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条】新版“健康素养66条”第65条

文摘   2024-11-20 09:34   黑龙江  


今年6月是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

(简称“健康素养66条”)

你学习了吗?


新版“健康素养66条”分为

“基本知识和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基本技能”

三部分

包含定期健康体检

关注血糖血压变化

科学就医等66条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

可谓是干货满满!


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5条




第六十
五条

第65条


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地震时,选择正确避险方式,会自救互救。


解        读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类型。地质灾害避险应把握三个紧急撤离的原则,即隐患点发生强降雨时要紧急撤离、接到暴雨蓝色及以上预警要紧急撤离、出现险情或对险情不能准确研判时要紧急撤离。



遭遇滑坡,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不能顺着滑坡体滑动的山坡跑,应向滑坡的两侧跑。当处在整体快速移动的滑坡体上但又来不及跑离时,要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体。遇滑坡逃离时,切记不要顾及个人财物。



遭遇崩塌,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应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 侧稳定地区逃离。



遭遇泥石流,不要沿沟谷上下跑,应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快速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不要在土质松软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也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方。泥石流发生时,越高的地方越安全。



发生地震时,避险原则是伏地、遮挡、抓牢。感到地面震动时,立即就近卧倒在地,在桌子下、床下躲避,双手抓住旁边的固定物防止身体滑动。不要擅自跑动,否则容易被震落的建筑装饰物砸伤。



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住高楼者,不要跳楼,不要使用电梯。撤离到室外后,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电线杆、广告牌等。震后不要立即返回建筑物内,以防余震发生。



如果地震被埋,要坚定生存信念,寻找和开辟脱险通道,保存体力, 不要大喊大叫,可用砖头、铁器等有规律地击打管道或墙壁发出求救信 号,尽量寻找和节约食物、饮用水,设法延长生命,等待救援。



震后救护伤员时,要立即清理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出血部位及时止血、包扎;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文字来源:国家卫健委  

长按扫码关注七台河市疾控中心,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七台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七台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公众平台,旨在向公众传播健康讯息与疾病预防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七台河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