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崇信县总工会探索推行“工会组织建在产业链、职工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建会新模式,助力富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苹果采摘时节,行走在陇东平凉市崇信县柏树塬上,连片的苹果园一片金灿灿、红彤彤。放眼柏树原红牛养殖场,但见一头头红牛膘肥体壮,高大健硕,毛色光亮;一群群小牛犊在牛棚里蹦跳嬉闹,吃完“营养餐”的红牛在“运动场”悠闲地散步。一座座标准化牛舍和有规模的养牛场、养殖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在新农村红牛产业链上涌现,构成了乡村最美丽的风景。走进正在采摘的苹果园,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干,整个苹果树上好似挂满了红灯笼。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搬运。产业链上的工人们在繁忙的劳作中有说有笑,露出灿烂的笑容,尽享丰收的喜悦。
01
产业链上建起“工会大联盟”
崇信县柏树镇有人口1.3万人,红牛、苹果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两大支柱产业。随着牛果产业迅速发展,连片的苹果园和规模化的养牛场、养殖公司也吸引来了大批的产业工人。针对牛果产业链上大量务工人员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人员管理难、技术指导培训不够,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突出等实际情况,崇信县在推进“小三级”工会建设和强县级工会行动中,坚持“哪里有产业、哪里有农民工、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会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导向。在组织部工作多年的黄福晟,调任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后,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跨村联建”模式,探索推行“工会组织建在产业链、职工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建会新模式,打破地域限制,联合闫湾、柏树、党洼3个村的工会和龙泉源现代农业公司、富通养殖公司2个企业工会,建立牛果产业工会联合会。
目前,全县牛果菜等产业链上已建工会组织9家,覆盖职工群众1000多人。“工会大联盟”在牛果产业链上“遍地开花”,助力全镇牛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牛果产业链工会联合会成立之初,就为新入会的230名农民工发放入会礼包。工会联合会成立一年多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组织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实施和谐企业建设中,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农民工种植、养殖水平整体提升。
“党建引领,跨村联建,工会服务。”牛果产业工会联合会负责人、木家坡村工会联合会主席代贵喜说,“工会联合会的成立有效解决了过去单打独斗及弱、散、小的局面,发挥了工会组织‘一盘棋’力量整合效应,370多位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工人,不仅养牛务果,还在产业链新引进的果品包装、智能分选等项目上稳定就业,实现了工会组织发展、企业提升和群众受惠三方共赢。”
02
工会服务,鼓起了农民工的“钱袋子”
“在牛果产业链上务工,既不用担心务果、养牛不懂技术的问题,更不用操心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出行的问题。牛果产业工会联合会定期组织果树管护、果品分拣、果品鉴别赛、赛牛赛果等技能操作竞赛,让农民工既学到了技术,又鼓起了‘钱袋子’。农民工尹多琴开心地聊起了在牛果产业链上的务工经历。
工会负责人积极为产业链上的工人们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工会专兼职干部还经常下车间、上家中,倾听了解一线职工需求心声,解决了县内务工的农民工交通费由工会买单、增设公益岗等,有力促进就业稳岗。
“真是没想到,加入工会组织后,在日常生活、孩子上学、就医、就业等方面都得到了工会给予的实惠和帮助,在这里常年务工心里踏实,每月工资有保障,从没有拖欠过。有了工会我们就有了‘娘家’。”产业工人尹拉怀欣喜地告诉记者。
柏树镇木家坡村聚焦优质苹果产业链建设,发挥联建聚合效应,联合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党洼、柏树、闫湾3村抱团发展,整合项目资金2900万元,实施万吨果品气调库、智能分选线、果袋纸箱等一批延链项目,4村果园面积达到7000亩。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这里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是苹果最佳适生区。苹果产业带头人、平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建强抓住机遇,种植车厘子400亩,在果品成熟的七至八月销售火爆,马建强和马建敏兄弟俩在网上直播带货,开拓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方式,不到一个月,今年的车厘子被南方果品超市订购一空。构建起苹果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共富链。通过发展富民强村产业,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以上,同时带动其他3村实现收入翻番。产业链上开出幸福花,四季皆有致富果,产业兴旺,美了乡村,乐了游客,富了村民。
走进崇信县柏树镇木家坡村工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立的货车司机之家,房间里沙发、休息床、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报刊书架、洗衣机、储物柜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我们货车司机在装卸货期间可以在这里喝口热水、吃口热饭、歇脚休息、读书看报。来到这里,我感觉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温暖”。货车司机王新奎很满意地告诉记者。
03
技能大赛赛出平凉红牛“牛”
一场赛事,唤“醒”了平凉,激“活”了牛产业。
平凉和牛,有说不清的缘分。地处甘肃东部的平凉市气候适宜、生态良好、饲草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肉牛养殖。崇信县是平凉市能繁母牛和红牛良种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养殖地。因为养牛,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永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朱胜利,2015年带头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他加入村级工会后,带动本村13户困难户养殖红牛的同时,种植饲草玉米1300亩,加工转化玉米秸秆1.2万吨,成为拓展产业链、创新养牛技术的新榜样,2020年获评甘肃省劳模,成为崇信县第一个养牛致富的“牛劳模”。
在红牛养殖场、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工会组织,动员农民工入会,还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延长手臂,激活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微细胞”,使之成为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和各级劳模的主阵地。
崇信县总工会联合县畜牧局定期派专家指导农户给牛配种、调配饲料,还会安排兽医定期给牛体检,使产业链上的牛工人“怎么养好牛”方面也得到多方面的技术帮助。
崇信县总工会承办的甘肃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暨平凉红牛产业技能大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平凉红牛,也让平凉红牛养殖产业借助网络和职工群众口耳相传而声名远扬。目前,崇信县红牛养殖存栏12.8万头,牛产业工人3100多人,平凉红牛养殖成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富通红牛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路全龙,从放牛娃、牛贩子成为“牛人”、企业家,见证了崇信肉牛产业的发展。红牛产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受益最多的要数崇信县的9个养殖规模最大的养牛公司。大赛过后不久,路全龙手机来电接连不断,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客商订购红牛肉。吸引了省内外客商投资红牛养殖,拓宽红牛销售路子,让红牛成为“致富牛”。路全龙在崇信县城开了一家名叫鲜牛庄的火锅店,从牛场到餐桌为食客提供了一道最鲜美最地道最牛的红牛美食,经常顾客满座、收获颇丰。
平凉红牛产业技能大赛得到实惠最多是41名红牛菜品烹饪的选手,尤其是获得技术标兵的选手,红牛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尚涛告诉记者:“平凉红牛产业技能大赛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我们平凉的地标美食,也给了选手们切磋技艺的平台,大赛使我的技能也有所提高。赛后,我们的获奖选手成了餐饮行业争抢的‘香饽饽’,工资比原来增加了1000-1500元”。
04
文化活动“联出”和美乡村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木家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集休闲养生、培训度假、趣味采摘、农耕体验、户外摄影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木家坡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促进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壮大,有效提升了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木家坡村工会联合会组织的每年一场马拉松系列赛事,识一个美丽乡村。在“马拉松”的沿途,来自全国各地的路跑爱好者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乡村文化活动。游“村景”、逛“村集”、品“村宴”、看“村晚”是“马拉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有了村级工会组织,木家坡村一年四季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春官说诗、农民歌手演唱赛、唱眉户戏、吼秦腔、苹果诗词楹联大赛、垂钓比赛等文化活动,不少游客纷至沓来,各种文化活动表演轮番助阵,还有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氛围组加油呐喊……这些“特色观众”在为选手奋力呐喊时,也悄然“变身”为木家坡和美乡村“推介官”。
几年前,在外打工的路喜秀回村,入了党,当了村干部,跑前跑后为和美乡村建设出谋献策,扛起振兴乡村富民的大旗,竭诚服务乡亲们,2024年被评为第五届平凉市劳动模范。凭借时代契机与自身努力,如今有越来越多像路喜秀一样的劳模“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逐梦前行,把服务职工群众干成“新农活”……
如今平凉,在强县级工会行动中,全市县(市、区)总工会推广仿效崇信县“小三级”工会建设中的“大联盟”模式,通过产业链工会引领、链上企业工会带动、职工会员协同联动,奏响工会组织服务职工,助力发展,助推产业升级的“交响曲”,承载起乡村全面振兴的希望。(郭惠民)
编辑 | 苏剑博
校对 | 闫雪瑞
审核 | 刘 静
投稿邮箱 | gsgrbwxgz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