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赟 贾林涛(中国投资咨询)
2024年“十一”假期后国新办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依然紧扣“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充分体现出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兼顾总量与结构,引领多领域协同发展,经济基本面长期持续向好。具体而言,政策将会对如下三大主要方向产生持续影响。
01
加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推动经济与区域均衡发展
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加大“十四五”102项重大项目的建设,确保明年底所有项目收官;另一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继续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项目,加快补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环境保护的短板,弱项。国家发改委明确,将提前下达2025年1000亿“两重”项目清单与1000亿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并在10月底计划完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政府投资方面,今年近6万亿元的政府投资绝大部分已经落实到具体项目,目前正在加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另外,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了巨大进展,要不断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机制,聚焦使用者付费,推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铁路、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筛选形成新一批全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创造稳定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起到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并且目前地方政府债券投资方向重点是基建领域,尤其是疫情以来,政府债券投资在基建领域的占比逐步提升,为我国不断夯实经济基础贡献了强大力量。以铁路建设为例,新的铁路线路的开通可以连接不同的经济区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公共服务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
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良好的公共服务也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能够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同时,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能够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02
专项债和政府投融资机制持续加力,助力经济全年恢复向好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均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要“用足用好、发挥好专项债的效益”,确保专项债项目尽快开工,确保专项债真正发挥作用,适当扩大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尽快出台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的具体改革举措。同时,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在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的新举措,将推动专项债在投资当中发挥更大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3.12万亿元,截至9月底发行了2.83万亿元,剩余2900亿元将于本月底发行完毕。
(一)专项债助力经济稳步增长
政府专项债券是政府筹集资金用于特定项目建设的重要工具,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并且,专项债的发行期限不断延长,利率水平稳中有降,这有助于更好地匹配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专项债问题的深入探讨
从更深层次来看,优质项目储备不足不仅反映出当前经济环境下项目挖掘和培育的难度,也突显出在项目规划和前期准备阶段的不足。对项目长期收益的准确评估和合理规划不足,使得项目在申报时难以做好合规,进而影响专项债资金的有效投入。而在财力和技术能力方面,财力较弱地区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资金的短缺,还包括技术人才的匮乏、管理经验的不足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应加强项目的前期策划和论证,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收益预期;另一方面,对于财力较弱的地区,也可以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和合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共同分担风险与收益。在政府财政状况趋紧,优质项目空间收缩的环境下,更应重视精准着力,宁缺毋滥,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对有效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03
鼓励民间投资加码,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
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的社会环境,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力量,民间投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经济等领域将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推广,民间投资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中,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在2024年,国家共向民间资本推介1635个重大项目,其中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441个,总投资3448亿元。民间资本参与核电、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另外,第一批189个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已经开始组织筛选,帮助解决资金要素保障等重大问题。可见,民间投资虽仍面临挑战,但政策利好趋势已经展现。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民间投资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民间投资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其发展依旧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市场准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在一些特定领域,民间资本进入的门槛较高,审批流程复杂,导致民间投资难以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民间投资者往往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和信用担保,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同时,民间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融资成本较高,进一步加大了民间投资的压力。
(二)政策助力民间投资释放活力,展现利好趋势
从国新办发布会上所公布的政策“组合拳”当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民间投资在未来进一步释放活力,具备多方面的政策利好。
首先,为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中国正在推广包括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内的多种市场化融资工具。这些工具有助于将民间资本引入到基础设施等长期投资领域,拓宽投资渠道。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通过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优化信贷结构。
其次,随着国家对区域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视,民间投资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和县城扩散。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成为推动这些区域发展的关键力量。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再者,民营企业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更新换代、节能降碳和全面绿色转型的不断推进,民营企业在零碳技术、清洁能源、低碳新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创新能力。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在绿色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美丽中国”“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综上,国家发改委最新经济形势发布会上的一系列政策彰显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强大支撑:聚焦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民生基石;专项债与政府投融资机制不断精进,如同经济恢复的“加速器”,有效破解融资难题,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为市场增添了信心与动力;面对民间投资面临的挑战,国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通过引导与支持,为民间资本开辟出一条条宽广的发展路径,在多个关键领域,民间投资正蓄势待发,有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作者吴赟、贾林涛,现就职于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投资咨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