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只是几面墙和一个屋顶,更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经历风雨后的宁静之地。把糗事当谈资
电视剧《离婚女人》中,妻子姜欣经常当着外人抖漏丈夫的糗事。一次饭局上,姜欣又当着众人说丈夫动手能力差得不行,连饭都蒸不熟。袜子也经常穿错,有一次还穿着两只不同颜色的袜子出门了……姜欣非但不听,反而说丈夫在家里就像哈巴狗一样,只会舔着自己。把亲人的隐私往外说,只会伤害对方,加重彼此间的矛盾。把分歧当斗争
一种叫“联结思维”:即我跟你沟通、我们相爱、合作、彼此认可。另一种叫“排序思维”:非要比谁更高明,彼此争个输赢。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特别要强的人?我家里就有这么一位——我四姑。
她争强好胜的性格可真是出了名的,不管多小的事情,她非要争个你输我赢,最后大家都只能服软,认为她是对的。
其实,偶尔的争论也能调节一下气氛,挺有趣的。但是,如果每件事都要吵出个结果,那就难免会伤了和气。
家不是辩论场,这里没有谁永远是对是错。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而不是无休止的争执。
有分歧其实并不可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反而是沟通和理解的好机会。有时候,适度的争论还能让问题变得更清楚,关系变得更紧密。
关键是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理智。
把干涉当帮忙
家庭中,总有人误把越界干涉当成帮忙,总想插手家人的生活。但插手越多,越有可能让家人感到被束缚,失去了自我成长的空间。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在教育子女方面就很有分寸感,他从不会强硬地逼杨绛做任何事情。
读中学时,杨绛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文理分科,老师给她的建议是学理科。杨荫杭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评价,你应该选择你喜欢的和有兴趣的。”也正因此,杨绛才选择了文科,此后也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也有权利决定自己想要的
生活方式,而不是被别人安排。
不要总是打着“我这是为你好”的旗号,去随意干涉别人的生活了。对别人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对家人长久恩情却置若罔闻。之前听到一对母子吵架,儿子一直在指责母亲没给他带好小孩,导致孩子生病了。他的母亲脸色苍白,不知所措站在一旁,那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让人感到无比的心疼。因此,千万不要让一个对我们全力付出的家人,感到寒心。将心比心,从生活的细节回馈他们的付出,家庭氛围也会更加温馨。今年热播剧《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和方协文本是郎才女貌的一对。但方协文自卑又极端的控制欲,让玫瑰在这段关系中受尽了折磨。因为怕玫瑰离开自己,方协文在玫瑰怀孕后就擅自做主,辞掉了她热爱的工作,剥夺其追求事业的权利。甚至,他还让他妈妈寸步不离地守着玫瑰,处处监视她,搞得玫瑰几乎抑郁。方协文极其自私地想将玫瑰困于一方牢笼之中,他这种变态的控制欲,也让玫瑰逐渐失去自我,感到无比心累。最终,在忍无可忍之下,玫瑰主动提出离婚,结束了多年的婚姻。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家庭关系里,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如果总想着控制对方,事无巨细地干扰对方的决定,只会让家里流动的爱愈发稀薄。邻居家一位大爷,有时候说起来话来,非常地让人生气。但是呢,他其实心眼不坏,就是事事看不惯,尤其是对自己的老婆。但是,语言暴力就是语言暴力,它带来的伤害是实实在在的。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就是几句话么,被说了又不缺斤少两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说话难听点也没关系。尖锐的话语,就像是一把把刀子,扎在家人的心上。扎一次也就算了,要是天天扎,月月扎,再强大的内心也受不了。家人之间本来就没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非要用语言暴力去伤害对方呢?我们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交流,用温和的话语去代替指责和贬低。你每一次在家里抱怨,其实就是一场无计划、无策略、无预告的“爆破”行动。但也会有些人,他们会像倾倒垃圾一般,向家人肆意倾泻负能量。很多人习惯性将抱怨和倾诉混为一谈,看似把家人当作倾听者,实则是让家人分担自己的负能量。周国平说:“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啊,要载我们穿过那么长的岁月。”从今天起,请记得把坏情绪关在门外,把笑脸留给家人,多几分鼓励,少几分指责。
中国新闻社(CNS1952)综合自洞见、 古堰晓西、 布衣粗食
编辑:韩娇娇
审校:魏园
责编:宋方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