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决定

时事   2024-11-13 11:44   四川  
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
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

走在前做示范的决定

(2024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德阳市罗江区

第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区情实际,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和市委“四五五六”发展总思路,加快推进“两个融入”,深入实施“四大战略”,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城市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着力形成一批体现罗江特色、展现罗江作为,具有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措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罗江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罗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按照“六个坚持”重要原则,分步实施、梯次推进重点改革事项。聚焦建设西部领先的先进材料基地、全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到2029年,着力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建设工业强区、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增进民生福祉、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罗江平安罗江、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做示范

(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市场化转型。做实西南发展集团产业投资、公共服务供给、供应链保障等核心板块,提升融合发展公司服务全域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能力。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积极投资布局先进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重点产业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体系,完善国有企业党委、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优化分级授权、“三重一大”等制度体系,严控国有企业管理层级和数量,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定国资监管事项及管理权限清单,加强投融资监管,稳步化解债务风险,建立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分类考核评价机制。

(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准入流程,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和“一企一照一码”改革。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智慧政务建设。加强重点社会投资项目融资保障和要素保障。健全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修复等制度,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实行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公示机制。开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推行“一件事”集成清单化管理,巩固拓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成效。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

(三)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多元闲置土地处置和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机制,开展企业“围而不建”“圈多建少”专项治理。探索园区内先租后让、弹性出让等供地模式。探索工业、仓储、科研等用地之间有条件的多用途混合利用模式。优化水电气阶梯价格分级标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储能、分布式光伏设施建设。推进“数据要素×”行动,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开展流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融入国家粮食物流节点建设。

(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建设西部科教城为牵引,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探索与区内外高校院所“打包式”项目合作模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深化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扩大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盖,到2029年,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加快中试研发体系建设,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强化中小企业早期创投支持。

(五)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建强区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工程,提质增效商业贸易、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企业工贸分离、主辅分离,加快补齐服务业缺项。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推进潺亭水城、鸣笙商业广场、龑江学村等提档升级,加快建设醒园印象、历史文化街区等地标性综合商圈,推动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完善“蜀里安逸·罗在其中”消费品牌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电商兴农”。支持各镇因地制宜建设文旅强镇、商贸强镇。

(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实施财政收入质量提升行动,形成以税收收入为主导的财政收入格局。强化重点税源管理和监测,健全非税收入收缴核查机制。有序推进县级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巩固拓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效,优化财政资金激励约束制度。健全财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有序推进非标债务化解从财政化债向金融化债转向,深化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升级。健全政银企对接合作机制,探索制定质量融资增信制度,支持企业运用直接融资、股权融资等手段加快发展。

(七)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关键产业备份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机遇,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东部地区重点产业转移。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深化与成都成华区、重庆永川区、绵阳安州区、绵阳高新区的合作,加快建设一批飞地产城融合标杆引领项目。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创新“出海招商”模式,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借力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川行天下”“德行天下 德品出海”等活动,发展跨境电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三、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区”战略推进机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走在前做示范

(一)树牢大抓工业鲜明导向。坚持工作重心向工业聚焦、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倾斜,争创全省工业强县和制造业先进县。到203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工业税收地方留存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突破30%,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

(二)健全集中力量抓工业体制机制。配强工业战线力量,建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机制,党委、政府分别明确1名分管工业领导;配足工业主管部门、企业服务部门人员,按照科级单位标准统筹组建区企业服务中心。优化工业经济考核机制,由区经信局、罗江经开区分别牵头工业领域考核、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改进工业部门干部职工考核,实行“末位约谈”“双末调整”等制度,注重使用抓工业经济实绩突出的干部。

(三)加大工业领域投入。设立1000万元区级工业发展资金池,形成逐年投入递增机制。争取市级专项资金投返比例不低于1.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区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基金“募投管退”良性循环机制。对产销供需对接会、行业协会商会运营等给予财政专项补贴。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工业比例不低于40%,园区滚动储备净地总量不低于1000亩。

(四)推进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健全大中小企业全链条贯通式支持机制,鼓励争创德阳市链主企业,每年新增创新型企业不少于10家。完善新型招商引资体制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挂帅招商、专职部门主力招商、选派人员驻外招商等工作要求,采用市场化聘任制方式增设专业招商引资队伍,每年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9个以上。

(五)推进重点产业延链集群。聚焦先进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主导产业,健全“链长+牵头部门+产业联盟”协同推进机制,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质效评估,完善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升链政策,加快培育新型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国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健全产业数字化发展机制,推进以制造业“智改数转”、节能减排为主导的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拓展完善5G+智慧园区数字化平台功能和应用场景,争创省级工业技术改造试点区。

(六)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抢抓新一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机遇,整合优化“一区两园”,到2026年底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推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机构规格升格为正处级。深化园区“去行政化”改革,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探索择优竞聘、身份封存、高薪引才、按绩取酬等制度。深化园区政务服务集成授权改革,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企业项目履约考核评价退出机制。健全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业上楼体制机制。

四、进一步完善全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上走在前做示范

(一)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探索精简高效县域治理新模式。统筹抓好城市空间布局和有机更新,探索管廊智慧化改造,强化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支持金山镇建设县域经济副中心和全省全域城乡融合发展样板镇、争创全国500强镇,支持有条件的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多规合一”衔接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镇域延伸。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同网同质同价。鼓励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落实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支持农民进城购买住房,完善货币化安置制度,探索“房票”制度。

(二)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金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全市率先实施跨镇域、全覆盖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期30年试点,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探索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实现县域内跨村组区位调整。深化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巩固拓展全省深化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成效。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拓展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治理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立鼓励支持资本入乡投资政策体系,健全乡村振兴项目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探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健全“育繁推”体系,推广水稻、油菜双季制种模式,打响小麦制种品牌,梯次打造50平方公里国家制种基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积极争取智能化农机试点示范。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以镇为单位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颁证,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适度规模产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等。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完善柔性引才模式,健全技能人才区内共享机制,完善支持在罗高校毕业生留罗工作政策体系,支持罗江经开区建设省级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推行“积分制”人才评价改革,探索下放重点领域人才自主评审权。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完善“银龄计划”推进机制。健全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新农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工资待遇倾斜制度。优化区镇编制资源配置,深化“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在教育、卫生等领域推行各类人才编制留在区级部门、人员下沉到乡村一线工作。

五、进一步深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领域改革,在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走在前做示范

(一)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完善票决制、代表进家入站、“双联”等工作机制。完善协商民主体系,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机制,深化拓展“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活动和“有事来协商”工作,推进“书香政协”建设。健全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机制,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以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表征的精神文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支持在罗高校争创省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巩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示范点建设成效。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加强罗江融媒体建设。

构建高品质文化供给体系。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加快发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数字文化等新业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积极参与“大蜀道”联盟建设,高水平建设白马关景区,深化拓展庞统祠庙会、诗歌节、川菜川剧文化周等特色节会活动,健全古法川菜、制漆技艺等非遗保护传承机制,支持“李调元精品文艺项目”建设。

(三)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聚焦民生所急、民心所向,以更大力度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优质配置。

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优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化“龑江·就业创业服务空间”等载体建设,建立用工余缺调剂平台。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困难人员就业。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支持普惠型商业保险发展。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政策,扩大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保关系转移经办机制。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供给,深化新建商品房“交房即领证”改革。深化殡葬综合改革,开展公益性墓地规划。深化双拥共建,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城乡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头雁名校建设,完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索小学、初中、高中贯通式培养,加快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鼓励高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完善“双元制”等校地企共建共育机制。深化“区管校用”教师管理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机制,完善与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协同合作机制。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版本,推进医保基金、公卫资金“两个总额”管理改革。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将医保基金监管纳入乡镇政府综合监管体系。推进医防融合服务,深化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制度试点。争创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

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推进托幼一体化改革,完善普惠育幼服务供给机制。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部署,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体系,健全多元化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快发展银发经济。提档升级村(社区)综合服务阵地,加强公共服务适老化适儿化改造。

(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机制,健全主要污染总量管理体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优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机制,健全“一企一策”大气污染管控机制。完善黄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推广凯江流域“一断面一策”水质管控模式。探索建立土壤污染物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报告评级制度。创新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推进三渔水库美丽河湖创建。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机制,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五)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罗江平安罗江。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完善问题案件移送处理、司法人员惩戒、违纪违法退额衔接机制。健全平安罗江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深化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建设大数据服务实战中心,推进“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慧眼工程”融合建设应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防范化解房地产、政府债务、金融等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全链条管理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制度机制。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实施基层治理“十大微改革”,全域拓展“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增强“一张网”运行水平,建强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探索推广“四书止纷”工作法,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设试点。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深化拓展“清单制”基层减负模式。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六、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

(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鲜明树立“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健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结果运用机制,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干部选拔历练全链条机制,构建全覆盖基本培训体系。建立党建引领企业共建机制,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

(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施重点项目“嵌入式”监督,深化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评价。完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效机制,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问题,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纪检监察业务深度融合。加强诬告行为治理,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深化家风立德建设“四个同步”。强化巡视整改成果转化,健全巡察工作体制机制,优化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推进区直部门(单位)机关纪委规范化建设。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坚定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领导全区改革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干,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健全改革推进机制,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察内容。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探索更多微改革微创新。完善改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



编辑 | 熊山杉     校对 | 杜洋洪

审核 | 刘世超     责编 | 范   刚

HISTORY
/
猜你还想看

美了乡村富了民,罗江这个惠民项目真赞!



亮了!罗江这里的新路灯已“上岗”!



呦呦切克闹~秋衣秋裤来一套!

罗江发布
传递党政声音,沟通政民桥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为民办事,展示罗江形象,这里是中国幸福家园---罗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