德积分奖励,激励群众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等,集中力量解决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突出问题。

从原来的集体组织自扫门前雪,到现在的自主自愿主动出击,激励机制让村民以参与志愿服务为荣,也让扎西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扎西村注册“文化银行”的有164户600余人,通过志愿服务加道德积分奖励的模式,激发群众齐参与、共治理的内生动力。2023年扎西村累计出动志愿者8200人次,清理垃圾120余吨;2022年7月至今,扎西村兑现“文化银行”奖励积分130187分,奖励折合人民币13018.7元,真正实现了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以前村子里脏乱差情况随处可见,稍微讲究点的人也只是管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大家只顾自己方便随意破坏环境,尤其是雨季的时候污水横流,到处泥泞,出行很不方便。现在可好了,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漂亮的路灯到处有,晚上出行再也不怕跌跤,出行方便得很。”村民阿佳宗吉说。

扎西村党委坚持群众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提高乡村振兴知晓率,以内外兼修的方式同步发展:内修人员管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紧扣基层实际,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活动,拓展学习方式,注重学习效果,多措施、多形式组织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基层党员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外修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建设便民、文化娱乐设施,打造乡村图书馆,无偿向村民开放,营造浓厚书香氛围,依托党员活动室等场所,组织开展敬老爱幼、免费体检、知识宣传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扎西村新修订《村规民约四字歌》,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通过党员、干部、模范人物带头,切实发挥榜样力量。第一批“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获得者宗吉、全区优秀基层农牧民宣讲员白玛多吉、新时代最美琼结人物尼玛曲宗等先进典型带头激励村民向善向好,主动摆脱“等靠要”,积极抵制“庸懒散”,移风易俗新风貌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扎西村平若水磨糌粑作坊负责人尼玛曲宗(右二)在生产车间检查产品质量。

03

拓宽“致富路”

释放产业发展“新活力”

回想起20年前的扎西村,现任扎西村党委宣传委员的白玛多吉满是感慨:“那时候村里没有产业,大伙儿收入仅靠种粮食和放牧牛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6000元,大部分村民从未走出过琼结、没见过火车,更没有坐过飞机……”

不过,扎西村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自内心的。扎西村自然风光美丽宜人,村里绿树成荫、山花遍野、麦田成片、牛羊成群,保留完好的水磨糌粑作坊远近闻名,还有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平若庄园遗址。

“大家都不想守着金饭碗过穷日子,都憧憬着未来红火富裕的日子。”白玛多吉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扎西村村“两委”转变思想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依托村庄优势,打破传统经济发展束缚,积极探索种、产、销一体的村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全链条升级。

经过不懈努力,扎西村逐步建立了藏鸡养殖合作社、绵羊养殖合作社、农牧民建筑施工队等村集体经济组织。现有的产业发展合作模式虽有些许成效,但未能形成支柱产业。村里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缺乏致富带头人始终是制约扎西村产业发展的因素。

2019年,在党和国家政策扶持下,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尼玛曲宗和丈夫一起回乡创办了扎西村平若水磨糌粑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第一年纯利润就达到22万元,公司还在本地青稞收购、解决村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惠及扎西村20余户家庭。

2023年,平若水磨糌粑有限公司发展势头正好,急需大笔资金扩大产能。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尼玛曲宗夫妇利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400万元扩建了平若水磨糌粑厂房,并升级更换了生产设备。如今,公司新建的厂房共3层,面积800平方米,其主打产品水磨糌粑远销周边县区,逐步成长为扎西村的支柱产业。截至2024年上半年,扎西村平若水磨糌粑已实现纯利润63万元,带动10余户农牧民家庭稳定就业,实现了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双赢”。

“我们村的阿佳(藏语“姐姐”的意思)们善良勤劳又手巧,为了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挣钱,我要让她们在家门口也能上班领工资。”尼玛曲宗说。质朴的话语凸显了作为一名致富带头人的责任与担当。糌粑厂生意正红火的时候,尼玛曲宗又分出精力自掏腰包把自家院子改造成藏毯编织厂,在本村吸收36名妇女编制藏毯、卡垫,实现灵活就业,自2020年至今发放工资27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拓宽扎西村“致富路”的实践中,致富带头人不可或缺,驻村工作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卡塞”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炸面食,在藏族人家新年期间招待客人、供奉神龛必不可少。“卡塞”的造型、花色体现着藏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热情。在藏历水兔新年到来前,扎西村驻村工作队出谋划策,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组织扎西村茶馆经营者罗布扎西带领村里8名群众到市区租门面房专门制作“卡塞”出售。临近过年,“卡塞”生意红火,短短30天纯利润就达8万多元,8名群众人均增收5000多元。群众的腰包鼓了,脸上也笑开了花。

扎西村驻村工作队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的发展理念,主动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谋求致富门路,藏鸡养殖、驾驶运输、家具制作、装修绘画、挖掘机和装载机培训等,多渠道提升群众就业能力,引导群众就近就便就业实现增收致富,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

琼结县农业农村和科技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龙桂芳说:“未来几年,扎西村将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持续提升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供稿单位:西藏山南市琼结县加麻乡扎西村驻村工作队)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4年第21期

编辑:江楚

责编:江楚

审核:黄健

微信号|xzsnzg

投稿邮箱|xzsnswzzb@163.com

联系方式|0893-7828729

山南组工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山南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业务,侧重信息服务功能,为广大党员干部传送权威信息、提供正能量,着力搭建山南组织编制工作新闻宣传、政策解析、典型展示、学习交流以及组织部门网宣资源整合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