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乌蒙,迤逦青山,百里画廊。 山连着山,谷接着谷,风电机组迎风而舞;高耸入云的贵州之巅韭菜坪,“绿电”从这里源源不断输送大山外;金沙县高坪镇鑫达露天煤矿,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声响彻山谷……一幅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画卷铺展开来。
近年来,贵州毕节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积极融入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发挥政策、资源、人口“三大优势”,深入实施“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制定市、县工业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全面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把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逐步走上“数实融合”、产业集聚、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为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23年,毕节市供应电煤3900万吨,占全省供煤量的39.67%,供煤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1-9月,全市累计完成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量1961.41万吨,排全省第一。
在贵州豫能集团新田煤矿地面集控室中,新田煤矿工作人员按下操作键,记忆截割、逆煤流起动、顺煤流停止……一刀刀煤炭被割下,全流程自动化作业启动,这是新田煤矿智能化采煤的一个场景。 新田煤矿是河南能源响应国家“西电东送”号召在贵州建设的第一对独资矿井,矿井总投资14.59亿元,规模120万吨/年,资源储量3.05亿吨,可采储量1.58亿吨,是国家智能化示范矿井。 据新田煤矿矿长、党委副书记张高青介绍,新田煤矿认真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富矿精开”部署要求,积极推动贵州省“三区联动”瓦斯治理示范项目建设,实现煤气共采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期工程两口水平井持续稳步产气,日均产气量6500方左右,截至2024年10月,累计产气量604万方,用于瓦斯发电创效1125万元,前9个月新田煤矿累计瓦斯发电3918万度,二期工程已完成建井5个,同时充分利用瓦斯发电余热,目前余热满足澡堂洗澡用水和矿区冬季供暖需求。 新田煤矿是国家首批、贵州省首家智能化验收通过示范煤矿,目前已完成5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安装,产量由原来的4-5万吨/月提升到目前10万吨/月以上,今年前9个月生产原煤95万吨。 新田煤矿的智能化建设是毕节市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毕节市聚焦“富矿精开”,推动矿山向集约化发展转型,加速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持续提升矿山集约化智能化的精细开矿水平。截至目前,已推动黄家山煤矿100万吨/年露天项目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贵昱德矿业银厂沟磷矿50万吨/年采选工程项目、贵州锦麟化工摩天冲磷矿250万吨/年采选工程项目一期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推动黔西市新田煤矿国家级智能煤矿示范建设项目及青龙煤矿、高山煤矿2个省级智能煤矿示范建设项目获批建设。 截至2024年,毕节市在机械化、辅助系统智能化改造“两个100%”的基础上,推动建成煤矿智能采、掘工作面45个,占全省建成数的50.56%,为全省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样板。 一个个“智慧矿山”建设,让毕节市煤炭产量不断提升。
“2023年,毕节市煤炭产量达到了6470万吨,全省占比42.22%,首次跃居全省第一,2024年1-9月,全市煤炭产量达到了5707万吨,同比增长18.71%,排全省第一,预计全年可突破7300万吨,为全省能源保供提供强有力支撑。”毕节市能源局副局长徐建金介绍。
依托织金县丰富的磷煤资源,引进青山集团、华友集团及华峰集团的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30亿元,是贵州历史上最大产业投资项目。项目从采选到资源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通过磷、煤化工与园区热岛深度融合,既实现产业互补、又解决余热余压和用电问题,实现磷煤化工一体化、循环化、绿色化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
近年来,黔西市化工园区积极抢抓新能源发展契机,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战略转型,在精深加工上发力,以重点企业贵州黔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加快建设煤制乙二醇下游产业链项目,延伸产业链条。 贵州黔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千企改造”省级龙头企业,以生产聚酯级乙二醇为主,年产优等品乙二醇30万吨。黔希化工不断拓展下游产业链,蕙黔新材料、黔孚气体(贵州)有限公司等一批现代化工企业相继落户黔西,已初步形成一个上下游产业链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的产业集群。
过去一年,黔希化工在系统优化、选煤配煤、节能技改等方面持续发力,谋“变”焕“新”成效凸显:通过优化调整乙二醇精馏装置用汽量、DMO合成系统降空速试验等一系列措施,降低装置运行成本2386.43万元;合理掺配劣质煤17.54万吨,节约“两煤”费用4128.86万元;对空分厂三台液体充车泵技改增加回流管线和B炉烟道插板阀改造停运两台引风机,降低装置运行成本372.91万元。 为充分利用黔希化工生产富余的蒸汽、氧气、一氧化碳等气(汽)体,引进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年产6万吨碳酸甲乙酯项目一期2023年底成功试生产,是延长煤炭经济产业链的生动实践。
截至目前,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已启动建设,蕙黔新材料5万吨/年碳酸二甲酯(DMC)项目、锂想时代6万吨/年锂电材料碳酸甲乙酯项目一期等一批项目已建成投产。今年1至9月,全市煤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42.8%。 黔西市化工园区“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的工业发展思路,开始发展以精细煤化工产品为主的产品,为今后园区的延伸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毕节市正在谋划打造以现代煤化工延链补链为主体功能的产业集聚区。将黔西市煤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黔希化工年产3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聚酯、聚碳酸酯二醇等新型高分子材料。将毕节织金化工园区打造为现代磷煤化工耦合发展示范基地,加快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中石化织金煤化工项目等建设,延伸聚乙醇酸、焦炉煤气、煤焦油、苯等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产业链链长推进机制是以管委会主任为总院长,管委会分管主任为副院长,高新区科创局局长为副院长的机制,以上下结合的方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强化助企的服务力度,多渠道的推进企业的发展,建立科研团队、拓宽校企合作,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更新、优化设备,加大企业的培育。推动锂电产业的外贸转型升级,据了解,高新区已为龙头企业贵航新能源有限公司申报外贸转型示范升级基地,还为锂电产业积极地申报外贸转型的资金。 立足以招商为龙头企业配齐产业链,高新区和龙头企业贵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一起制定工作方案进行招商引资工作。 “目前我们已和深圳市奇瑞新能源、深圳市博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谈到锂电产业招商引资,徐茂表示信心满满。 近年来,毕节市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提高矿产资源附加值。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矿产资源深加工企业,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技术支撑。
2023年,毕节市电力总装机1632.1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全市电力装机的33.8%。全年累计发电量58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2024年1-9月,毕节市新能源发电量7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排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新能源项目96个,装机规模581万千瓦,排全省第一。 毕节市作为贵州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精细开矿、精深用矿上发力,更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努力做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