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社区升起“新炊烟”,哪里最适宜,听居民们说一说→

政务   2024-10-02 17:01   上海  



这两天,曲阳社区街头飘扬的“中国红”拉满国庆氛围。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批建设的大型居住区之一,曲阳社区也正实现“有机生长”,居民的居住体验越发适宜。



从“第一”到“第四”


中午,西南小区居民俞玉丽从家里出发,前往玉田路上的第一市民驿站就餐。16年前,俞玉丽参与了这家全市最早的市民驿站的建设,从出任第一市民驿站站长到退休成为“15分钟生活圈”受益者,俞玉丽见证了曲阳社区服务工作巨大的变化。



“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

20年前,阿拉曲阳社区就有了。


俞玉丽回忆,为了解决老人就医难、就餐难的问题,2006年,街道有了打造一个多功能民生服务站点的想法。2008年,曲阳路街道第一市民驿站应运而生,一楼为便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水电煤费用缴纳服务,二楼为卫生站,供居民就医、配药,三楼是日托站,四楼则是食堂。


“食堂是最受欢迎的,每天中午,队伍都排到四楼门口。场面太火了,居民们排队有时会发生矛盾,所以一到饭点,我肯定要站在大堂里,时时关注现场情况。”


16年过去,曲阳路街道已经打造了4处市民驿站,并实现全年无休。俞玉丽感慨:“以前,住得远的居民来吃饭,会说最好家门口也有这样的地方,我常回答会有的会有的,现在真的都有了。”



今年,位于玉田路上的第一市民驿站还实现了升级。最受居民欢迎的社区食堂,搬到了一楼,方便老年居民就餐,同时,在非就餐时间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原先的四楼被改造成“向日葵亲子小屋”,定期开展科学育儿活动,满足社区一老一小的需求。



73岁的俞玉丽也和当年的老人们一样,三不五时到市民驿站看看菜色,吃个饭,或者看看义诊,配些药。


小区“七十二变”


家住林云小区的侯艳芳生活十分规律,每天上午买菜做饭,下午到居民会客厅坐坐、参加活动,吃过晚饭后,在小区散步,和邻居嘎山湖。



在林云小区住了近40年,侯艳芳眼见社区的变化,她表示,退休后,自己的感触更深了。“退休后,我参加了舞蹈队,合唱队。以前,居委活动室相对来说小,合唱队能够排练,但跳舞空间不够了,每个礼拜,我们是在居委门口空地跳的。现在地方大多了。”



2022年,林云居民区将居委会办公室改成居民活动室,居委会则缩小办公场地、沉浸式办公,完成“七十二变”。改造后的林云沉浸式居民会客厅里,一楼为综合文化活动室,供居民们休闲娱乐、组织各类活动。二楼为舞蹈房、乒乓室,满足大家的文体活动需求。



如今,侯艳芳周二参加舞蹈队活动、周三参加合唱队互动,平时就在一楼和邻居们打牌聊天,生活充实。


在青年志愿者陈观礼眼中,林云小区肉眼可见地变年轻了。



曾经在高校建筑设计院就职的他,十分关注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这两年,小区经过美丽家园建设,动线流畅许多。居民从大门到单元门,能遇见假山流水、绿化景观、爱心凉亭,景观串联成线,整个社区的设计思路是新潮的。”



陈观礼的观察暗合着街道的想法。这两年,曲阳路街道构建社区环境的思路正发生着转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成为主线。


今年林云小区的临境花园完工了,种植园林植物、香草、木本果蔬等。临境花园兼具“花园”与“野生动物栖息地”属性,既为社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也为野生动物打造了食源、水源和庇护所等生存环境。



“我的孩子参与了花园维护工作,学习如何开展种植繁育、保护环境,在实践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家门口的变迁,也是曲阳路街道打造“宜居宜业”社区的一个缩影。曾经规划超前的大型居住区,持续有机更新,生长不息。



记者:何娉

图片:何娉

编辑:何娉

❶ 上海市2025年度选调生虹口职位及“百人工程”储备人才招录启动!
❷ 上海航运法律共同体首次联席会议在虹口北外滩召开
❸ 流动超市进社区,社区零售新模式
❹ 在虹口可办长三角房产证!

上海虹口
上海虹口,做有感情的政府微信,欢迎大家围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