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精选 ‖ 知乎高赞:为什么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文摘   2024-11-19 20:29   河南  

财迷按:最近财迷在知乎闲逛,发现一个问题下面的回答简直是宝藏。这个问题是:“为什么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有两千多个:


财迷仔细阅读了几乎所有回答,精选了五篇高赞回答,以飨看官。


第一篇精选文的主旨是:以老百姓为消费者的市场正在越来越卷。


第二篇精选文的中心思想是:不是生意难做,而是老百姓没钱。一些商家由此大玩套路,毫无底线。


第三篇精选文谈到了生意难做的重要原因之一:房东就好像新时代的东林党。


第四篇精选文则谈到了生意难做的重要原因之二:搞市场管理的行政单位这些行政单位今年的业绩压力来得比往年更早,往年都是年底冲业绩,今年刚过半就开始有业绩压力了。


第五篇精选文谈到了生意难做的重要原因之三:各家大型商业平台几乎彻底垄断了整个市场,并开始从市场里抽血,这导致小商家倒闭,消费者更是沦为韭菜,感觉还不如以前。


以上这些都是知乎答主的真知灼见,值得一读。希望列位看官能借此看清形势,趋利避害。


以下为精选文正文:


精选文一:《市场正在越来越卷》

作者:沧海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第一个故事是我自己的故事:开了一个店,做手抓饼。


我每天早晨4点半准时起来,跑5公里到店里,和面、调馅、生火……


6点开始迎接第一波客人,大约卖10来个,好的时候20个。


8点半以后,就没客人了,打扫卫生,买菜,准备中午的。


中午能卖20来个,下午休息2小时,然后准备晚上。晚上能卖10来个。


8点,关灯,回家休息。


一天工作12小时左右,共卖50来个饼,附加点豆浆啥的,营业额400-500元。


一个月一天不休,营业额约1.3万元。


线上销售,美团还要提走28%的点,线上基本就是走个流水,一分不挣。


原料成本6500元;房租2500元,水电1000元。


一个月毛利润3000元,没有保险,生病也不敢休息。


如果一个月内有下雪、下大雨的情况,没客人,就会损失100多元的水电房租,压力特别大。


坚持了2年了,一直这个样子。



第二个故事:隔壁的房子稍大,房租3600元,一年一交。今年1-5月份,共换了三个房客了,每个人都是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装修都在5万以上,最近的这个麻辣烫花了11万装修。


都是开门十几天就关门大吉。基本是十年积蓄一月败完。


倒是房东和做装修的,生意不断,躺着赚钱。


这家麻辣烫馆开业10天,一天的客户累计不超过20个人,老板两口子愁容满面。


当初意气风发,一口气交了一年的房租,加上装修、购置设备,一共花了15万,基本就是半生积蓄。我们都在观察、赌,他还能坚持几天。


据两口子说,由于房东太坏,不退房租,也不能转让。他们悄悄的在58同城上挂转租了,希望还能回个三万两万的本钱。



另外,前段时间得知楼下的面馆,是借钱开的,投了50万,光加盟费就花了8万。


他们扛了整整1年,每天14小时营业,堵上了全部身家,全是心血与汗水,最后没扛住欠了20万的外债,全部崩盘了。


他们夫妻俩满脸愁容,非常沮丧,不得不清空了面馆,找了熟人把店面转让了出去。


这年头大环境不好,市场萧条,客人变少,消费降级,实体店生意不好做,各行各业内卷的厉害。


昨天听他老婆说,债主最近天天上门要钱,他们要去南方打工,把账还清了再回来。



精选文二:《不是生意难做,而是老百姓没钱》

作者:匿名用户 & 大爱妖梦&独角SHOW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ONE


不是生意难做,而是老百姓没有钱了。


今年河南大干旱,安徽/桂林大水。没任何一家企业带头捐钱,说明今年经济很不好了。


我一同事月薪几万的运动达人,日常生活中除了对吃、穿、健身有追求,其余的车子、电子产品等几乎0支出。


另外还有月薪几万的游戏爱好者,几年都不换一件羽绒服。电脑倒是动不动上万的更新换代。


包括我自己,游戏爱好者和健身爱好者。除了每年买点游戏就是买点撸铁的杠铃,其余的电子产品和吃穿几乎不消费,每年换的最多的衣服就是袜子、内裤、19.9的衬衫。



你说我们大家都不消费了,做生意的怎么赚钱?


TWO


试问:谁不想买房?谁不想买车?谁不想买漂亮衣服?谁不想游山玩水,韩式半永久


想而不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一个就业人群广泛的房产中介为例。苏州的房产中介底薪不过3500块钱,多数人一个月也难开上一单。连穿着西装的乞丐都不如。


这3500去1000租房子,吃饭1500。电话费,交通费,几乎口袋里空空如也。很多人还抽烟。


你让他还去消费什么呢?


你根本不可能赚到他的钱。他只有保命性的消费。其他任何事跟他没关系。


更有那楞货干无底薪干的十块钱的盒饭都要加两次饭两勺汤的。这个人群占比有多少,就不用我说了。


老生常谈的话就是贫富差距大,大家没钱消费。


为什么没钱消费呢?


房租太高,生活成本太高,而收入太低。


中国廉价的产品销往世界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就是,给了很多人工作,可以不用有人闲着。


坏事就是,便宜的东西不是因为中国掌握了什么秘诀,就是因为人力便宜罢了。廉价的人力,自然去掉吃喝没什么剩余了。


再加上这么多年野蛮生长,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卖任何产品,都不如玩旁氏来钱快。


而旁氏有一个坏处就是容易劣币驱逐良币。



好比同样卖水果的,你卖5块钱一斤,他充卡500卖3.5一斤。自然你就活不下去了。而他一家又一家的开店,靠后续的融资补充前面的投资。然后其他正常卖的都得死,只有玩融资的活。


这就是这几年互联网的玩法,好的一年就是效率高,规模化,集约。坏事就是钱进了最有套路的人手里。其他人只能赚点保命钱。多半都是赔死。


而融资的暴雷了就是坐牢干活。没暴雷天天会所嫩模。靠水果这种辛苦钱也玩出来一朵花一样的远景。参考阿里某合伙人。坐牢的那个,本质上他们玩的都是一样的游戏。只是这个没托住底爆掉了。


THREE


这个社会做生意,从来都不是凭良心做事,也不是凭诚信做事。

而是凭套路办事。


套路办事的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赢家通吃。商业应该是维持着活跃的竞争,大家都能赚,少赚。而赢家通吃,是政治手法。只有一个人赚,其他人只能去死。


其实这种垄断并不奇怪,历史上都有得。


现在问题就出在这里,已经完成了垄断,所谓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世界各国现在闹乱子都是这情况。其他人汤都没得喝。


要么打破这种垄断。就要将利益从新划分,打破垄断的格局。就是不在依赖于某一个平台,而是绕过平台,独自交易。


同时也将现代人的三座大山:住房/医疗等成本进行一定程度压低。


地摊可以适当缓冲高昂的房租,避开网络高昂的流量与配送成本。房价已经稳住了,进一步降低生存成本。通过减税,降低食物的成本,通过补贴降低公共交通饿成本。通过医保降低因病致贫。通过退还个人所得税,增加个人收入,保证了这钱可以到工薪族手里进行消费。


还有另一个就是,降息。降息就意味着借钱容易,成本更低了。但是银行放贷给个人,历来解决不掉成本太高的问题,通过这几年数据的积累,已经可以进行风控系统放贷,压缩了放贷成本。

将小额低息贷款放到个人。同时允许个人破产,虽然助长了老赖,但是也有助于更多的人有翻身的可能。


这些都是国家在走的路子。


平稳有序的推进。但是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只是给更多人生存的可能。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占据产业高端。不用再去靠低廉的人力给世界服务。而是依据高端的产品占据市场。把东南亚非洲培养中国的小弟,这些苦力活扔给他们做。


但是我觉得不太可能扔给他们,毕竟中国还有大批量的待就业人群。从事不了高端产业。还需要给他们一份工作。


循序渐进的推进吧,政治策略不应该是疾风骤雨的,应该是顺势而为,平稳推进的。


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短期与长远,中国与世界。其实现在倒是中国真正不再关注外界,松口气的时候。


以前总得拼这个国家,防那个国家,没有时间精力来处理很多内部事物。今年的疫情,各国自顾不暇,是给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来调整结构,平稳过度。过去了,才真正是再无敌手!


到时候就是内圣外王,内外兼修。自由过度,进则无国能敌,退也盛世太平。



精选文三:《房东就好比新时代的东林党》

作者:萝卜卜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新型地主,房东阶级。关键这群房东还不缴税。


当年明朝怎么没的。地主阶级不交税。全是自耕农顶着。


现在也是占大部分的房东阶级不交税。历史惊人的相似啊。总有一些小房东上来嘲讽。


当年明朝怎么收不上税的,为什么有抗税行动。最大地主东林党人,这群大地主不交税才是明朝灭亡主要原因。


你家里一套房子出租,这种算自耕农。自耕农家里也是有几亩薄田的。但是自耕农为什么在土地兼并当中破产。因为税收全压他们身上了。只能投靠官绅大地主了。


明朝亡在中央没钱,收不上大小地主税。只能压榨自耕农。


自耕农算明朝中产了。佃农(租客)是只要交钱给地主的。自耕农(中产)都破产了,这个社会还有活力跟希望吗?


现在自耕农(中产阶级)已经开始大批量破产了,不交房贷了。现在法院都不接这种案子了。


但凡有点社会责任感的人,都觉得现在危如累卵了啊。


总有人觉得不是房价高,房租贵的原因导致经济不行。看看香港,大部分人为什么要租那种狗笼呢?美名其约笼屋。房租太贵,房价太高。只能住得起笼屋。你们愿意住笼屋吗?香港现在连金融中心都丢掉了。



精选文四:行政单位的业绩压力要比以往来得更早
作者:nfs king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陈述两件事,无图无真相,供大家琢磨。


第一件事:一家公司,主要提供电商技术服务,说人话就是建了个跨境电商网站,服务器在国内云平台,域名依法备案,网站代码有申请著作权,一切都很平常。


网站上入驻的商家是国外实体公司,都是卖些日用品、食品等常见的合法合规的商品,并且都是直邮,不卖国内现货,由消费者直接下单,直接收货。平台提供了技术服务,因此挣的是交易手续费,业务模式也很平常。


若干天前的一个周一下午,公司同事接到一个手机号打来的电话,由于是陌生号码,所以直接无视了。第二天,公司法人接到同一个号码打来的电话,接起来,对方是名女性,自称是xx省药监局的。一上来不说正事,先就是一通情绪输出,说什么公司负责人和法人的联系方式不好找,她接到她的领导的通知,被迫花了整个周末的时间好不容易才找到公司的联系方式,耽误了她的休息时间,然而第一个联系人还不接电话。然后就是态度很那啥地说你们这些企业,要做的就是配合工作,并且以傲慢的态度说了一大堆知乎反复让我改,说有损他们形象的话(一开始知乎说傲慢这两个字不能用,我给删掉了,又说傲慢能说,其他的不能说)。


然后,这位女性就开始整活了,说让公司几天内务必出一份自查报告,向她们反馈公司存在的经营问题。法人继续一脸懵逼,公司不卖药品和医疗器械啊,网站上的商家哪怕是有国外正规注册的实体药房,但也不卖药品,只卖点国内电商网站上都很常见的保健品,商品文案也很注意遣词,并未宣传保健品有治疗作用。所以法人就问,你们是药监局对吧,我们不卖药品,那要自查啥呢?


对方脱口而出:我看你们网站上有化妆品,化妆品也归我们管。


哦,行吧,面霜眼霜面膜,确实也算化妆品,但依然不解,于是继续问她,这些化妆品有什么问题么?我们是平台型电商,自己不是货主,销售方并不是国内这家公司。


对方这位女性就开始很不耐烦了,打着官腔表示,有什么问题你们要配合我们工作自查,查你们公司是我领导安排下来的,我怎么知道你们有什么问题。你们先赶快交自查报告,我们看了报告之后再决定下一步动作是什么,要不要处罚。我没时间跟你多讲,你加我这个手机号的微信,有问题微信给我留言。


这边依然还在懵逼状态,那边就已经迫不及待挂电话了。过了两分钟给她打回去,发现无法接通,一看时间,下午5点,估计大概率是准点下班了,至于工作,那是一分钟都不会多干。于是加了微信,第二天还是那些话,诸如:这个事你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发现问题,这些问题可小也可大,以及继续催自查报告之类的。无论是之前电话里,还是微信里,语气都非常不耐烦,不友好。


我得知这个事之后,觉得有点蹊跷,所以花了大半天时间,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深刻学习了一番,然后断定这个事情确实很蹊跷。首先,药监局确实管化妆品,但主要是管生产经营性企业,特别是标准化、原料、生产流程、质量认证、备案、准字号之类的东西,以及售后环节的抽检、不良反应收集和报告。


关于销售,我能查到的唯一相关的内容,就是一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其中与销售相关的条款,也基本都是违反广告法虚假宣传、需要有进货记录的义务、电商平台需要实名登记实际销售方等等。也就是说跟电商平台相关的条款,就只有一条:第四十一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承担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管理责任,发现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有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向违法的化妆品经营者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服务。


而根据公司实际的经营情况,并未发现平台上有任何商品或者任何商家违反了这个管理条例,退一万步讲,即便鸡蛋里面挑骨头,确实有问题,也一定是非常小的问题,但这个解释权并不在经营者这边,所以让公司自查,确实没啥可说的。


所以我把我查到的信息告诉了法人,让法人直接询问对方公司到底存在什么违反管理条例的地方。结果对方直接发火了,说是让你们公司自查,你跑来问我有什么问题?不是让你们配合工作么?你需要先跟我解释清楚你们公司的经营模式,你们公司的财务情况等等。你们现在这种态度极其不配合,你们那个自查报告,周五之前必须由公司负责人亲自将纸质文件交到我们省局来。然后就暗示,后续要找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税务来查公司,意思大概就是别惹她,惹火了麻烦更大。


我听到这里就觉得事情已经超出蹊跷的范畴了,所以就把手机接了过来,打算跟这位女士好好聊聊。我之所以敢斗胆跟这位女士来回聊,主要是因为公司确实没啥可自查的,而根本原因是,几年前,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来过这么类似的一回套路。当时那位除了没带大金链子没纹身,其他风貌无限接近社会大哥的“队长”,跑公司去也吓唬公司员工,说是让自查,还说如果发现问题,罚款是几十万级别的。


当时公司负责人向对方耐心解释过经营模式以及为何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但这位“队长”居然桌子使劲一拍,来了句“我今天是来要求你们整改的,不是让你跟我普法的”,然后说了些车轱辘话就走了,但后来又通过其他渠道递话,表示可以提供有偿“辅导”,帮助企业整改,避免罚款,不过被婉拒了。


之后,公司就开始了如履薄冰式的自查,比如通知商家下架或者修改标题以及图文可能存在问题的商品等等。税务啥的,公司2020年才成立,业务模式也极其简单。疫情期间生意有多难做不用多说,至今为止别说赚钱,还往里面贴了一些。员工个税足额交,五险一金也不缺,毕竟主要员工是客服,大多没到起征点,研发人少,那点钱也没必要省。至于资金方面,收付款都由有牌照的支付机构和银行负责,再加上体量确实小,所以也不存在任何刷单行为。


所以我壮着胆子在微信上给这位女士说了几条:


1)你之前抱怨周末加班影响了你休息,这个事不能怪企业吧,毕竟只有你领导才有资格对你下达工作安排,你有任何意见可以找你的直属领导反馈。


2)你说公司的信息,包括负责人和法人的联系方式不容易查到,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这些信息本身就不该被你轻易查到。你要是有相关权限,有管辖权,这些信息可能是在你们内部系统里随时可以调取的。


3)配合你们工作确实是企业的义务,但我在总局网站上学习之后的结论是,在你们的管辖范围内,我们自查的结果就是没问题三个字,确实写不出来报告。


4)至于经营模式,资金情况什么的,这个好像确实不归你们管,我要是遗漏了什么细节,说错了,麻烦你指正。


5)你说要公司负责人线下交纸质材料去你们单位,但至今为止,你没向我出示过你的工作证件,你给我打电话也用的是你的私人手机号,微信也是私人账号,也没出示过你的上级领导要求你查某家企业的书面文件。再加上最近几年电诈猖獗,我也确实有点怀疑以上种种迹象,可能是来自缅北诈骗集团之手。所以还请你亲自去公司一趟,向公司负责人出示上述证件和文件,并证明你们怀疑公司存在的问题,确实在你们的管辖范围内。之后,如果一切正常,你需要公司负责人线下交纸质材料,公司负责人肯定会配合。


6)药监局那份《条例》我认真学习了,里面关于电商平台的条款,我们都严格遵守了。并且平台上入驻商家销售的化妆品,在国内其他各大电商网站上也都有销售,这些产品的图文介绍,也都来自这些品牌的中文官网,你如果觉得这些内容有问题,或者这些产品有问题,那么更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去这些品牌的中文官网找官方的联系方式。


7)我们之间的所有通话以及聊天记录,我都有录音和截屏存档,包括你说你要去找税务来查公司这件事。特别是你态度一直都很不好,所以后续我们看看沟通情况,我保留向你的主管单位乃至纪检部门投诉的权利和可能性。这位女士有字面意义的大半天没回消息。


等到下午临近5点快下班了,终于回了三条:说要查你们,是上级领导口头安排的,没有书面通知或者文件。“我们平时去企业做飞行检查,经常也是不带证件的,主打一个突击检查”。我不跟你说了,我找主管你们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来找你们公司,你这个自查报告到时候直接交给他们。


那句“飞行检查”,给我也整得一愣一愣的,上次我看到这个词,还是在跟兴奋剂相关的新闻里。而且就算你喜欢飞行,喜欢检查,喜欢突击,跟你不出示证件有什么合理性关联?你是把工作证件贴脑门上游街一路过去检查?你总不能霸王硬上弓吧,你不带证件就能进别人家门?连警察都有规定,要么穿警服,要么出示证件,之后才能执法,咋还有部门比警察还威猛?这种情况,要么是飞得真的快,要么是真的勇不怕挨揍,要么就是之前遇到的企业都太怂或者不懂法。


至此,我都还有些怀疑这女的是不是真是诈骗团伙的。主要是每次一让她出示证件,她就转移话题,工作证件又不是身份证,而且我估摸着这位女士也不太可能是涉密人员需要隐蔽公职身份,咋看个工作证件就这么难呢?


总之,从这以后,这位女士再也没通过电话或者微信联系过公司的任何人了。但第二天公司负责人就接到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微信上的口头通知,倒没让交什么自查报告,而是去几十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开一个什么“安全生产”相关会议,时间是工作日一整天,车费和餐费自理。


当时公司负责人提出疑问,说这个安全生产相关的会,这个参会名单里面的其他企业都是工业领域的让我们去干啥,我们又不搞生产。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人回复到:你们企业是我们区的大型重点企业,领导很关心你们。


我后来看到这个聊天截图,刚喝进嘴的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一个万亿GDP城市的世界五百强扎堆的区,一个个位数员工的小微企业,你说是大型重点企业,是你喝醉了胡说八道,还是我喝醉了听错了?


我当时建议公司负责人不用去这个会,但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个事大概率就是药监局那位女性工作人员搞的,市场监管局那边自从上次没能给公司辅导成功,就每年都会找点不费劲但浪费时间的烦心事来折腾公司,这次估计是两边一拍即合,但市场监管局作为公司的行政主管单位,又确实得罪不起,还是去一趟算了,当给个面子。


第一件事完。


第二件事:事情是发生在我一个哥们儿的老丈人身上的。他老丈人是汉族,但丈母娘是少数民族,有一家公司,跟上面那家公司在同一省,但不同市,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主营业务是食品加工,做各种猪肉罐头。


按我哥们儿的说法,最近两个月,药监局频繁找他老丈人,也是让他搞自查,查出来有问题也是有可能要罚款。我问他,你老丈人是拿猪大肠做面膜产品了?还是拿猪皮熬阿胶了?


他说都没有,就是做猪肉罐头,之前送你吃过的那种。


我就把我之前遇到的事情跟他讲了,他表示:看来这些行政单位今年的业绩压力来得比往年更早点,往年都是年底冲业绩,今年刚过半就开始有业绩压力了。


然后我就跟他说,以前确实有个部门叫食药监,但似乎也许好像,这个部门前两年分家了吧,现在食品不归药监管了啊,我在药监局网站上也没看到食品监管相关的内容,你要不让你老丈人问问药监局,看食品现在到底还归不归他们管,不归的话,到底归谁管。


第二件事完。


精选文五:《主流经营环境基本上已经被彻底垄断》

作者:烤甘蔗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以前是靠信息差,时间差,资源差,人脉差赚钱。


现在:信息差被解决了;时间差被解决了;资源差也快被解决了;人脉差也正在被解决中;如果你没有强大起来,那么就会被淘汰。


网络发展如快,信息透明度也越来越高,很多厂家都直接通过平台或者自己开发平台对接到消费者了。大多中间商慢慢都会被淘汰了。这就是现在生意难做的原因。


以前外贸多好做?现在呢,你巴结半天,又打样,又送礼,又降价,连发票都做好了,结果单子下到厂家了。。。忙活半天都在为别人做嫁衣。


没有自身的优势,未来难以赚钱。


时隔一年之更:补充一个本人对目前电商现状的观点,不喜请喷。


目前的主流经营环境基本上已经被彻底垄断了,线下实体先不说,咱先说线上电商的经营环境(或者说生存环境)


5年前做电商,什么运营美工经营技术都不需要,砸钱也不需要,刷单也不需要,随便上架个产品让它自己成长就极大可能会出爆款。


现在的电商,有门槛(自身硬实力),有入场费(平台固定收费),有会员费(买资源坑位),有增值费(推广烧车刷单)等等,总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你越有钱就能越快赚钱,也能赚更多钱;如果你没钱,就坐等被收割就好了了,2元中500万的事情都是别人家安排好的,与你无关。


以阿某巴巴为例,不是工厂就别考虑了,是工厂的看好了,这只是开局起步条件。


6688元会员(每年)+3-5000元保证金


8800元深度验厂(每年)


36800元实力商家(每年)+15000保证金


36800元工业品牌(每年)


3000元起充,数字营销


KA商家,50W,100W,数字营销


厂货通扣点成效额 6-8%


天天特卖成交额 6-8%


某些活动的1688元无门槛优惠券


你开没开始赚钱,他不管,先得花个10几万的入场费吧,这是起跑线


要跑起来,得启动数字营销,4位数充进去不见响的;


5-6位数充进去,听见开跑的信号;


6-7位数充进去,2条腿变变成4个轮子了;


7-8位数充进去,4个轮子就变成2条机翼了;


没错,充得越多,赚得越多,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奇葩。


这不是抽奖,不是看几率,也不是看运气,这是被人为垄断后的潜规则,只要你肯投钱,人家可以让你进入头部商家俱乐部,大家一起割韭菜。


谁是韭菜?


中小商家是韭菜:总有些人,自认为头铁不怕死,不自量力的非要进去闯一闯,结果赔得只剩下裤衩。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跃跃欲试。


总有些人,羡慕那些的每天大赚特赚的商家,跟着要往里面冲,赔光之后才知道自己没那命。


总有些人,被各种讲师、网课、教程忽悠,以为以前做电商失败是不懂运营,不懂美工,不懂技术,只要学了之后就能赚钱,于是教了培训费(智商税)之后重新体验了一下赔到只剩下裤衩。(你觉得他们当讲师是因为讲师工资高吗?你真觉得他们自己没有偷偷的开店尝试?)


消费者是韭菜:你以为是你自己在挑选商品,其实你早就被大数据(平台)安排的明明白白,NO,你要的不是【特价猪肉,19.9元/500g】,你要的是【精选有机野生黑猪精瘦肉,49.9元/300g(实发特价肉)】;


你以为你领了1分钱包邮的商品是赚到了便宜,其实你是断了未来购物自由透明的选择权,协商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今天赚到的便宜,明天会十倍百倍的还回去。


举个例子:


1,小明是一个打工崽,在楼下小超市买一只鸡腿花5块钱,突然某社区团购在附近做活动,app上下单只要1分钱,免费送货上门,并且其它很多商品都比超市便宜了很多,而且首次下单还送4个苹果,8个鸡蛋。


2,小明十分开心的白嫖了一堆东西,并且体验1分钱购物,送货上门等等服务,并且慢慢的适应了团购app买菜,方便,便宜,又省事。他不再去超市了,很多人也不去超市了。


3,超市没什么人来,效益下降,被迫关闭,转而成为社区团购的供货商,卖着货,赔着钱,亏着老本死撑,然后盼望着尽快迎来涨价的时代,开始赚钱。


4,团购app上生意很好,线下的门店统统关闭了。小明想去超市体验一下购物也不可能了,超市全关门了,只能通过团购app来买。


5,团购app已经打败了实体超市,现在开始慢慢涨价,玉米之前2块现在5块,鸡腿之前5块现在10块,小葱之前1块现在3块。。。。。。。小明在别的地方买不到菜只能高价买,供货商看到开始赚钱了特别高兴。


6,团购app的销量十分巨大,供货商在中间赚一波差价?NO,邀请厂家直接入驻,正在回本填补前面亏空的供货商突然看到厂家顶替了自己的位置,迎头一棒太突然,供货商在翻身的前一晚,狗带了,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7,厂家赚了一些钱,团购app平台要抽成,不同意就邀请其它厂家进来竟价,厂家没有选择的权力,上交利润给团购app平台。如此反复,厂家已经接近底线,开始在产品质量上动手脚,从各个地方压缩成本,保持利润空间。


8,小明花20块钱买了1个鸡腿,发现缺斤少两,跟个鸡爪差不多,于是找团购平台投诉,打平台电话,等了5分钟语音客服全忙,让转app上咨询在线客服,扯了20分钟废话没有解决问题,这时才发现是机器人客服,自动回复的。拼命呼唤了10分钟的人工客服最后终于轮到了,态度很好的登记了问题,让等等核实处理7天内回复。7天之后没有接到回复,小明重复上面的方式再次找到人工客服,结果是再登记问题核实处理。小明的棱角已经被磨平,找客服没有用,再找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打电话的话费都比鸡腿贵了,过了不久,这件事已经被小明忘记了,他认为花20块钱买一只鸡爪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9,小明每天要花100多块钱才能买到1天所需的食物,他没有选择,因为其它地方没有卖菜的了。


10,厂家被无限压榨,最终还是倒闭了,于是团购app平台扶持了下一家工厂上位顶替,所收的抽成比之前的厂家更高。新厂家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上贡。


11,团购app平台赚了最多的钱。平台投资开办了工厂,雇佣了即将失业的小明,替代了新上位的厂家,自产自销,利润全归自己。小明的工资没有涨,因为他们没有其它工作可以选择,每天的收入只能基本满足温饱问题,其它方面要靠借钱解决,于是团购app平台给他借钱,他盼望着哪一天能升职加薪,把借款还上,然后买车,买房,过上幸福的生活。


12,日复1日,年复1年,小明的借款利息不断翻滚,仅仅2-3年,不仅没有还上借款,他每天的收入已经连利息都抵不了了。


THE END.




呆小萌的杂货铺
记录自我成长的路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