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陇东书画界一“鬼才”

文摘   2024-12-06 07:54   甘肃  

杨帆,陇东书画界一“鬼才”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玉龙


在陇东书画界,70后的他算不上“天才”,却被戏称为“鬼才”。
他是中书协会员,以书法、篆刻见长,画作却备受藏家青睐。
作为一个小地方的中青年书画家,他之所以近年来在书画江湖声名鹊起,源于他被邀请出任巨著“书法百科全书”108卷《中国书法全集·清代名家一二卷》责任编辑。这是平凉书画界一份莫大的荣耀,也是对他书画创作技艺及作品鉴赏能力的肯定。
他是平凉第一个开画廊的人,以卖名家书画为生。
他的“陇宝斋”是陇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画廊之一。
他师从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学习书法理论和技艺,但它的精神导师却是傅山、王铎等古人先贤。十几年的“画廊老板”生涯,使他得以和很多当代书画名家成为良师益友,经常与他们围炉闲话、把酒言欢,耳濡目染之中得以点化觉悟,创作日臻成熟。
他名叫杨帆,字子拙、号西苑,平凉崆峒区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平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崆峒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平凉地区第一家画廊老板


  与一些留长发、蓄胡须、穿奇装、性情乖张的书画家不同,杨帆身形清瘦,性格腼腆,言辞朴素而诚恳,属于传统文人那一类。

  1972年的那个阳春三月,他出生在平凉崆峒区花所乡的一个小村庄。父亲给他起名杨帆,寄希望他将来能够扬帆起航,走出这个小村庄,驶向更大更广阔的人生海洋。

  然而,杨帆的儿童时代却并没有表现出天赋秉异的特征,在写“长大后你想干什么”这类命题作文时,他从未憧憬过自己将来想成为一名书画艺术家,而是和其他孩子一样梦想成为军人、警察、科学家。

  直到上初中后,美术课上他才第一次接触到书画。从那一刻起,他被这门神奇的艺术深深吸引。一有空闲,他便找美术老师学习写字、画画。初学素描、速写与水粉,勤奋有加。上初二时,由于他毛笔字写得好,画得不错,老师便点名让他负责学校的黑板报。从此,他有了一方创作园地,粉笔字写得一丝不苟,插图画得栩栩如生,经常有老师同学围观他创作过程。


  上高中时,他的绘画作品就曾参加过全区书画展,并入选《平凉地区书画作品选》。杨帆回忆,高中阶段他更加热爱翰墨丹青,梦想将来成为一名书画家。然而,天意弄人。1991年,高中尚未毕业的他,正因为有着能写能画的特长,被招工到位于土谷堆镇的平凉市工农煤矿,成为了矿上的一名宣传干事,主要工作就是写写画画。

  几年后,在下岗大潮的裹挟下,他成了一名失业青年,靠打工谋生,整天为生计劳碌奔忙,曾经一度中断了书画学习和创作。

  1997年,平凉地区第一家画廊在北门坡开业,取名“陇宝斋”,画廊老板就是25岁的杨帆。

  那时候,书画市场刚刚起步,杨帆每天上门拜访本土书画名家,先后为李鸿文、葛纪熙、焦克敏、刘海林、刘灵、胡晓云等许多平凉书画家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将他们的作品推向市场,标价出售。

  时光到了2000年前后,全国书画市场一片火热,他通过兰州、西安、北京等地举办的书画艺术博览会,邀请省内及国内著名书画家来平凉交流。正是这些名家的到来,带动了平凉书画市场的繁荣。


五次入国展的中书协会员


  自经营画廊以后,与书画家整天泡在一起,耳濡目染,再次勾起了他研习绘画的兴趣。期间,陇宝斋画廊先后邀请来了许多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正是与这些名家的接触与交流,影响和熏陶,使他逐渐明白了国画的真谛来自于古人与传统,要想学好国画,必须临习历代书画大家的优秀作品。闲暇之余,同龄人都会去喝酒K歌,他却独自一人窝在出租屋里,沉醉在笔墨纸砚的世界里。

  他初临石涛、黄宾虹,因无名师指点,尤如盲人摸象,功夫没少下,见效却甚微,还面临着南辕北辙的风险。

  2005年,杨帆毅然决然抛下生意红火的画廊,背起行囊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成为该院首届研究生班学员。那两年,是他书画艺术道路上最重要的一年,他不但得到了王墉、石开、王澄、沃新华、丛文俊、曾翔等当代书法名家的指导,而且在2006年其书法作品首次入选国展。随后三年,他的篆书、行书作品五次入选国展,这在陇原青年书法才俊行列中,也是不多见的现象。

  2009年,37岁的杨帆正式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成为当时陇东乃至甘肃最年轻的中书协会员之一。

  时光来到了2012年,杨帆再次进京,成为北京大学程大利山水画高研班的学员,跟随名家系统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和技法。


  

在京城学习深造那几年,杨帆受业于诸多书法名家的指导与启迪,初习金文、大篆,进而临习汉隶、魏碑及颜楷,后又热衷于草书的研究与探索,遍临历代草书大家索靖、张旭、米芾、祝允明及明未清初徐渭、傅山、王铎的作品,再加上近现代于右任、林散之等人的风格影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貌,书风朴拙、浑厚、苍劲而又不失灵动。

  熟悉杨帆的人都知道,他近年创作的书法作品中,常用拙笔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源于他推崇的徐渭、傅山、王铎等人的书法,都能看出拙笔的应用,他们那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表现手法中,包含着浑拙、稚拙、朴拙的艺术特色。

  他解释,这种“拙”的艺术,要经过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蜕变。如果曲解这种艺术,就变成了乱画胡画,就变成了丑书和丑画。所以,有章法的“拙”和胡写乱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应邀编辑《中国书法全集》两卷


  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位于平凉城西郊的陇宝斋画廊里笑语声声,中央美院特聘教授、著名画家周晚峰先生正在与杨帆等人品茗闲话。周晚峰与杨帆亦师亦友,他常来平凉小住几日,除了登崆峒山参禅静修之外,便是与杨帆坐而论道。在他看来,杨帆虽然师从当代多位名家学艺,但他的书画作品却散发着高古之气。

  这种高古之气,来自于他多年潜心研习古人作品,也来自于他在京城担任一部书法巨著的编辑生涯。

  2013年,正在北大深造的杨帆,收到了一个意外的邀请,著名书法家刘正成主编的“书法百科全书”《中国书法全集》108卷正在编纂之中,希望他出任《清代名家一二卷》的编辑工作。杨帆闻讯欣喜不已,因为能够出任这部恢弘巨著的编辑工作,是对他书法创作及书画鉴赏能力的肯定。《中国书法全集》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全是中华书法宝库中的瑰宝,很多作品都是世所罕见的珍品,能有幸成为其中两卷书籍的编辑,也就意味着他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古圣先贤的书法作品,并能从中汲取营养。于是,他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态,在刘正成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五年的编辑工作。

  据他介绍,《中国书法全集·清代名家》一二卷,于2017年末编纂完成,2018年7月出版发行,这是清代书法早中期二百年的书法谱系,是中国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书法家和爱好者的珍藏书目,是书画收藏家鉴定和选择作品的必备工具书。


  

近六年的“北漂”生活,养成了他忍受寂寞,享受孤独的求学习惯,懂得了艺术创作要有长足发展,必须要多读、多看、多习、多思考。那些年,他更多的临习清初四王,尤重王原祁、龚贤,进而八大、董其昌、文徵明、沈周等。近现代涉猎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石鲁、李可染等。有评论家认为,杨帆的作品还在探讨古人的笔墨与法度中,但已经显现出了自己的风格与气韵。

  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杨帆,始终坚信“功夫在书画外”,他不但博览群书,而且热爱旅行,常常邀约三五好友驾车壮游神州,五湖四海皆怀于胸,四面八方尽收在目,回来后汇聚笔端,意境、法度、笔墨、灵感尽情挥洒在三尺素纸上,演化为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或书法作品。


人物档案

杨帆,字子拙、号西苑,生于1972年3月,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平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崆峒区书法家协会主席。2006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班,2014年结业于北京大学·程大利山水画名家高研班。后来师从刘正成,主攻草书。《中国书法全集74·清代名家一》《中国书法全集75·清代名家二》责任编辑。作品入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甘肃省第四届青年书法展、甘肃省第二届张芝书法展、中国美术馆“甘肃书法晋京展”、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多项。

出品:平凉日报融媒体中心

翰墨陇上
甘肃籍书画家作品推介欣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