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钱想疯了!曾是“免费”的物品,为何骤然“要钱”?
文摘
2024-11-06 09:14
广东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我们似乎可以享受到无数的自由。从免费软件到免费音乐,从电影到电子书,我们可以获取近乎无限的资源。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免费资源变成了收费资源。这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穷人疯狂!以前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怎么现在都要收费了?当分享经济日渐成为热点话题时,这种现象似乎有些匪夷所思。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共享”似乎是一个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你们有没有发现,只要给一些过时的东西贴上一个新的标签,它们就会迅速流行起来。而现在,这个技巧已经成为了吸引年轻人目光的利器。过去,旅馆通常会为客人提供一些网络连接和充电线路。但是,当它们被冠以“共享”之名时,一切都变了。如今,网上预约充电器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在2017年正式推出时,租赁充电器的免费模式还是让人难以接受。然而,在中国最近三年里,从2018年到2020年,充电一小时大约3块钱,现在4块钱已经是正常水平了。假设在一个景点,10块钱一个小时已经很普遍了,这实在是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按照市场规律,产品的价格应该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下降。但是,由于资金总是追逐利润的,当旅游景点的客流量大、空间大、而且经营者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时,就会被迫涨价。正因为如此,某些带有“共享”字样的商业产品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分享经济中,就连某些本该是公共物品的东西也在悄悄涨价。例如,在佛山地铁乘坐15次之后可以享受6折优惠,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优惠其实是一种变相涨价。再比如,在曹县最热的时候,大巴车里的气温高达四十多摄氏度,酷暑难耐。但遗憾的是,由于电费太高,这些大巴车根本不敢开空调。这让乘客在炎炎夏日里很难享受到应有的舒适。目前,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在街道上设置免费停车位,但具体怎么收费、怎么划分、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秘密方案。不管怎么说,都是要花钱的。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完全免费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而付费则成了一个普遍的标准。这样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公众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反思,社会公益事业到底应该以盈利为目的,还是应该以民众的需求为导向?以往的商务准则是:“只有最贵的东西才有价值。”但现在,人们会认为,“最贵的东西就是免费的。”我们这代人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数十年来一直乘坐着高速发展的火车,对“电梯”与“风光”早已见怪不怪。如果有朝一日,这些费用都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很少有人愿意支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费用都是有可能的。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资金看起来就好像是在痴心妄想地等待着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因特网产业举步维艰,其发展步伐放慢,并且还在继续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活下去才是当务之急。现在不动手,更待何时?今天,随着网络的发展,诸如“分享经济”、“收费经济”等一些新型产品也逐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在以前,他们通过提供补助和免费的服务而繁荣起来,现在他们的用户人数已突破10亿,也就是说,他们的访问量将会到达一个新的上限。在网络的无形中,更多的人变得依附于网络。曾经,因特网是一个打开你眼界、跳出真实世界的途径,现在,因特网更多的是把你包裹在一张巨大的网络里。原本免费的东西,到了最后都要付费的,比如一段视频,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一段一百八十秒的广告,而要去掉这个广告,很容易就能去掉,只要付费成为会员制就行了。网络约车刚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成本很低,但在竞争对手被淘汰后,它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出租车。如今,我们有了更多的挣钱的途径,但是,不管我们处在怎样的潮流之中,我们都不能逃避一个事实,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人的一生总有一天会迎来最辉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