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骥:全球能源转型正进入关键阶段

财富   2024-11-03 08:38   北京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中国未来将成为落实能源转型和气候目标最好的实践者和实施者。



“气候雄心不是空中楼阁,一定是基于实施的基础提出来,并需要强有力的实施来进一步加强。”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日前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行动已进入关键阶段,需要更多将目标落实到实践中。中国拥有不断发展的绿色产业,未来将成为落实能源转型和气候目标最好的实践者和实施者。


落实气候目标仍存缺口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九届会议(COP29)日益临近,气候议题近期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全球气候目标的落实情况、能源转型的实施进展、低碳减排的推进程度等话题都成为业界讨论的重点。


在邹骥看来,尽管去年在迪拜气候大会上,各国达成了“2030年实现三倍可再生能源和两倍能效的目标”,但落实情况并不乐观。“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报告,当前距离这个目标还有30%的差距。如何弥补这一差距,将是全球共同的奋斗目标。”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此前测算,为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2030年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比2010年的水平减少约45%,并于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


然而,目前全球的减排进展远未达到这一要求,许多国家虽然提出了减排承诺,但实际措施却显得滞后,导致目标的实现面临巨大挑战。今年6月,在波恩气候会议闭幕式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就曾表示:“仍有太多问题摆在桌面上悬而未决,要想在COP29上取得雄心勃勃的成果,我们仍面临艰巨任务。”


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不减


不过,尽管气候目标的落实尚不尽如人意,但近年来,作为实现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依托,可再生能源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全球范围内,装机容量屡创新高、相关技术持续进步、生产成本逐步降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电力领域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到3870吉瓦,新增装机量更是占据电力领域新增装机总量的86%。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显著增长表明,为实现巴黎气候协议的目标,可再生能源是唯一可以快速大规模推广的能源转型技术。”


邹骥以保障电力供应为例指出,实际上,对中国和大多数国家而言,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可以使用的、最安全的能源来源,特别是在储能系统的配合下,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位于长三角地区的苏州,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是能源负荷非常密集的城市。”邹骥表示,“今年夏季,苏州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用电尖峰负荷创历史新高,但是,通过配备储能系统,苏州的电力稳定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其他长三角城市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即在储能系统的配合下,可再生能源完全可以成为安全、稳定的电力来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贡献渐成引导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现在起到2030年的6年内,全球将新增超过5500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其中近60%将来自中国,这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近一半。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太阳能基础设施增加最多的国家。


邹骥认为,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结至今,中国的能源转型和气候行动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经济增长动能和支柱产业也已经逐渐转向绿色低碳相关产业。


“过去十几年间,中国绿色产业发展迅速,还诞生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企业。”邹骥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变化,中国不断发展的绿色产业为落实能源转型和气候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邹骥建议,在未来的气候大会上,中国可以带动全球进一步深入探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同时,依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多边开发银行等机构,在国际货币金融体制、贸易和投资金融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携手全球共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实施和气候目标的实现。”


文丨本报记者 李慧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编辑丨杨晓冉

中国能源报
《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由人民日报主管,专注报道能源行业,深度观察能源现象,为广大能源产业管理者、从业者提供最具价值的产经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