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县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羚牛调查研究取得进展

政务   2024-11-27 12:27   西藏  





墨脱县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羚牛调查研究取得进展


羚牛作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旗舰物种,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野外调查与研究,2个亚种米什米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和不丹羚牛(Budorcas whitei),在该区域内的本底资源数据显得相当欠缺。基于此,我们利用当前较为成熟的动物生态学手段,评估了该区域扭角羚属的两个亚种的表型特征、分布范围、活动节律以及种群数量等物种特性。

西藏林规院工程师王渊介绍,文章利用可视化的数据特征,对中国境内东喜马拉雅山的羚牛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对比,认为该区域内分布扭角羚属动物有2个亚种,即米什米羚牛和不丹羚牛,2亚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可识别差异,应均为有效的种下分类单元。并通过AI图像修正等相关技术复原了2个亚种的实物图模型,以加强对该物种的正确认识。结合实际调查验证,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和随机相遇模型得出2亚种在中国东喜马拉雅山的分布范围和种群密度,即米什米羚牛分布面积17314 km2,种群密度为0.1729±0.0134只/km2,种群数量为2995±232只。不丹羚牛分布面积25006 km2,种群密度为0.1359±0.0264只/km2,种群数量为3398±660只。

长期的监测数据证实,山地生态系统内羚牛的垂直迁徙受气候的影响。即:米什米羚牛的活动海拔500-4500 m、不丹羚牛的活动海拔1500-4500 m。每年的5-10月(雨季)2亚种的活动海拔均高于3500 m。另外基于实际调查和生态位模型模拟相结合的结果显示出,区域内雅鲁藏布江已不是阻隔大中型哺乳动物交流的障碍,相反在区域内的雅鲁藏布江东西两岸存在较为广泛的混交区。东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东西两岸的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300-1100 m)和低山热带雨林带(<1100 m)混交区的形成,证据表明可能是大中型哺乳动物的拓殖区,物种进化的快速通道,亦是新物种形成的摇篮。本研究为“中国东喜马拉雅山”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动物多样性本底的完善积累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野生动物工作者所需的物种鉴定、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等种群特征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信息与参考。

该成果以“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s of Two Takin Subspecies Using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riteria in Eastern Himalayas of China”为题,8月21日在线发表于动物学期刊《Animals》。西藏自治区林规院王渊和吕永磊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林业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金崑为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林芝市林草局和墨脱县林草局参与了该项研究。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墨脱县要闻速览

启用部分智能交通抓拍设备的公告

墨脱县村居妇女旅游酒店服务技能培训正式开班

温馨提示

审 核:肖  莉  莎
初 审:孔  垂  义
编 辑曾  樟  炜
来 源墨脱县林草局

网信墨脱
宣传墨脱政务新闻及经济、旅游、交通、文化、生态等发展状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