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Marc与中国具身智能领域的明星初创企业星海图联合创始人&CEO高继扬共同探讨了中美两国对于具身智能及其发展路径的不同理解与展望。
论坛由首钢基金成员企业首程资本主办、参加CAN+承办、中关村智友研究院协办,期间发布了“2024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机器人公司TOP20”榜单。
巅峰对话实录
Key takeaways:
具身智能与传统机器人区别:Marc从运动AI(处理身体控制,如运动和操作)和认知AI(涉及思维、语言处理等)的角度进行了机器人的维度定义。高继扬认为传统机器人开发侧重于硬件;而具身智能从 AI 出发智能定义本体,先明确智能的边界,再赋予其本体。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Marc认为,长远来看,人形机器人会在经济生产中起到重要价值,但并不适合短期内的商业化应用;在商业化选择方向上,高继扬指出,星海图选择了基于轮式双臂机器人设计,并在其基础上添加类似人类躯干的灵活结构,以便更好地实现初期AI应用和商业化。 商业化中的伦理问题:Marc认为,机器人将会取代高风险或重复性工作,可以帮助缓解劳动力短缺。他强调了基于真实数据的伦理研究的重要性,并希望政府能够认识到风险与机遇并存,不应对AI的发展过于消极悲观。
以下是对话要点:
Marc 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对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活力和雄心感到振奋。他认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制造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期待通过接下来的中国行深入了解中国的相关技术发展状况。
在讨论中,Marc提到相对于“具身智能”概念,他更倾向于从运动AI和认知AI的维度定义机器人。运动AI(Athletic AI)指涉及身体控制的人工智能,比如运动、操作等。它主要关注如何在接近实时情况下操控物理系统,适用于机器人等应用场景。认知AI(Cognitive AI)涉及语言处理、问题解决和思维等认知功能,更关注大脑中的思考过程。Marc回顾了自己的经历,他从早期主要关注控制、感知和动力学等硬件系统,逐步发展到除了对硬件的不断改进以外,还持续推进机器人领域的AI技术发展,特别是将AI认知功能与硬件结合起来。 高继扬认为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核心区别在于:传统的机器人开发是“硬件优先,软件次之”,即先设计硬件再编写程序。而具身智能则是以AI为核心,即“智能定义本体”,即首先明确智能的边界,然后赋予其本体。 此外,Marc针对此问题指出的一个重要挑战在于寻找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操作的专业人才。他举例,有些研究人员仅仅做模拟实验在理论上很完美,但实际中往往不起作用。生成式AI领域的一些工作也面临类似问题,即理论结果难以在实际中落地。虽然生成式AI有巨大机会,但需要更多努力将这些结果应用于实践当中,这是个巨大挑战。 高继扬也表示深刻赞同这一观点。过去一年,他认识到将传统硬件技术与AI结合的重要性。如何能够在初创公司中融合这两者的优势是一个挑战。两位嘉宾一致认为,解决这一挑战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针对人形机器人的概念,Marc首先指出,人形机器人常被误解为具备全面人类特征的机器人,但实际上它们主要指的是具有手臂、腿部和躯干的机器人,这与真正的人类相差甚远。人类不仅有身体结构,还有智力和道德等,这些特征并未在类人机器人中完全体现。 针对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价值,Marc认为,长远来看(如5-10年),人形机器人可能会在经济生产任务中找到其价值,并与其他机器人形式相比具备强竞争力。但如果公司的目标是短期内的商业化应用,人形可能不是最合适的选择。对那些寻求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人来说,人形机器人则是一个值得攻克的挑战。 在商业化选择方向上,高继扬指出,在短期内布局产品,人形机器人(尤其是双足机器人)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因此,星海图选择了基于轮式双臂机器人设计,在其基础上添加类似人类躯干的灵活结构,以便更好地实现初期AI应用和商业化。他也认为,任何结论的有效性都需要加上时间限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马克补充说,波士顿动力的Spot机器人已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部署近2000台)证明了其有效性,强调了腿部设计的进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轮式机器人在某些情况下也面临挑战,但其简化的设计可能更加适合特定任务。
在工作替代问题上,Marc指出,机器人可能会取代一些人类工作,但主要承担的是危险系数较高或人类较为厌烦的重复性工作。他提到,随着全球人口增长放缓,机器人在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上具有重要潜力。 在新技术的机遇与风险的平衡问题上,他认为所有新技术都是机遇和风险并存,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这两者。他认为部分政府监管机构不应过分关注AI的负面影响,而忽视了其改善生活和提升生产力的潜力。 Marc还指出,在他的新研究机构中,有成立专门的伦理和政策小组致力于收集真实数据,而不是单纯依赖媒体或社交媒体上的观点,以便更好地研究、解决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