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对博士来说是个坎。这个年龄节点,与多个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相挂钩。比如说应聘高校教师,会设置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还有科研产出,许多青年人才的国家项目都给出了明确的年龄限制,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一旦超过35岁(女性40岁),就失去了申请项目的机会。按正常的读书流程,在经历本科4年、硕士2-3年、博士4-6年的学习后,他博士毕业时的年龄理论上大概在28-31岁。而一旦本硕博期间存在任何空档期,像就业、考研二战等,或者延毕时间过长,博士毕业时的年龄基本就能超过33岁,甚至35岁。一旦如此,后果"不堪设想”...近日,国务院学位办公示最新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此次共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新增专业学位博士点35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566个。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这也就意味着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会越来越难。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又是衡量学者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即便“破五唯”后,绝大多数高校仍把这作为学位授予条件之一。不仅如此,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的职称评审、项目结题,也都对发表学术论文有要求。同时,博士扩招也会带来资源竞争加剧、学术职位饱和、毕业标准提高等问题。对博士而言,毕业只会越来越难。“我见过一个学校,要求30岁以下且有两年以上相关企业经验。”我国博士后申请年龄必须在35周岁以下,部分要求严格的院校年龄要求在32岁以下。直接应聘高校教职的博士,也同样面临着年龄限制:讲师普遍只招35岁以下,甚至32岁以下;副教授不超过35岁。如果在35岁前有幸走上教师岗,“非升即走”,依旧是打不破的困境。为了不被“非升即走”淘汰,博士们需要在考核期内发论文、做项目、带课题…一旦在某个环节慢半拍或出错,没有在时间表内完成到副教授的跳跃,那当下的每一天都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倒计时。而说到“非升即走”,就不得不提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职称评定、其他项目密切相关,影响重大。在很多院校,拿到青年基金可以评上副高,保住自己的饭碗。而无法申请青年基金,对大龄博士来说绝对是一大痛击。它的申报条件均为:男性<35周岁,女性<40周岁。这一限制在潜移默化中,也将压力传导给了高校。在渐进式延迟退休和鼓励青年人从事科学研究的背景下,能否创新地考虑对于超龄博士(年龄大于35岁),以毕业年限(如5年内)作为青年基金的申报条件?以便给更多教学或科研工作者从事基础研究的机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青年科研人员的起步基金,也是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的基石,其目的在于支持刚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重点培养其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为基础研究培养后备人才。在对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年龄设定为男性不超过35周岁、女性不超过40周岁,对各类科研人员均一视同仁,实施多年来得到科技界的普遍认可。对于因从事产业工作毕业时年龄已超过限制科研人员,可以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该项目资助量较大,对申请人年龄无限制,其他方面资格条件也无过多要求,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而近5年来,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率从2018年的20.54%,2019年稳定在17%上下。能否一举中标,关乎了青年科研人的职业生涯。
对30岁左右走上高校讲师岗的博士青椒们而言,想要保留教职,在“非升即走”的制度下,就得卡着时间在35岁前申请各种基金项目,在36岁前完成晋升。
这一环紧扣一环,大龄博士的出路究竟在哪?
他们通常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成熟的思维,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科研中的困难,并且在职业发展上做出更明智的决定。一些大龄博士生在经历了社会和工作的历练后,能够更加坚持和专注,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35岁的大龄博士生在就业时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但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积极应对挑战,他们仍然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比如攻读博士后,加入企业界、政府和公共部门、做教育培训、科研机构等等。记住,年龄只是时间的印记,而你们的潜力和热情,才是通往成功的钥匙。
文章转摘旨在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蔚青学者关注高层次人才求职和学术科研,我们建有各类交流群,群内分享最新招聘信息和科研动态。
添加下方微信,回复数字即可入群。
回复1,进入蔚青学者【高校求职】交流群
回复2,进入蔚青学者【科研项目】交流群
回复3,进入蔚青学者【海外人才】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