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聚焦有机旱作土、肥、水、种、技、机、绿七大关键要素,通过科研基地示范良种良机良技结合,集成配套技术体系,推动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有效结合,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对推动全省有机旱作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大意义。”日前,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高寒所马涛研究员说。
据悉,该有机旱作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在小南头中试基地建设了500亩有机旱作科研示范基地,集中展示玉米“浅埋滴灌+早熟品种+密植+水肥精准管理”“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膜侧播种技术、垄膜沟播栽培技术、宽窄行高密度覆膜种植技术等5项技术,马铃薯高垄双行、高垄单行以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等3项技术,黍子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和全膜覆盖栽培技术2项技术。
据介绍,小南头科研基地建设聚集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优势科技资源,瞄准行业前沿,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就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等3个种植技术开展了科研攻关,筛选适宜区域种植的特色作物抗旱品种7个,通过10项有机旱作技术的综合应用,解决了玉米、马铃薯、黍子生产中存在的优种良法配套不够,水肥资源协同利用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通过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进一步拓宽和加强优种良法配套技术、轻简化栽培技术和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通过这些技术体系综合应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的目的。项目通过培训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推动科研成果与生产有效对接。
该科研基地的建设,将有效解决当前晋北地区玉米、马铃薯和黍子生产的实际问题,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因此,该科研基地建设对带动晋北玉米、马铃薯和黍子产业发展,对推动我省有机旱作农业提质增效都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山西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