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然把我们当成孩子

文摘   2024-11-06 06:02   安徽  

在一次同学聚会时,无意间谈到了初中班主任徐守全老师。知情的同学告诉我们,徐老师已经90岁高龄了,但依然健康硬朗,精神矍铄。这位同学的一席话,引发了大家满满的回忆。当场就有同学提议,说改日大家聚到一块去看望徐老师,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同。

然而,情随事迁,那场聚会过后,就没人再提这事。这件事也确实难办,初中的同学,时间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同学都已散落到了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家境也都千差万别,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后来的一天,生活在苏州的一位老同学,在微信里告诉我,他偶然间,通过抖音联系上了徐老师,徐老师的网名叫我的中国梦。我说,赶紧地把徐老师的名片告诉我,我来加他。这位老同学就建了一个群,在群里,我联系上了徐老师。

我真佩服徐老师,90岁高龄了,微信、抖音都还玩得那么溜,还有自己的网名这种时髦的玩法,真不容易!但是,他说,耳朵有些背了,听语音很费劲,打字也不是特别轻松。于是我打了一行字传给他:改天我们去登门拜访,当面再好好地跟您叙叙旧。他很快回复: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几个在阜阳的初中老同学,又一次相聚时,我说:上次与外地同学聚会时,有同学提出去看望徐老师,一直没有落实。大面积地聚集起来,看来很难。不如咱们几个先去看望一下徐老师,怎么样?我的提议同样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日期确定之后,我就告知了徐老师的大女婿陈校长。陈校长是我的同行,都是搞教育的,半年前通过朋友介绍,我们成为了微信好友。

2024112日,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蒙城,徐老师退休后一直住在蒙城城里。事先还联系了蒙城老同学外加好朋友的杨宝军,在蒙城接应我们。到达徐老师居住的小区时,陈校长、杨宝军早早地就在小区大门口等着我们了。停好车,下来与陈校长、杨宝军一起前往徐老师住处的路上,陈校长告诉我:“徐老师听说你们要来,这几天特别高兴,天天念叨着。今天一大早,就把我和我爱人、徐阳(徐老师的儿子)、小魏(徐老师的二女婿)都叫过来,一起迎接你们。”听到这里,一股暖流涌向心头。我们来看望老师,那么平常的一件小事,徐老师却把它当成了一件大事来办,全家动员来招待我们。这样的老师,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尊敬和爱戴呢?

感动的暖流还没有消退之时,我们就来到了徐老师居住的楼盘前。徐老师、徐鸣飞(徐老师的大女儿)、徐阳、小魏站在楼梯口外正等待着我们。我们肯定是先扑向徐老师,一个个地站在了徐老师的周围。徐老师没有与我们握手,而是双手捧着我们的脸,一个一个地端详:你是李坤峰”“你是刘爱东” “你是杨宝军”“你是赵文汉”……当徐老师捧着我的脸说出我的名字时,我强忍着自己,没有让泪流出来。徐老师的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了老父亲,小时候外出回家时,父亲就是这样迎接我的。

父亲、母亲去世之后,这么些年,再也没有人捧着我的脸仔细端详了。如今,我已退休好几年了,也已经算作一个老年人了,徐老师捧着我的脸,仔细端详时,我便像个孩子一样,躺在了一片温暖而柔和的海洋里,尽情地享受着作为孩子的幸福与快乐。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坐在徐老师的旁边,徐老师跟我说:我满脑子都是你们上学时的娃娃脸,一说你们要来,天天脑子里都是你们的娃娃脸。长得再大,再怎么变化,但脸盘轮廓还是变不了。可不是吗?那时,我们都还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一晃,半个世纪过去,我们都成为花甲老人了,可是,在徐老师的心里,我们被永远定格成了孩子。

孩子在父母心里永远是孩子,学生在老师心里也永远是孩子。我的父母不在了,好在徐老师依然硬朗,我还有当孩子的资格。

文汉文化
用文字与每一个有缘人,在心灵上相识,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