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前,多吃这几类养脾肾的食物

文摘   2024-11-13 07:31   广东  


入冬后,天气冷了,孩子们也不像夏天那样到处跑了,这时候其实是给他们补补身体的好时机。传统医学讲究“冬藏”,就是说冬天是储存能量,闭藏阳气的时候,这时候给孩子补得好,来年春天才能蹿个又长肉。那补什么,怎么补,吃点什么呢?重点是补脾肾的阳气,今天就来讲讲具体的做法。


脾和肾,这两个脏腑对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而冬季是给孩子补脾肾的黄金时期。


脾,作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就像是孩子身体的“粮仓”,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和能量,供给全身。肾,作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根本,就像是“银行”,储存着孩子生长发育需要的“本金”。脾胃强,孩子就能好好吸收营养;肾气充,孩子就能长得结实,体力脑力发展也会更好。


入冬后,孩子的身体不像夏天那样消耗大,这时候帮孩子强健脾胃,补益肾气,身体能更好地吸收,把营养储存起来,封藏好阳气。到了春天,万物生长的时候,孩子们也能有足够的阳气生发,像小树苗一样,蹭蹭地长个,长壮实。



 


孩子天生脾常不足,肾常虚


那如何补脾肾效果才好呢?这就要从孩子的生理特点入手。


传统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处于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状态。


脾常不足,饮食易伤:孩子由于生机旺盛,发育迅速,脾胃的负担相对较重,稍微吃多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就容易积食。所以相对成人来说,孩子的脾胃功能是较为娇嫩和不足的。


肾常不足,肾精未成:孩子的肾精来源于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补养和化生。由于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肾气会伴随孩子成长而逐渐充盛,但在成长过程中,肾气相对不足,这就是“肾常虚”。


脾胃受伤还会累及到肾。脾胃转化为精微物质的能力不足,肾精就得不到充养,原动力就不足,生长发育自然受到影响。孩子长期积食脾虚,长高长肉也是很难的。


了解了孩子脾和肾的生理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家长可以根据以下3步法,来帮孩子调养脾肾。



 


强健脾胃,充养肾精、肾气


肾中藏的精气,也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只有消耗,无法增加。那就只能依靠后天之精来补足。后天之精从哪里来?主要来源于脾运化的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谷气,所以说,要想肾中精气充盈,必须脾胃健旺。


而影响孩子脾胃健旺的因素,主要是积食、脾胃功能弱、脾胃虚寒。针对这3大“拦路虎”,家长可以见招拆招:


● 解决积食问题:关注消化,及时消食导滞


家长要积极观察孩子的消化情况,用好“10秒法”,每天在孩子餐后半小时,花10秒钟观察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是否正常,如果出现了舌苔不干净、有口气、大便不正常、睡眠不安稳,有其中1项及以上,就可以判断为孩子消化不好,有积食。


这时候就要及时帮孩子消食导滞,饮食上吃素、吃少、喝小儿消积茶,检查两三天。及时疏通脾胃积堵,让脾胃功能正常运转。


小儿消积茶(新三星汤):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¹

麦芽:行气消食、运脾开胃¹

莱菔子:消食除胀、通利大便¹


● 增强脾胃功能:以通为补,更适合孩子体质


在孩子消化好,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要积极提高脾的运化功能,帮孩子养一养、补一补。家长平时可以多用山药、芡实、白扁豆、南杏仁等煲汤,每周喝两三天。这些食材搭配能够实现补而不滞,以通为补的作用,很适合孩子的体质特点。


小儿健脾汤(新四神汤):


山药:养脾益气、脾肺肾同补¹

芡实:运脾化湿、脾肾同补¹

白扁豆:养脾益气兼化湿¹

南杏仁:润燥养肺、通利大便¹


● 解决虚寒问题:借助贴敷温阳补阳


“儿为虚寒”,孩子的阳气也是幼稚的,尤其脾虚的孩子,脾阳肾阳也是容易不足的。冬季温补阳气的效果好,家长可以借助暖贴来帮孩子温暖脾胃,温肾助阳,助力生长。


①平时容易反复积食、老喊肚子痛、易拉肚子的孩子,可以贴神阙穴和天枢穴,每周贴2~3次,每次2~4小时;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②冬天明显怕冷,手脚冰凉,脸色偏黄,容易反复感冒咳嗽的孩子,可以贴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每周贴2~3次,每次2~4小时;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③身高体重不达标的孩子,可以贴命门穴、身柱穴、肾俞穴,每周贴2~3次,每次2~4小时。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减少生病消耗肾精,及时驱寒,防感防咳


家长日常做好了养脾胃的工作,也是在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减少生病的概率。但冬季寒邪肆虐,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脾阳,阳气受损,敛藏不得利,脏腑失于温煦,体内就会虚寒一片。


体内阳气不足,孩子就容易频繁生病,进一步损耗肾精,不仅不利于生长发育,也会错过冬季进补的时机。所以,家长还要及时做好驱寒的准备。


帮孩子防寒驱寒,家长用好沐足液和暖贴


沐足液是驱散表邪的,可以用来泡脚或者泡澡,孩子受寒初期连续用两三天,日常保健或遇到降温天都可以用。


暖贴驱里寒的,对于受寒伴有呕吐、肚子痛或拉肚子时,可以贴在神阙穴和大椎穴。同时对于受寒初期引起的咳嗽,也可以及时贴在天突穴和肺俞穴的位置,同时搭配三仁止咳方,每天2次,连续用3-5天。



 


顺时调养,入冬多吃3类养脾肾的食物


除了做好以上两步,食补也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冬季是敛藏的季节,温度低,消耗少,更有利于肾精的敛藏,所以说,在冬季补益脾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得瘦、长得慢的孩子更要抓住时机。


家长可以在孩子的一日三餐之中,增加一些补益脾肾,有利封藏阳气的食物,缓缓地补。记住三个“多吃”:多吃根、多吃黑、多吃种子。


①多吃根茎类食物,如番薯、山药、南瓜、土豆、白萝卜、胡萝卜、芋头、莲藕等。因植物的根部是精华所在,在冬季多吃根菜,有助于阳气的封藏。


②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桑葚等。因黑入肾,黑色食物通常可以补益肾精。


③多吃种子,如各类坚果果干,核桃、板栗、松子、莲子、葡萄干等。因坚果是植物的种子,有收敛的特性,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精气充足,有补益肾精的作用。加上坚果大多偏温,还有助于御寒,入冬后孩子可以适当吃一些。但要注意结合消化情况来安排。


参考文献

1. 周祯祥,唐德才.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年.


-广告-

许尤佳育儿
许缘儿童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