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es
它们像山水画一样,连通着有形与无形、坚实与流逸、过去与现在。
❞
尼古拉斯·帕蒂《水中倒影》
2022年,亚麻布粉彩绘画,99.3 × 104.2 × 8.2厘米(含画框)
图片鸣谢艺术家及豪瑟沃斯画廊
山鸣水应
2月3日起
这场展览汇集了M+馆藏中的艺术和设计类作品,它通过强调“山水”这一传统名称的概念性质,将水墨艺术中的山水题材引入后工业、数字化世界的语境中。展览分为九个主题,第一部分以“扩阔经典”为题,介绍了21世纪的山水诗学。走进展厅,首先能看到蔡财德(Chua Chye Teck)的《文人石》(Scholar’s Rocks, 2013—2018)。艺术家将他从新加坡建筑工地收集来的若干混凝土块放置在木质底座上,看上去就像都市里的供石。在传统文化中,供石是冥思之物,介于象征与现实之间,被认为能通向地球上不可言喻的宇宙生命整体——它们像山水画一样,连通着有形与无形、坚实与流逸、过去与现在。
图片鸣谢艺术家及M+
另外一些作品则呼应了展览的英文附标题:“鸣与应”(Echoes and Signals)。郭鸿蔚以矿物标本为主题的水彩纸本作品《自然形式的图集》(2017),以及粟津洁(Awazu Kiyoshi)形似地层的彩色线条艺术,即采用平版印刷的《天海西东》(Sky Sea West East, 1980),均描绘了地球作为通信技术动力源的物质性。不远处展示的两件馆藏作品则是塔宁实业有限公司(Tanin Industrial Company)在20世纪生产的收音机,它们被放置在萩原朔美(Sakumi Hagiwara)的黑白数码转制16毫米影片《雾》(Kiri, 1972)的一旁。这些作品的排列让人联想到雾气和祈祷的钟声在风景中弥漫、回荡的场景。这似乎说明着通信几乎是一种精神连接,是回响在万物之中的宇宙力量。
郭鸿蔚《自然形式的图集》系列No.34
2017年,绘画,水彩纸本,33.5 × 33 厘米
图片鸣谢艺术家及M+
将设计类作品纳入展览或许让人感到牵强——直到你沉浸于展览中无处不在的山水之态,这是一种让一切物体幻化为“哲人之石”的心境和精神。野口勇的《无线护士》婴儿检查器及《守护人》扬声器(Radio Nurse and Guardian Ear, 1937)是一组艺术家为美国天顶公司( Zenith Radio Corporation)设计的对讲机,以电木胶和瓷漆钢板为媒材。它们既是艺术形式,又是功能器件。通过连接具象与抽象、近处与远方,此组作品也反映了传统山水画的内核。野口勇的《云峰》(Cloud Mountain, 1982–1983/2020)系列作品则强化了广泛连接性(expansive connectivity)这一概念。艺术家使用热浸镀锌钢板,雕刻出群山之美。其中的《群山将现》(Mountains Forming, 1982—1983/1984)似乎呼应着我们透过博物馆玻璃窗眺望到的香港港口天际线的摩天楼群之景——这处真实世界中的山水。
运动是理解“光与声”的关键。该展览章节是一个以两件影像作品为中心的黑盒子展区。越南艺术家阮纯诗(Nguyen Trinh Thi)的沉浸式视听装置《47天,无声》(47 Days, Sound-less, 2024)里的圆形镜子被安装在天花板的框架上,镜面反射着投影中的环状影像,类似《现代启示录》(1979)等影片中的丛林风光在展厅里蔓延开来。有时,投影停止,只剩下环境音弥漫进另一间放映厅。那里播放着亚玛·金华(Amar Kanwar)的七频数码录像装置 《孔雀之墓》(The Peacock’s Graveyard, 2023)。艺术家用动物、河流和植物的图像讲述了怪诞的故事:有辞掉活计的刽子手,也有留下一大笔钱后离世的乞丐。放映厅外,仓俣史朗于1972年创作的灯罩《灯(Oba-Q)》(Lamp [Oba Q])以有色亚加力为媒材,形如一块幽灵般诡异的白色布罩。而刘慧德(Heidi Lau)的《(一切都是)没有等级的》( (All is) non-hierarchical, 2022)则是件嶙峋的午夜蓝陶瓷弧形作品,与仓俣史朗将自然形态化身为幽灵故事的作品相呼应。
Amar Kanwar, The Peacock's Graveyard
亚玛·金华《孔雀之墓》
2023年,7声道数字影像装置,28分16秒,370 × 550厘米
图片鸣谢艺术家及M+
自然世界容纳人类故事的能力在展览“介入自然”的部分继续延展。在安娜‧曼迪耶塔(Ana Mendieta)的单频道超8电影作品《血腥的轮廓》(Silueta Sangrienta [Bloody Silhouette], 1975)里,艺术家赤身裸体躺在泥泞的河岸,下一秒又消失不见,只剩下被鲜红液体填满的身体轮廓。接着,她再次出现,面朝下,躺在那个印记中:这象征着土地与人合为一体。艺术家刘窗的三频影像作品《比特币矿和少数民族田野录音》(Bitcoin Mining and Field Recordings of Ethnic Minorities, 2018)则通过探讨中国帝制时期和近代史语境下的加密货币挖掘,以及这种挖掘与赞米亚地区少数民族的关联,阐释在宇宙深层且活生生的时间之下地球能量的物质性。刘窗影像中的内容跨越了数千年、数万英里,以及无数的历史与虚构故事,其中有个场景将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面孔剪辑在一起。最后一间展厅 “重新出发”以雕塑这一艺术形式为展览画上句点:朴铉基(Park Hyunki)的《无题》(Untitled, 1987/2018)由两列模拟电视屏幕组成,屏幕上播放着岩石的视频,这些视频被堆叠在真实的岩石之上:象征与真实叠合在一起,似一幅山水画。
✦ 撰文|白慧怡(Stephanie Bailey)
✦ 翻译|李荷力
《艺术世界 ArtReview》2024夏季刊现已上市
↓ 扫码订阅全年《艺术世界 ArtReview》,现特价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