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学会眼科临床趋势调查结果

健康   2024-12-11 19:01   贵州  
本文由Rimonci特约授权中国眼科网信息平台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得授权

调查背景与概述


本报告呈现了 2023 年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ons,ESCRS临床趋势调查的结果,此调查于 ESCRS 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 41 届大会期间开展。调查涵盖了 129 个问题,超过 3000 名医师做出回应,涉及白内障手术、散光与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老视矫正、青光眼与微创青光眼手术及角膜屈光手术等临床业务领域,为 ESCRS 了解成员教育需求、规划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受访者情况
男性占 57%,女性 43%;60% 的人从业超过 10 年,29% 的人从业 0 - 10 年,11% 的人目前仍在医学院或接受培训;49% 为 ESCRS 代表;手术地点多元,公立医院占 32%。






白内障手术关键领域调查结果


 手术量重要性
受访者年均进行白内障手术 376 眼 / 人,21% 的人每年手术量超过 600 例。手术量影响精湛手术技能的维持,年手术量少于 300 例或致技能生疏,预计因人口老龄化,年手术量超 600 例的外科医生比例将会增加,但手术量增加时不能牺牲手术质量,需事先优化,包括设备和训练有素、协作良好的团队。

 超声乳化技术
多数医生依病例调整劈核技术,“分而治之法” 教学常用但耗时。技术选择受所学方法影响大,改变困难。掌握超声乳化仪设置可提升手术效果、但要防止因机器和程序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图1  不同超声乳化劈核方法的选择比例,包括停劈法(34%)、分而治之法(31%)、垂直劈核法(18%)、水平劈核法(14%)和其他方法(4%)


 双眼同日白内障手术
60% 医生不做,19% 特殊情况才做,感染风险是主因。近年研究表明其安全性可接受,患者满意度高且更便利,预计未来施行比例将增加,尤其是在高手术量诊所。


图2  进行双眼同日白内障手术频率:60% 的人不进行,19% 的人仅在特殊情况下进行


图3  进行双眼同日白内障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便利性(21%)、更快的视力恢复(15%)。不进行双眼同日白内障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率 / 风险(46%)、法规和政策(13%)

 数字化手术室

手术量与数字化手术室使用正相关。低手术量(每年 < 600 眼)和高手术量(每年 600 眼以上)医生均认可其优势,如高手术量医生看重效率与工作流程提升,数字化手术室关键优势是可追溯性,防选错人工晶状体。成本是主要障碍,设备确实昂贵,但高手术量诊所因效率提升可快速回本,小诊所则需待新技术降价,且数字化手术室学习曲线挑战大。


图4  不同白内障手术量的医生对数字化手术室的利用率:手术量越高,利用率越高,最高手术量的医生使用数字化手术室的可能性几乎是最低手术量医生的两倍


图5 医生认为数字化手术室的主要优势,包括提高效率和工作流程(45%)、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舒适(38%)、改善手术结果(34%)、缩短手术时间(27%)、提高光学效果(24%)、提高安全性(21%)和无显著优势(18%)


图6  整合数字化手术室的主要障碍:如成本(75%)、空间(21%)、技术限制(18%)、与现有手术室设置整合困难(17%)、适应新技术困难(10%)和其他原因(4%)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相关趋势

 使用情况
临床显著散光白内障手术中,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使用率从 2016 年 7% 升至 2023 年 18%,得益于医生理解加深,ESCRS 代表知识水平优于非代表。未来使用率或持续上升,因散光矫正需求长期存在。


图7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使用比例逐年增加,2023 年达到 18%


图8  不同程度散光(0.75D、1.25D、1.75D、2.50D)患者使用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比例,散光程度越高,使用比例越高


 轴位对齐方法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轴位对齐方法多样,知识水平高者倾向数字图像配准,虽无资料表明方法之间有优劣,但对齐对矫正效果很关键,选择或与个人经验熟悉度有关。


图9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轴位对齐的方法,包括术前标记(6%)、裂隙灯下标记笔标记(26%)、手动轴向仪器辅助标记笔标记(36%)、数字图像配准(22%)和像差测量法(2%)


 术后旋转误差
多数医生认为术后旋转误差 5 度内可接受,但实际情况依视力和残余散光而定,若因误差致视力未达 20/20 且残余散光影响大,需重新调整人工晶状体,现有软件可以在术前评估重新定位的效果并设计最佳的方法。


图10  医生认为术后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旋转误差在多少度以内对视力质量和清晰度影响不大,75% 的人认为 5 度或以内可接受,17% 的人认为 6 - 9 度可接受,8% 的人认为 10 度或以上可接受






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使用趋势

 使用增长原因
过去 7 年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使用率接近翻倍,从 7% 升至 13%,主要是因为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日益普及,其在受访者和临床业务中使用占比均上升。


图11  不同类型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双焦点、三焦点、景深延长型、调节型等)的使用比例,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的使用比例增长最为明显


 患者匹配难题
为患者选合适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需平衡视觉质量与功能,目前,三焦点晶状体视觉独立性最佳但可能有视觉副作用,患者对视觉副作用的耐受度需根据个体情况来评估,如职业、爱好、对视觉干扰的接受度等。

 使用障碍
成本是植入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最大阻碍,老一代产品视觉权衡问题致患者付费意愿低,新一代虽有改善但患者仍存顾虑。夜间视力问题是第二大障碍,患者认知与人工晶状体的实际性能有一定的偏差。

图12  不进行更多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主要担忧,包括成本(62%)、对夜间视力质量的担忧(52%)、对对比敏感度视力丧失的担忧(39%)







青光眼相关调查结果

 患病率与诊断
受访者估计白内障患者的青光眼患病率平均为 9.7%,与 80 岁以上人群流行病学文献中报道的 10% 患病率相近且逐年微降,或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区分青光眼与其他视神经损伤疾病。


图13  医生估计2023年其白内障患者中青光眼的患病率平均为 9.7%,且从 2018 年到 2023 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治疗现状与困境
多数白内障手术医生不做青光眼手术,ESCRS 代表做的比例相对高(43% 对 27%),但仍是少数。原因包括手术成本考量、青光眼治疗需改变节奏(精准随访与果断决策,与白内障 “可等待” 特性不同)、患者依从性差及需建专门青光眼护理流程,白内障手术多择期,青光眼常需紧急处理。

 手术时机与 MIGS 应用
青光眼治疗多先激光或用药(2 - 3 种后考虑手术),依青光眼类型和阶段定。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16% 适合 MIGS,结合白内障与 MIGS 手术可长期降眼压、减少用药需求,未来二者联合手术及实施医生数量预计增加,因可满足患者单手术需求、改善长期预后。但仅 26% 医生对 MIGS 有信心,与手术经验有关,术后并发症管理较难,加强培训与设备改进可提升信心与手术量。


图14  医生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干预的时机,18% 的人首选激光治疗,8% 的人在使用一种药物后进行手术,22% 的人在使用两种药物后进行手术,36% 的人在使用三种药物后进行手术


图15  白内障手术患者中被认为是 MIGS 手术候选人的比例为 16%







屈光手术相关调查结果

 屈光手术方式选择
标准消融是角膜屈光手术最常用方式,17% 医生在角膜屈光手术中采用地形图定制治疗(处理角膜不规则),19% 用波前优化治疗。飞秒基质内透镜取出术使用率低,其优势如改善术后眼表、降低干眼发生率、提升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存争议),研究表明其圆锥角膜风险与 LASIK 相似。


图16  不同类型角膜屈光手术(标准消融、波前优化、波前定制、地形图定制、飞秒基质内透镜取出术等)的使用比例,标准消融是最常见的手术类型(24%),但地形图定制治疗的使用率也较高(17%)


图17  医生认为基质内透镜取出手术相对于其他屈光手术的主要优势,包括改善术后眼表(48%)、降低干眼发生率(42%)和提高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38%)


 眼表检查与管理
屈光手术术前检查眼表比例(59%)高于白内障手术(48%),由于白内障手术的期望几乎与屈光手术一样高,因此在所有病例(无论是白内障还是屈光手术)中都应进行彻底的眼表检查。检查应关注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泪膜稳定性与泪液量(泪膜破裂时间与 Schirmer 试验)。多数医生遇中度干眼患者倾向推迟手术,ESCRS 代表更重视该问题,因眼表不佳影响手术效果(屈光测量不准、散光矫正难、术后干眼加重),推迟手术可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手术效果。


图18  医生在屈光手术和白内障手术前检查眼表的情况,59% 的医生在所有屈光手术病例中常规检查眼表,48% 的医生在所有白内障手术病例中常规检查眼表


图19  医生在中度干眼患者中推迟手术直到干眼得到更好管理的可能性,ESCRS 代表比非代表更有可能推迟手术


 角膜不规则诊断与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多种工具(地形图、裂隙灯等)用于诊断角膜不规则,术前诊断至关重要,会影响手术决策与效果。多数医生对诊断角膜异常有信心,ESCRS 代表更甚,得益于学会教育活动。50% 医生植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66% 医生预计其使用量会增加,因其技术改进、易融入临床、无需新的昂贵设备、且能保留角膜组织、具可逆性(但移除后对内皮细胞密度下降有显著影响),对其应用应谨慎乐观。

图20  医生诊断角膜不规则性时使用的工具,包括地形图(71%)、裂隙灯(66%)、断层扫描(54%)、角膜测厚仪(36%)、家族史(28%)、基因检测(3%)和其他工具(2%)







调查结果总结与展望

本次 ESCRS 临床趋势调查全面涵盖白内障手术、散光与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老视矫正、青光眼以及屈光手术等多个眼科关键领域的业务情况及发展趋势。

在白内障手术方面,手术量的重要性凸显,其不仅关乎医生技能维持,更与医疗质量紧密相连;超声乳化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并存,个性化设置需求渐长;双眼同日手术因安全性新认知有望拓展应用;数字化手术室虽面临成本与学习曲线挑战,但在提升手术精准度与效率上潜力巨大。

散光矫正领域,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市场持续升温,技术应用与认知同步深化,轴位对齐与误差处理技术不断精进。

老视矫正市场中,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技术东风蓬勃发展,然成本与视觉质量平衡仍是突破关键。

青光眼防治形势复杂,患病率虽微降但诊疗难题犹存,MIGS 技术机遇与挑战并存,推广普及尚需多方合力。

屈光手术领域,新技术多元竞争,眼表管理与角膜状况评估受高度重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前景光明但仍需审慎前行。


整体而言,眼科各领域技术革新与临床实践相互驱动,医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患者需求满足成为行业发展核心动力,未来需持续聚焦技术优化、成本控制、流程规范及教育普及,推动眼科医疗迈向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为精准的新阶段,为全球眼健康事业筑牢根基、拓展边界。







班编辑:CQY

值班审核:CQY

推荐文章

2023年中国眼科十大新闻:光明的见证与未来的启示

【文献精选】重视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儿童早期屈光不正程度越重,发展为屈光参差风险性越高

眼睛突然不花了,可能是白内障“障眼法”

中国成人白内障摘除手术指南(2023)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转载文章 旨在知识分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特约授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得授权!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睛彩眼科网
睛彩视记——精彩视界全记录 www.yanke360.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