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文摘   2024-11-20 09:28   天津  

点击蓝字,关注“天津住建”

房屋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载体,其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及时消除房屋安全隐患,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城市体检为先导,以城市更新为手段,以质量安全为底色,不断强化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城市体检:当好房屋安全的“听诊器”
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城市病”,需要定期体检来明确健康状况。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为城市更新和房屋安全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作为全国“深化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机制”的试点城市之一,天津在城市体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以来,天津市连续四年开展城市体检工作,2022年实现全部街(镇)全覆盖。2023年,天津建立的“城市体检发现问题、城市更新解决问题”闭环工作机制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今年,天津两项经验做法又入选《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三批)》,清单在全国推广,取得积极示范效应。
增设特色指标 全面查找问题
天津市探索科学实用的技术标准体系,结合本地实际增设体检指标,形成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价的天津特色指标体系,优化基层调查表、完善数据获取路径、明确指标评价标准、拓展社会调研方式等,提高数据采集填报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城市体检中增设“疑似城市C、D级危险住房的住宅数量、存在安全隐患自建房数量、需要更新改造的住宅老旧电梯数量”等特色指标,全面查找房屋安全耐久、功能完备、节能改造等方面问题,依据城市体检结果,在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中提出老旧房屋改造工程,形成城市更新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区和各部门。
创新工作机制 全域开展体检
天津市持续健全城市体检工作机制,建立市、区、街、社区四级工作体系,通过多部门协同配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查找问题、整改实践上形成天津模式。搭建“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体检”的闭环模式,为进一步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奠定基础。
2023年,天津市被列为全国“深化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机制”试点城市后,开展住房、小区等6个层级的体检试点工作,在住房体检方面,围绕居住小区住房建筑的安全耐久、功能完备、绿色智能等开展排查,对房屋安全隐患情况进行重点排查。针对体检发现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统筹纳入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
2024年,天津市组织全域范围的城市体检工作,对住房安全隐患情况进行体检核查。其中,滨海新区结合区域实际,通过制定体检标准,对一定房龄的住宅房屋开展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对房屋状况进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综合治理。同时,将通过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委托专业机构为被投保住宅房屋提供动态监测服务,包括房屋裂缝、倾斜等情况的巡检、查勘和动态巡查。
完善制度保障 确保体检成效
为了确保城市体检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天津市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保障措施。定期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每年组织城镇房屋结构安全冬季查勘,对老旧房屋进行重点排查整治。组织各区对城乡房屋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督促房屋安全责任人对隐患房屋鉴定、排险解危,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房屋倒塌伤人事故发生。
建立房屋基础信息数据库。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以天津市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调查成果为基础,建设了“智慧住建”系统平台,建立了房屋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房屋安全动态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加大房屋结构安全使用宣传力度。深入街道、物业小区、社区开展现场咨询服务,发放房屋安全使用告知宣传单、政策解读宣传册、漫画、挂图等宣传材料,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建立房屋结构安全使用宣传长效机制,增强社会和群众依法、合理使用房屋的自觉性,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我们最终形成了1份城市体检报告、2份城区体检报告、11个街区体检报告和各试点社区、小区、住房问题清单。”负责天津城市体检工作的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体检工作重点会放在强化结果运用方面,同时也将进一步探索无人机等智能体检设备的应用,做好与城市更新工作的进一步衔接。
未来,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研究制定房屋安全排查相关措施,坚持“先体检、后更新”,体检发现的问题就是更新要解决的重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市更新:用好房屋安全的“手术刀”

城市更新是解决房屋安全隐患、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社区环境的重要手段。天津市在城市更新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保障房屋安全。

坚持问题导向 精心编制方案

天津市在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体检先行。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各区对每个社区逐一制定方案,每个社区确定一名专业设计师指导建设,为社区提供技术咨询,协助社区开展意见征询和活动组织等公众参与工作。在设计师的指导下,对社区进行体检,摸清社区各项建设要求达标情况,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弱项,明确建设项目和内容。

综合考虑社区体检结果、本社区居民需求、街道意见和社区设计师建议,因地制宜探索建设方法,创新建设模式,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重点项目、实施时序、资金投入情况和保障措施,编制样板实施方案。

明确重点任务 着力补齐短板弱项

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指导各区明确重点任务,依据实施方案有序推动实施。

补齐短板,让社区更“完整”。从保障社区老年人、儿童的基本生活出发,配套养老、托幼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完善设施,让环境更美好。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加强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安防、停车及充电、慢行系统、无障碍和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

数字赋能,让服务更智能。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

优化机制,让民心更凝聚。建立健全社区协商机制,推进设计师进社区,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引导居民全程参与。

注重多方参与 持续巩固创建成果

为实现城市更新的持续性,天津市注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首先是建立验收与移交机制。对于改造部位属于市政公用设施设备的,按规定交由专业原产权人或原管理单位管理维护;属于业主专有部位的,移交业主自行管理;对于其他属于业主共有部位的,由建设单位、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商讨确定管理模式、管理单位、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费用等相关事项。

其次是建立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天津市以社区为基点,发挥街道和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培育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共识,巩固样板创建成果,推动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确保城市更新效果长期、长效、可持续。

用好维修资金 提高使用效能

为更好发挥房屋维修资金对房屋安全的保障作用,天津市从加强资金使用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协同共管意识。按照规定,使用房屋维修资金事先要征得社区党组织同意,并按照社区党组织批复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具体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矛盾时,及时召开街(镇)、社区两级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为方便广大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办理房屋维修资金业务,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天津市住房保障服务平台”,并在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官方微信服务号上搭载天津房屋维修资金管理系统移动端APP,业主注册后即可在手机上进行维修资金使用表决,及时掌握个人账户房屋维修资金和本小区应急资金使用情况等。

此外,发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交有关工作的通知,在维修资金管理系统中增加维修资金续交提示功能,业主通过《业主结存单》、房屋维修资金APP获知续交信息,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组织业主续交,不断完善房屋维修资金续交机制。

质量安全:守好房屋安全的“生命线”

质量安全是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围绕质量安全这一核心,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提升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房屋从施工到使用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聚焦重点环节 实施精准管控

在施工阶段,天津市按照《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制定检查指引等配套文件。督促企业落实“带班检查”“带班生产”“安全日志”制度,加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力度。

同时,将防高处坠落和防机械伤害作为防范多发频发事故的重中之重,加大治理力度,强化重点部位和环节管控。对事故多发区域,加大检查力度和频次,实施差别化监管。

此外,严格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专家论证、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等环节的管理。

加强隐患排查 消除安全隐患

在房屋使用阶段,天津市有序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加强既有建筑玻璃幕墙使用维护管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各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督促推动产权人鉴定修缮或解危。对D级危险房屋由各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采取排险抢险措施落实紧急避险地点,及时迁出人员。2024年,推动城市危旧房改造1000余套,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有效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消除房屋结构安全隐患。

持续深入开展经营性自建房排查整治“回头看”,推动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动态清零”,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推进非经营性自建房整治,对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非经营性自建房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加快开展安全鉴定,对C、D级危房建立整治台账,“一栋一策”制定整治措施,明确整治计划,推进隐患整治。

利用信息化手段 创新执法监管模式

在提升监管效能方面,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执法监管模式。

深化“智慧住建”平台功能,构建职责明确、反应灵敏、保障有力的监管体系,实施视频监控、应急指挥和远程调度三位一体的执法检查模式,确保履责到位、执法得力、工作闭合。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监管创新,打造“智慧住建”平台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构建智能监控防范体系,强化风险跟踪预警,进一步提升监督执法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数字化管控。

探索实现云端网格化监管,利用“非现场执法”模式,开展云上监督,充分发挥远程视频监控平台的作用,以视频监控为手段及时发现施工现场违法违规问题,建立“前端及时发现+后端依法处置”的衔接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工程建设信息化动态监管,有效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案 例】用心用情用力保障群众幸福安居

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以“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路径,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抓手,将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作为城市更新的核心议题,全力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用心用情用力保障群众幸福安居。

社区体检 确定科学改造“新方案”

2023年9月1日,和平区庆有西里社区改造工程启动,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老化、房屋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如今,小区的楼体外檐粉刷一新,阳台外檐加固,排水设施得到彻底改造,有效解决了积水和墙皮剥落等问题。

“我们特别注重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据庆有西里社区负责人介绍,“在改造过程中,多次召开居民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想法,不断调整和完善改造方案。”街道、社区、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摸清街道、社区、居民三级改造需求,做实改造意愿、改造方案、长效管理等需求调查,邀请居民代表参加方案评审、过程监督和验收评判,让改造成果更精准。

“我们以城市体检的方式,全面查找社区、小区、房屋等方面的问题,把体检问题与群众改造意愿统筹起来。坚持‘一小区一方案’,用‘绣花’功夫参与社区治理,因地制宜做好改造工作。”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更新处副处长陈文利表示,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行动、完整社区创建、国球进社区、加装电梯等工作统筹起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确定改造内容和改造方案。

样板引路 搭建群众满意“连心桥”

在滨海新区桂江里,一处老旧小区样板工程吸引了不少居民的目光,前来观摩的群众络绎不绝。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项目内容、技术材料、质量标准、改造成果等各类“样板”生动地呈现在广大居民面前,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实打实的方式让群众在改造工程中获得新体验、提升幸福感,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样板引路”为扎实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蹚出“新路径”,搭建群众“连心桥”。在大规模施工进场之前,由样板工程引路探勘,经业主、监理人员、施工单位、街道、居委会等联合验收合格后,对照样板开展大面积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做到事前控制、统一标准,为全面铺开施工提供验收依据。

“样板工程生动展示了我们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样板、实体样板、三维模型等内容,对后续工程质量、安全施工、进度情况进行严格把控。与此同时,样板工程既是质量标杆也是科普园地,向居民展示老旧小区改造各类项目的新技术、新工艺,明确实施工序和质量效果,让群众对改造工程的了解更深入、更直观、更科学,让工程建设更安全、施工进度更顺畅、群众满意度再提升。”滨海新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带动 激发示范引领“新引擎”

天津市不仅注重传统改造方式的优化和创新,还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为破解改造资金难题,形成可持续长效机制,滨海新区将特许经营模式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引入社会资本助力基础类改造。

坚持区内统筹、资源补偿,形成“投、建、运一体化运作”的创新思路,通过特许经营或委托运营,匹配区内市政环卫一体化、园林绿化、停车、房产运营、集贸市场等作为社会资本投入的平衡资源,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实现高效运营、满足收益、覆盖成本,推动改造计划顺利完成。滨海新区的创新模式搭建起政企合作共建共赢的新局面,打通社会、社区、居民共创共享的新思路,构建老旧小区改造与长效管理并重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开创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持续发展之路。

源:中国建设报

天津住建
网络宣传、便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