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晚,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创会荣誉会长、资深作家、学者、戏剧家靳飞在北京大学《艺术与审美》直播见面课程中举办题为《清初如皋冒氏水绘园家班》讲座,约1.9万人次在线收听讲座。靳飞介绍了在明代中后期繁荣的国际贸易与白银货币化推动的多元化社会进程大背景下,江南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出现了以当时世界罕有的人口过百万的超大型城市南京为中心的城市集群。江南对外出口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产,对外输出量达到超出想象的程度,另一面,日本、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与欧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隆庆年间正式以白银作为官方认定的主货币,全国流通的白银高达25亿两,居世界之冠。高水平的经济要求高水平的文化与之相适应,中国昆剧由此得到飞跃式发展,与明代小说、散文、工艺美术一样,成为中国文化的璀璨明珠。
晚明"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青年时生活在南京苏州一带,他与他的众多朋友都把观赏昆剧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明清交替的大动荡中,冒辟疆返回故乡如皋居住,他同时也把江南盛世的多元化文化气氛复制到自家的水绘园之中,成立了以朱音仙、徐紫云、杨枝、秦箫为主要成员的昆剧家班,享誉大江南北。清初社会重新安定之后,冒氏家班徐紫云随寄居水绘园十年之久的阳羡词派代表人物陈维崧北上进京,在北京引起轰动。近人张次溪评价说,"日下胜流,震其声名,争欲一聆佳奏,菊部歌儿多摹其音,于是京邑剧风为之一变"。水绘园徐紫云进京,为昆剧在清代的复兴拉开序幕。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陈均对讲座概括说,"靳老师今晚的讲座,在短短一百分钟里,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又是三个层面的故事,其一是历史,从晚明到清初的一百年历史,朝代的更替,以及历史的变化;其二是生活在如皋水绘园的这些人的故事,冒辟疆与董小宛、陈维崧和徐紫云,这些“大时代的小人物”的故事;其三是文化的变迁,就像靳老师提到的,晚明的社会繁荣,造就了江南的多元文化。冒辟疆将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带到了水绘园。陈维崧、徐紫云又将之带到了北京,以及近代以来张伯驹对《紫云出浴图》的鉴藏。这种多元文化的转移是时代大变动的一条暗线,也是一种文化变迁的路线图。如皋水绘园的故事其实是三个故事:历史、人物、文化。此外还带出了一个昆曲的小故事,就是徐紫云到北京后引发的昆曲的热潮。在戏曲史上,一般学界提到的是孔尚任《桃花扇》和洪昇《长生殿》。靳老师所讲的王紫稼和徐紫云先后入京演剧引起的热潮,作为清代北京昆曲史的序章,也是特别值得去挖掘的,这在昆剧研究中几乎还是一段空白"。(窦强、耿直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