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西藏林芝,墨脱县城在清晨的云雾中若隐若现。视觉中国/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战略方针和“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模式,拉开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序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经略西藏,作出了一系列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新时代的十年,随着顶层设计不断丰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方式载体不断创新,对口援藏的成功实践足以向世人昭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完美体现。30年来,对口援藏坚持“以干部援藏为重要方式、以经济援藏为主要内容、以智力援藏为有效途径、以民生援藏为重点关注、以产业援藏为招商突破、以组团式援藏为有力支撑”,形成了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良好格局,全面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以干部援藏为重要方式。1994年开始,按照对口援藏战略部署和总体方针,采取援藏干部三年一轮换,干部管理由各地市党委主要负责的方式,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人”在“援藏精神”的感召下,展开了长达30年的帮扶“接力赛”。他们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勇于担当,在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上苦干实干,在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上用心用情,助力西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在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道路上写下了动人的奋斗诗篇。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17个援藏省市、78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27家中央企业对口援藏,先后派出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二)以经济援藏为主要内容。对口援藏工作的最初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提供物质、资金等方面的援助。随着援藏工作的推进,大量基础设施在西藏建设,援藏内容得以拓展,以项目援藏为代表的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援助方式,逐步成为援藏的主攻方向。在拉萨,江苏援藏聚焦墨竹工卡县百姓生活,开展“格桑花开·民生微实事”项目;在昌都,天津援藏通过阿旺绵羊育种基地、丁青县蔬菜种植基地等项目,2012年以来培养本地技术人才6000余人次;在那曲,辽宁支援当地新建住房2800余套,让脱贫群众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喝上干净卫生的水,用上方便充足的电。随着对口援藏顶层设计不断丰富完善,对口援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以经济、智力、教育、医疗、就业援藏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三)以智力援藏为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智力援藏作为对口援藏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各类专门人才包括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创新意识、改革意识的管理人才,到西藏开展对口支援,协助各个援藏项目开展。智力援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不足,为推动西藏内涵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陕西对口支援西藏阿里为例,由于西藏地处高原地区,紫外线辐射强,角膜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不少人未得到及时医治。作为对口支援阿里的省份之一,30年来,陕西先后选派10批283名“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和290名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医疗人才,帮扶阿里地区8所医院,并推动陕西省人民医院等11家三甲医院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签订“以院包科”协议,着力打造多个重点科室。这些年来,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科室增加了30多个,医疗救助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四)以民生援藏为重点关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对口支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援藏方式多种多样,近年来开展的教育援藏、就业援藏以及医疗卫生援藏都属于民生援藏。民生援藏关注的是西藏各族群众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主要目的是聚焦各族群众基本发展能力的提升、就业发展机会的增多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等。2020年7月9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加麻乡,国家电网湖北襄阳供电公司援藏工作人员正在对农村电网进行检修维护。中新社发 宋卫星/摄
增进民生福祉,是江苏支援西藏拉萨的重中之重。为了服务居住分散的农牧民,江苏南京整合援藏资金3800万元,推出了包括溪桥工程、幸福驿站、青稞小磨坊在内的“民生微实事100+”计划,并先后实施了104个民生项目。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打通了农牧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溪桥工程”。自2020年起,南京援藏工作组在墨竹8个乡镇建起70多座便民溪桥,牲畜、车辆均可以通过。在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帮达村村前溪桥建成的4年来,村里新添私家车、大卡车近百辆,用于人员出行和货物运输,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五)以产业援藏为招商突破。在项目资金援藏方面,各对口援藏省市着力以产业援藏为依托,根据受援地资源特点、产品特色开发适合当地发展的支撑产业,以增强西藏自我生产、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能力。对口援藏省市开展多种渠道的招商引资,援藏项目筹集资金来源多元化,吸引了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西藏产业发展之中。招商引资援藏作为对口援藏的有效形式,在推动西藏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山东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市为例,日喀则市德朗玛天然水工厂是在山东援藏工作队三批援藏干部的共同帮扶下建成的,总投资约3亿元,是一个天然饮用水项目。2023年11月,产品在西藏名优特产品展销会首次亮相。2024年,先后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消费品博览会、第八届中俄博览会等展销会。8月23日,在济南举办的第八届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上,来自西藏的好水好物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除了天然矿泉水,还有200多种日喀则特色产品,通过各种方式在山东的多家商超、实体门店和网上商城亮相展销。在德州,还建起了专门的西藏文化暨特色产品体验馆,展示牛羊肉、青稞等百余种产品,为当地提供了解西藏特色产业的窗口。今年9月25日,2024年“珠峰之乡·吉祥日喀则”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淄博举行,来自鲁藏两地的120余家企业参加,有力推动了日喀则市农牧业、藏医药、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发展。“藏品入鲁”经贸援藏成效明显。(六)以“组团式”援藏为有力支撑。在对口援藏方式创新中,最能让各族群众直接受益的就是医疗和教育“组团式”援藏,这是医疗和教育实现输血式援藏到造血式援藏转变的典范,对西藏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已有2000余名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援藏教育人才,成批次、成建制、成规模地对口支援西藏20余所受援学校建设。例如,福建省在对口支援昌都市的过程中,致力于为受援学校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助力昌都基础教育培养教师队伍。截至目前,福建省“组团式”教育援藏队已与当地78位教师结成互帮对子,通过组织援藏教师观摩课、师徒同课异构、参与每周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等方式,从师德、教育、教学等各方面为藏区青年老师把关定向,带动受援地区学校的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回顾30年对口援藏工作的辉煌成就,深刻把握对口援藏工作规律,对于进一步深化对口援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对口援藏作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探索取得了成功经验。对口援藏政策经过多年发展,其内容已涵盖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援助区域已由点到面实现了全覆盖,援助方式已从国家主导、项目援助发展到双向互促、制度性合作。(二)对口援藏已由经济援助为主发展为综合性施策。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转变理念、创新方式和目标任务等方面都对援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三)对口援藏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纽带。对口援藏政策是基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而建立的。作为中央统一组织实施的支持西藏发展的特殊政策,对口援藏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层面价值内涵,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发挥其独特的政策优势和作用,并为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提供鲜活有效的实践经验。(四)对口援藏将在更深层次推进西藏的现代化发展。西藏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西藏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全国现代化建设并在其中分工。而在西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口援藏发挥了自身的特色功能和作用。如今,对口援藏已成为推进共同文化价值建设、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不可或缺的平台。对口援藏一路走来,与西藏发展风雨相伴,见证了西藏从封闭贫困走向开放富裕。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应继续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总要求,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础,以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为前提,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目标,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要立足“一个实际”。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这个实际,密切关注西藏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具体到操作层面,就是要建立健全产业促进、项目带动、脱贫户积极参与的联农带农机制。聚焦一批重大项目,锚定“十四五”时期国家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探索创新审批方式、建立绿色通道等形式,为重大项目建设全天候保驾护航。让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重大项目所带来的优质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果、优良农牧业产品的充足供给、优美城镇发展的高效便捷。(二)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要注重“两个提升”。对口援藏根本是人的援藏,要持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做到人口素质和人才总量双提升。一是全面提升西藏人口整体素质。二是持续提升人才援藏力度,着力推进“育引用留”四大工程。在对口援藏工作中要做好“引”的文章,可以采用组团式、订单式、柔性引进等方式,激发对口援藏省市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西藏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从而在“传帮带”中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更好地引领西藏现有人才完成输血,实现造血,使之成为各领域的行家里手和技术技能骨干。(三)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这三个转变主要集中在援助重点领域、援助既有模式和援助保障机制等方面。一是援助重点领域由城镇向农牧区和边境地区的转变。二是援助既有模式要从行政组织间的定点帮扶向全社会全民协同参与转变。三是援助保障机制从侧重政治保障向侧重法治保障的转变。近年,随着全国支援西藏的工作重心逐渐从中心城镇转向偏远农牧区,有效改善了西藏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在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边境县墨脱县,从2011年开始,在福建、广东援藏干部接力帮助下,从引入茶树种到为墨脱茶叶制定18项产业团体标准,墨脱茶叶的名声越来越响,获得了第八届四川国际茶博会绿茶金奖、2020年全国商业质量奖等十余个奖项。如今,墨脱已从高原孤岛化身为美丽边城,墨脱茶园面积从2012年的90亩增加到2024年的1.9万亩。2024年,已采摘茶青58.88万斤,群众增收1322万多元。墨脱茶叶已销往林芝、拉萨、成都、广州等地,实现种植规模化、销售品牌化,成为边境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四)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要完善“四个格局”。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还将继续,援藏政策也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并赋予新的价值和意义。一是完善援藏干部人才管理格局。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深化智力援藏工作。二是完善对口支援合作格局,加大援藏干部人才选派适配度,选配既要保证数量,更要突出质量,进而提升对口援助与交流合作水平。三是完善援藏资金投入格局。积极对接中央企业在西藏注册相关法人机构,深度开展中央企业在藏机构与西藏各类经济主体的合作,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四是完善就业援藏格局。要利用好对口援藏省市“组团式”区外就业模式,积极打造区外市场化就业基地,为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搭建多渠道就业平台,帮助其实现区外稳定就业。
声明:本刊出版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2024年第10期(总第034期)中国人权在行动栏目
监制:杜斌
责任编辑:赵慧颖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