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可订阅!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唯一认证的官方公众号,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最权威、最全面、最及时的上海自贸区各类信息,添加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世博地区产业集聚和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明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上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30多年后,浦东以傲人风貌、瞩目成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最鲜活的现实明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3年来浦东扎实推进“引领区意见”的落地落实,一批改革开放攻坚突破新任务已经敲定: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面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随着更多国家战略的叠加,浦东快马加鞭、奋楫扬帆,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集成化创新成果相继诞生——
“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当天承诺当天准营
原本开一家新店,需要办理很多许可证,至少要留出1个月左右的时间,现在通过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签署递交承诺书后,当天就能拿到涵盖多个许可证功能的行业综合许可证
浦东将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扩大试点行业范围,纳入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服务、动物诊疗机构等22个行业,让更多经营主体享受到改革红利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明确要求浦东“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探索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以此为契机,浦东新区积极推进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这也是继“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后,浦东又一项聚焦市场需求、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改革举措,是浦东持续推进改革系统集成,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又一有力探索。今年9月,浦东新区“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入选国家发改委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
2022年8月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推进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若干规定》正式实施,为浦东营造全球领先的市场准营环境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做减法 企业快速开门营业
《若干规定》实施当天,上海艾恰餐饮服务有限公司(M Stand咖啡)运营总监周辉通过市场准营承诺即入方式申请办理了营业许可业务,并拿到了领证通知书,“明天就能营业了。”周辉兴奋地说。
“原本开一家新店,需要办理很多许可证,至少要留出1个月左右的时间,现在通过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申办条件,签署递交承诺书后,当天就能拿到涵盖多个许可证功能的行业综合许可证,这对我们来说很方便。”周辉告诉记者。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负责人郭颖介绍,对于纳入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的行业经营主体,将一次性告知许可所涉及的场所、设备、人员、资金、管理制度等要素和条件;经营主体知晓并签署定制的告知承诺书后,政府部门不再去现场核验,当场办结。
创新审批方式,降低办事时间成本,是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的主要举措,其重点是围绕材料审查、现场检查、审批报签等环节审批耗时长的问题,重塑业务流程,推动实现“承诺即入”,包括变“批中审查”为“审前服务”,企业可以预先提交申请信息和材料,由办事人员指导把关直至材料准确完备,免去审批时退回补正的麻烦;变“现场检查”为“批后监管”,允许通过签署告知承诺书方式,豁免现场检查环节,即企业无需闭店等待审批人员上门检查,减少企业空转成本。相关许可条件承诺履行情况纳入事中事后监管;变“限时办结”为“当场办结”,企业签署提交告知承诺书,承诺其已经满足告知的条件,即可当场取得行政许可,实现快速开业。
做加法 服务企业提升能级
以“寓管理于服务”理念,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高效政务服务。通过创建准入准营衔接机制,经营主体登记设立后,根据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等信息,主动向其推送办理行业许可的线上链接和线下渠道,进一步畅通准入准营通道。在创新告知承诺方式方面,按照场所、设备、人员、资金、管理制度等要素,对企业从事行业经营活动涉及的许可条件进行标准化集成,形成一份全面、准确、易懂的告知承诺书,让企业“看得懂、敢签字、做得到”。此外,经营主体“证照齐全”后,依托企业专属网页,根据企业需求为其推送产业扶持、发展空间、人才服务、融资上市等政务服务,将传统“企业找部门”的服务模式转变为“政策找企业”。
强信用 引导企业诚信自律
充分发挥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对诚信体系建设的引导作用,着力构建市场准营“宽进严管”新格局。一是建立经营主体“公共信用+行业信用”二元筛查机制。对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通过禁止性清单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一票否决”;与此同时,再根据企业行业信用情况进行筛选,对于信用良好经营主体适用承诺即入制。二是建立与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在作出许可后两个月内对承诺内容开展检查;违反承诺的,依法进行处罚、记入诚信档案并予以重点监管,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诚信氛围。
随着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不断深化,浦东总结便利店、超市、饭店等10个首批试点行业做法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行业范围,纳入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服务、动物诊疗机构等22个行业,让更多经营主体享受到改革红利。
版权服务中心:先导式创新、突破制度性改革
版权服务中心为符合条件的浦东企业提供作品“快速登记”通道,将登记、申请到出证的周期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4年间,版权服务中心积极拓展政策覆盖面,不断加大对企业的宣传辅导,完成作品快速登记近8.5万件,为自贸区版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19年,中宣部(国家版权局)在上海浦东揭牌落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在自贸区内的国家级版权专业服务平台。2021年,中宣部(国家版权局)向浦东授牌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上海浦东),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版权局)制订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建设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的若干措施》,支持浦东开展版权领域先导式创新、突破制度性改革探索。
近年来,通过作品“快速登记”服务创新和“著作权行为发生地登记”制度创新,一大批版权企业享受通道便利,覆盖文化艺术、美术图片、互联网信息、元宇宙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在浦东注册集聚,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吸引优质版权资源集聚
在上海市版权局支持下,版权服务中心为符合条件的浦东企业提供作品“快速登记”通道,将登记、申请到出证的周期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4年间,版权服务中心积极拓展政策覆盖面,不断加大对企业的宣传辅导,完成作品快速登记近8.5万件,为自贸区版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如哇喔宇宙、喜马拉雅、阅文集团、韩创科技、艺术浦东等一大批版权企业享受通道便利,其名下美术、文字、视听等作品版权保护时效性获得极大提升。
此外,浦东新区开展版权领域制度型改革探索,率先以“著作权行为发生地”原则开展跨地域作品登记。在浦东新区交易、开发等活动的作品,在得到初始登记证明的同时,即可纳入浦东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集确权、用权、维权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依托“著作权行为发生地登记”的制度突破与创新,更多优秀作品在上海完成跨地域登记,享受“市民待遇”,可以得到确权、用权、维权的全链条服务。
观塘宝藏、元未来、喔哇文创、元力星球和捶丸信息技术等一批覆盖文化艺术、美术图片、互联网信息、元宇宙等多个领域的企业通过作品“快速登记”服务创新和“著作权行为发生地登记”制度创新,在浦东注册集聚。来自北京、浙江、江苏等10余个省市的著作权人的百余件作品先后在国艺中心“而立·当代艺术展”、浦东美术馆“未来设计师大赛”等多项大型展会活动中展陈并得到全面保护,浦东科幻协会结合制度创新便利,组织举办了“科幻小说接龙大赛”,大量外省市作者的投稿作品受到更好保护,有力促进了优质科幻IP的传播和运用。
助力引领区知产保护建设
版权服务中心深入研究区域版权发展态势,对重点领域重点作品重点关注,广泛开展产业调研与摸底。
版权服务中心结合著作权登记信息和区域版权产业统计数据,筛选更新重点企业信息库,并按照企业类型、司法风险等分门别类,已完成区域版权企业信息库建设,收录重点企业60余家,涵盖文字、美术、音乐、类电等多个行业领域。一方面,通过线上交流和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诉求进行梳理汇总,有针对性地发布相关案例和组织公益培训。另一方面,组建来自各大高校、司法、律所等行业维权专家库成员22人,通过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为涉及大陆、台湾地区等多个地区的30余家企业的美术、文字、视听作品等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版权维权保护手段,调解成功率超过70%,有效保障了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为更好开展版权保护,版权服务中心先后编拟“著作权行为发生地作品登记政策问答”“著作权行为发生地作品登记服务指南”“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服务指南”等;结合区域版权发展态势、行业热点动态、市场风险预警、知识产权规则解读等方面内容,定期向区域企业推送《自贸区版权》刊物,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版权行业热点和区域版权产业发展状况,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提升版权实务水平,优化版权管理策略等。
国内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
上市以来运行平稳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向“能级提升”跨越
2023年8月18日,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
截至2024年8月16日收盘,航运指数期货累计成交量3818.75万手,累计成交金额3.06万亿元
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箱,连续14年蝉联全球第一。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处在从“基本建成”向“能级提升”跨越的关键阶段。对标伦敦、新加坡等全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亟待增强高端航运服务辐射功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定价权、话语权。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应运而生。
2023年8月18日,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上市一年多以来,品种总体运行平稳,期现价格联动紧密,市场参与积极,稳健应对了地缘危机带来的影响,顺利完成2次现金交割,期货的功能发挥逐步显现,为航运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首个航运指数期货“扬帆”
《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稳妥有序发展期货市场,适时推出航运指数等期货品种”,为此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航运交易所加强合作,推出了国内首个航运指数期货——集运指数(欧线)期货。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是全球首个依托我国指数开发的航运期货品种,是我国期货市场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同时又是面向国际投资者开放的境内特定品种,是我国近年来最具创新性的期货品种。
从运行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8月16日收盘,航运指数期货累计成交量3818.75万手,累计成交金额3.06万亿元。2024年4月29日、6月24日,顺利完成了2次现金交割,EC2404、EC2406合约交割金额分别为1.77亿元、3.89亿元,期现价差分别为0.76%、1.59%,交割前后运行平稳,期现价差收敛良好。
航运指数期货的平稳运行,得益于多方面的精心筹备和周密安排。据悉,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服务的是国际贸易,国际化程度非常高,为更好服务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稳健发展,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采用“服务型指数、国际平台、人民币计价、现金交割”的设计方案,面向全球交易者开放。同时,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有助于扩大人民币的应用场景,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接受度和使用意愿,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考虑到国际集装箱运价波动较大等因素,上海期货交易所还在期货合约设计、业务规则和风控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安排,全力确保品种上市后的平稳有序健康运行。
助力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
航运指数期货的平稳上市和成功运行,对于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创新发展、促进国际集装箱运输行业稳健发展、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服务国家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航运指数期货上市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覆盖面从商品领域拓展至服务领域。我国现有五大期货交易所在最近几年先后上市多个期货品种,主要以大宗商品、煤化工、农副食品、股指国债等实物或虚拟标的为主。航运指数期货将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从商品和金融拓展到了服务领域。
此外,有助于提升航运产业链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服务集装箱运输行业稳健发展。“现货损失期货来补”,对货主、货代而言,可有效保证履约交付能力,提升商誉口碑,使自身专注核心业务,做大做强实力、品牌,更好参与全球市场分工竞争。对船公司而言,可专注于市场开拓、客户维系、精益化运营、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加专业、优质、可靠的运输服务。对产业链条上的各利益相关方而言,将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而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定。2023年底红海事件以来,航运现货价格大幅上涨,为规避运价波动风险,越来越多实体企业开始关注航运指数期货,一些外贸出口企业、货代企业开始入市避险,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运价波动风险,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不仅如此,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结合点,航运指数期货有助于促进金融和航运两个市场的有效连接,有助于提升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和航运金融服务能级,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协同发展。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方面,上市航运指数期货,有助于以金融之力促航运之新,助推我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现代海运体系建设和健康发展。
下一步,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使命,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强市场调研,切实履行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职责,促进航运指数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不断提升期货市场服务航运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前滩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形成品牌效应
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目前,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内,世博地区国际经济组织总数达到22家,与2021年7月集聚区成立之时相比,新增12家,增幅达120%
下一步,浦东将加大国际经济组织引育力度,吸引更多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功能、产业定位相吻合的国际经济组织,特别是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总部机构落户世博前滩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指出“吸引更多国际经济组织和企业总部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对浦东新区加大力度吸引培育与浦东功能优势和产业特色相关的国际经济组织作出明确指示。当月,前滩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正式挂牌。
目前,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内,世博地区国际经济组织总数达到22家,与2021年7月集聚区成立之时相比,新增12家,增幅达120%,在浦东提升国际事务参与程度、拓展国际“朋友圈”、提升国际形象、增强软硬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前滩世贸中心,有一处面积3500平方米的专业办公空间,65个房间、327个工位和9间共享会议室,功能完备。这是世博管理局联手陆家嘴集团为国际经济组织“量身定制”的办公空间。
落户世博地区的22家国际经济组织中,既有历史悠久的老牌传统组织,例如成立于1866年的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和成立于1911年的英国皇家特许船舶经纪协会;也有聚焦新兴领域的年轻组织,例如2009年成立的云安全联盟和2019年成立的“一带一路”经济信息共享网络。
国际经济组织发挥着资源链接和桥梁作用,持续发掘并深化其对各自领域行业的功能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同浦东的功能优势和产业特色联动起来,加快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比如,英国皇家特许船舶经纪协会与中国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航运服务办公室,共同启动高端航运人才“双认证”中英航运专才发展计划;国际商会上海代表处、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代表处、韩国大韩商事仲裁院上海代表处等助力上海建设亚太争议解决中心,积极发挥商事争议解决在改善上海投资环境、促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推动上海对外开放、扩大上海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
作为首个将总部设在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在推动在其成员国内建立转型金融框架。截至2024年5月,新开发银行已累计批准了96个项目,贷款总额约328亿美元。全球唯一从事商业核电运营的专业技术组织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英国)参与制定了核电领域安全系统性能、燃料可靠性、工业安全事故率等11个指标,供各成员电站使用、对标,以提升核电领域的管理水平和业绩。
加快国际经济组织集聚
近年来,浦东新区持续推动落实国际经济组织集聚计划(GOC)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了多个高能级国际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入驻。
世博管理局推出支持举措,包括办公用房租金补贴、总部经济奖励等八项措施,旨在吸引更多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人才,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今年6-7月,浦东新区国际经济组织活动月举办。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15场具有国际影响力、行业知晓度的活动相继开展,来自美国、新加坡、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嘉宾出席,充分展示国际经济组织在促进制度型开放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如今,前滩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一批国际经济组织正在办理落户手续,如美国心脏病学会、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美国城市土地学会等;一批国际经济组织正慕名前来洽谈入驻事宜,如国际制药协会、格拉斯哥商会等。
下一步,浦东将加大国际经济组织引育力度,吸引更多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功能、产业定位相吻合的国际经济组织,特别是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总部机构落户世博前滩。同时,用好上海国际论坛和高端会议平台,加大与上海友好城市的互动,探索创设新型国际经济组织。浦东还将加快推动国际经济组织相关管理措施落地,促进国际经济组织发展,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导入,扩大制度型开放。
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解绑”
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激活”生物医药产业
2016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该制度采用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的管理模式,允许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自行生产药品,或者委托其他生产企业生产药品
持有人制度施行后,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可以自己建立企业生产药品,也可以委托企业生产药品,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复现象
近日,位于浦东的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再次传出好消息:其合作伙伴武田取得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批准生产及销售FRUZAQLA(呋喹替尼)用于治疗经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这意味着,呋喹替尼在日本成功获批,成为上海首个在欧美日三大全球主流市场获批的中国原创新药。
呋喹替尼同时也是上海市首个享受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创新药品种。
加速创新药产业化
在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落地之前,国内的创新药企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高门槛: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存在“捆绑制”。由于生产建厂成本等问题,作为医药科技成果的研发主体,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等因无法获得批准文号而失去了技术成果的最终市场权益,往往只能选择将技术出让给生产企业。
同时,研发转让方和受让企业更是无法达成“双赢”局面: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的转让费用,远不能弥补因技术转让而失去的市场权益,持续研发新药的积极性不高;受让企业也只获得了最终产品,却无法完全掌握药物研制过程中的专业技术信息,也难以对受让技术进行再创新。
2016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该制度采用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的管理模式,允许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自行生产药品,或者委托其他生产企业生产药品。其与此前管理制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允许研发机构及科研人员持有药品批准文号,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并对该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全面责任。
试点成效显著。2022年9月30日,浦东创新药企业——华领医药研发的多格列艾汀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获批上市的GKA药物,并已经实现全国范围内处方药销售。华堂宁从原研走向大众,用时十多年,在此过程中,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的推行直接加速了这款新药的上市速度。同样,享受到这一政策的还有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PD-1单抗——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等。
打破高门槛,一批浦东“创新药”产业化、商业化时间表都是以“年”在提前。
生态优化活力进一步迸发
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一项与世界接轨的制度,从源头抑制制药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新药研发的积极性,也为委托生产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彰显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的改革成效。
在位于浦东张江的勃林格殷格翰生物制药基地内就诞生了国内首个以合同生产模式申请上市的创新生物药——百济神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替雷利珠单抗。作为受托方的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有限公司也是中国首个生物制药合同生产方案的提供者。在勃林格殷格翰生物制药基地的帮助下,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实现产品商业化以及价值最大化,跨国企业勃林格殷格翰的参与也为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链闭环填上了关键的一块拼图。
持有人制度施行后,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可以自己建立企业生产药品,也可以委托企业生产药品,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复现象。同时,也极大地调动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投身药物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我国药品产业的国际创新力和竞争力。持有人制度全面实施后进一步加快了药品产业集中、创新集聚的步伐,市场竞争、生态优化的活力也进一步迸发。
创新的底线是“安全”。试点后,持有人对药品质量的全生命周期负责,这种明确而严格的责任制度也有效强化持有人“从实验室到医院”管理责任的全面落实,持有人关注的将不仅是药品的研发环节,还将关注药品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来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创新土壤没有最优,只有更优。自贸区制度创新,主动突破以往科技产业环节的壁垒,激发科技创新策源澎湃动力。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更多内容请关注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